無比消極: 《小丑》影評

電影快訊 1222℃
無比消極: 《小丑》影評 - 陸劇吧

亞瑟·弗萊克,已經不僅是那個日後將成為蝙蝠俠最大宿敵的反派,而是被塑造成了一個暗示社會混亂之源的符號

兩個多月前奪得威尼斯電影節最高獎項金獅獎,上映不到一周就衝進IMDb Top 250前10,註定了它會留名影史。在這部與《黑暗騎士》(2008,克里斯托弗·諾蘭)和《守望者》(2009,扎克·斯奈德)齊名的DC漫改佳作中,傑昆·菲尼克斯完美的沉浸式方法派演技彷彿使他與這個角色融為了一體,他的每一次出現,都牢牢鎖定了每一位觀眾的目光。是他造就了這個令人不安的,深陷黑暗的角色,而角色也無疑使演員本人成為了明年奧斯卡影帝的熱門人選。

無比消極: 《小丑》影評 - 陸劇吧

與希斯·萊傑飾演的,已經深陷瘋狂的小丑不同的是,傑昆所飾演的亞瑟·弗萊克在最初只是一個孤獨的,脆弱的,被社會所拋棄的,患有精神疾病的角色,這種疾病導他經常不受控制地爆發出不合時宜的笑聲。在他每一次發出笑聲的時候,歇斯底里的音調彷彿是從一個被重創的肺里發出來的,就像指甲划過黑板的聲音一樣刺耳和令人不安。但每當他卸下喜劇演員濃重的妝容,顯現出那張被掩蓋在厚重油彩面具下悲傷的臉,我們能注意到的,卻是一雙麻木的瞳孔和一個積滿抑鬱因子的靈魂。而到了片尾,他在嘴唇上用血勾勒出的笑臉,和片頭中眼部被淚水模糊的炭黑色油彩,一黑一紅,也形成了性格和心態劇變的鮮明對比。

無比消極: 《小丑》影評 - 陸劇吧

電影中的小丑起源在哥譚市看似和平的時代,沒有蝙蝠俠,沒有所謂的戴面具的正義使者,它只是一個毫無人權,工作稀缺,垃圾泛濫,老鼠成群的搖搖欲墜的城市。但是在暗處肆虐的哪才止那些人人喊打的老鼠?就像《出租車司機》中70年代的紐約,暗藏在平靜外表之下,全然是動蕩的暴力和激進的政治氣氛,千萬底層人民在此的每一個日夜都在被忽略,被諷刺,被壓迫,亞瑟·弗萊克只不過是其中最先被迫做出反抗行動的那一個。而站在哥譚食物鏈頂端的城市精英們卻背靠錢權振振有詞,於此熟視無睹。這群人中的代表人物——托馬斯·韋恩,在電視採訪中還出言譏諷那些希望通過遊行為自己爭得一份生計的人,侮辱性地稱他們為“小丑”。激進的用語不可避免地引起了全城的憤怒。

本片作為小丑的起源故事,相較於諾蘭《黑暗騎士》中只是被作為一個反派來塑造的小丑,這一版的則更加黑暗。而配樂也用比《黑暗騎士》更重的低音混響記錄了Arthur的每一次受創。多方面的暗黑氣氛共同創造出的亞瑟·弗萊克,已經不僅是那個日後將成為蝙蝠俠最大宿敵的反派,而是被塑造成了一個暗示社會混亂之源的符號,他的行為在無意間影響着哥譚底層人民掀起反抗的浪潮,就像一位存於市井心中的精神領袖,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最基本的無政府主義自由社會的實現。

亞瑟在成為這位極具代表性的精神領袖之前,他的第一次開槍殺人是處於盛怒之下的自衛,第二次卻是無所謂後果的隨性舉動。導演用短短兩個小時創造了這個亂世之王,剝奪了他所擁有的並不多的一切,他的工作,他的尊嚴,甚至逼他親手殺死了曾經承載着他內心唯一一點光明的養母,和他曾經最崇拜的脫口秀主持人莫瑞·富蘭克林。當亞瑟面對對自己沒有絲毫尊重的莫瑞的時候,他一次又一次地諷刺和輕蔑使亞瑟放棄了原本想要在節目直播時自殺的想法,他合上那本寫着“I just hope my death makes more cents than my life.”的本子,心中積累已久的黑暗終於就此吞噬了他。即使隨着劇情的推進,他變得愈加暴戾,但也並不會使觀眾對他生出反感的情緒,因為他所承受的實在是太多了,沒有哪個人的生命活該被這樣對待。無數無心之舉在他的生命中被一一疊加,還有他貫穿始終無處安放的表演欲,促使了他最終的蛻變,扭曲卻又充滿情緒的幾段舞步中,亞瑟的內心也從抑鬱痛苦和自我壓抑變作了極端的憤懣不堪和漠然嘲諷。

《小丑》中包含的R級暴力元素並不像熱門動作片《疾速備戰》那樣,以主角用多殘忍的手法殺了多少人來計算的,而是極具煽動性的,深入人心的不安。它就像馬丁·斯科塞斯的《出租車司機》與《喜劇之王》的暗黑版結合體,即使導演托德·菲利普斯多次向媒體們澄清這不是一部充滿反動因素和社會爭議的電影,但觀眾還是會從中感受到它對一些社會普遍問題有意無意的影射,從而激發他們在現實生活中,可能會出現的,有關暴力行為的想法。當然,這種極具爭議的“喚醒文化”對觀眾的影響也因人而異,不能因為可能出現的煽動性因素就否定整部電影所提出的對各種現代化社會問題更深層次的思考,不是每部電影都會引起現實案件的發生的。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