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漆噴塗,普通石英石秒變玉原石;直播開石,開漲開跌都由主播說了算;“玉石商人”現場回收,不法分子分飾多角自買自賣……直播間里看似拼運氣的原石買賣,實際上是詐騙分子精心設計、全盤操控的騙局。
南都記者獲悉,上海警方從這起購買玉原石被騙案入手,成功挖出一個打着“直播售賣玉原石”幌子,採取虛假開石、虛假回收手法騙取錢財的詐騙團伙,抓獲江某等犯罪嫌疑人35名,涉案金額達200餘萬元。
上海警方偵破一起“直播售賣玉原石”新型詐騙案。上海警方供圖
自認運氣差而開石失敗的受害人不在少數
2023年10月,上海市公安局浦東分局接到市民范先生報案,稱其在某網絡直播平台向商家“森瀚珠寶店”轉賬2688元購買玉石,付完錢就被踢出了直播間,微信也被客服拉黑。
范先生告訴民警,他在瀏覽短視頻時刷到一條“直播間買賣玉石、新人有福利”的廣告,便添加了客服微信。客服告知只要進直播間就能免費獲得一塊原石,並推送了一個直播平台鏈接和直播間號碼。進入直播間後,只見主播和一個自稱“玉石商人”的人正在介紹一塊色澤通亮的灰色石頭,標價8880元,很快就被10名買家共同買下,然後主播就走到角落背對鏡頭當場“開石”,只聽切割聲大作,再轉過身時手中的石頭已被切角,露出了一點綠色,給人一種很像玉石的感覺。“玉石商人”隨即提出10800元回收,短短几分鐘,10名買家就共同賺取了1920元的差價。
觀看了幾輪開石和買賣後,如此短時間、高回報的買賣方式讓范先生不禁心動,便開始參與合買,兩天內先後轉賬1.2萬餘元買賣了12單,有賺有賠,直至最後一次付款後被踢出了直播間,客服也就此失聯。
開石過程完全不可見,售出原石不發貨卻當場回收,大額轉賬後立即拉黑失聯……這些異於正常購物的細節引起了上海浦東警方的注意,研判認為這是一種打着買賣原石名號進行詐騙的新型手法,遂組成專案組開展偵查,在尋訪受害買家掌握更多證據的同時,組織警力趕赴雲南當地查探犯罪窩點。
在雲南當地,民警調查發現所謂的“森瀚珠寶店”並不存在,只是一個虛構的店鋪。從已經掌握的嫌疑人身份信息入手,經過多天的走訪調查,專案組在當地一個直播電商集聚的別墅區中發現了一棟可疑別墅,深夜燈火通明,還不時傳出一陣陣切割石頭的機械聲,種種跡象表明這裡就是詐騙團伙直播的窩點。
家住四川、受損金額高達35萬餘元的李先生,直到上海警方找上門時才意識到自己被騙。他在一個月的時間裡,通過銀行轉賬累計向對方賬號打款41筆,最高一次達16萬元,直至最後一次轉賬5000元後,被對方踢出直播間並拉黑。期間,只有兩筆小額訂單賺錢,他還一直以為是自己運氣差、開石失敗而虧本。類似情況不在少數,大多數受害買家都沒有察覺被騙。
油漆噴塗後“變身”玉原石,詐騙團伙分工明確
經查,犯罪嫌疑人江某等人為獲取非法利益,購買了一堆當地出產的普通石英石,用油漆噴塗後打着“玉原石”的名號在直播間進行虛假開石、虛假合買、虛假回收,騙取受害買家錢財。
圖中深色的是打着“玉原石”名號、噴了油漆的普通石英石,淺色的是沒有處理過的普通石英石。南都記者 趙唯佳攝
團伙成員分工明確,引流人員負責在短視頻平台打廣告,吸引潛在受害人,而客服通過聊天溝通進一步篩選目標,並將其引入“量身打造”的直播間。其他成員則組成直播小組,在組長的指揮下,扮演主播、“玉石商人”在鏡頭前一唱一和、吹捧生意,扮演觀眾的在台下既幫忙暖場烘托氣氛又假裝參與購買原石。實際上,直播間使用的原石的表面和切開面都是油漆噴塗的,根據交易需要挑選相應原石出鏡,從而操縱開石結果。事後重新補漆的原石又會回到直播間,真正做到了“零損耗”。
據江某供述,在這些直播間內自始至終只有一名受害人,其他觀眾都是團伙成員一人控制多個甚至幾十個賬戶所假扮。只要受害人進入直播間,詐騙分子便會按照劇本開始各自的表演,持續不斷地進行原石買賣,營造熱烈氛圍,誘使受害人參與購買。一旦受害人下單,他們便會在初期放出一些小額訂單讓受害人賺小錢,以此吸引其持續下單,之後慢慢抬升原石價格,直至騙取足夠錢款。而如果受害人對大額訂單始終沒有興趣,他們也會及時將其踢出直播間。為了息事寧人,詐騙團伙還會將假冒的翡翠掛墜寄送給討要說法的受害人。
經警方初步核查,自2023年10月起,這個詐騙團伙已經從全國各地騙取了200餘萬元。目前,江某等35名犯罪嫌疑人已因涉嫌詐騙罪被檢察機關依法批准逮捕,案件在進一步偵辦中。
3月19日,上海市公安局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上海警方打擊網絡直播詐騙措施成效和典型案例,揭露包括上述在網絡直播間中“直播售賣玉原石”的詐騙伎倆。
【警方提醒】
這五類網絡直播詐騙手法需警惕
上海市公安局刑偵總隊九支隊副支隊長尹延淋表示,“從接報案件看,本市電詐發案以冒充客服、虛假購物、刷單返利三個類型為主,佔比近70%,假冒熟人、虛假貸款、冒充公檢法等類型也時有發生。而隨着直播經濟的發展,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網絡直播的充值打賞、彈幕互動、推廣引流等功能,打着戀愛交友、連麥pk、直播賣貨等幌子騙取錢財。”經整理,主要有以下五類手法:
一是戀愛交友類詐騙,即詐騙分子以“網絡主播”身份打着戀愛、交友等幌子,使用事先準備好的話術,將受害人引流至直播間內觀看直播,並通過線下見面等暗示一步步誘使受害人陷入桃色陷阱,讓其在直播間充值送禮或幫助打敗對手贏得pk,達到騙取錢財的目的。
二是虛假網絡購物類,即詐騙分子通過網絡直播平台發布所謂“優質”商品,其中不乏一些保健品、收藏品,吸引受害人購買,進而通過虛假鏈接、以次充好、虛假髮貨等方式騙取錢款,並且直播間內所謂“觀眾”大部分都是騙子的“馬甲”,除了幫助營造商品熱銷緊俏的氛圍外,一旦發現對直播發表不利言論的觀眾,就立馬禁言、踢出直播間。
三是直播售課類,即詐騙分子往往利用受害人渴望快速收益的心理,通過直播平台發布賬號運營、直播帶貨等“賣課”信息,吸引受害人主動聯繫。起初,詐騙分子會收取小額“買課”費,讓受害人正常觀看回放課程,或發送一些臨時鏈接以供學習,當受害人放鬆警惕、增加信任時,再誘使受害人支付大額“買課”費後將其拉黑刪除。
四是投資認購類,即詐騙分子在短視頻平台發布大量視頻吸引目標人群,虛構產品、商品價值,一步步誘導客戶消費購買實物。例如上文提到的“玉原石直播”類詐騙手法,不法分子通過直播開翡翠玉石、輔以水軍炒作並承諾“升值”後高價回收或幫助轉賣,吸引受害人投資認購,從而騙取錢財。
五是直播引流類,即引流團伙通過購買、控制大量短視頻平台賬號,發布提前製作好的相關視頻和引流二維碼,再通過網絡直播等方式增加曝光率,吸引用戶前往其他平台或添加客服聯繫方式,客服則不斷通過話術層層設套,獲取用戶信任,進而實施刷單詐騙、裸聊詐騙等。
警方提示:市民群眾在上網衝浪時要自覺抵制不良誘惑,培養健康的上網習慣。對任何聲稱主播、主播助理和平台客服,並主動添加好友的人都要仔細核實,切勿輕信。網絡購物時,不要脫離平台監管,不要在來路不明的網站、軟件上進行投資理財,對於陌生人發送的二維碼、不明鏈接切勿隨意掃描、點擊,謹防被騙。
采寫:南都記者 趙唯佳 發自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