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之城》第二季——中華文明探源季熱播中 單霽翔帶隊探尋中國古建文明

電視劇快訊 1299℃

中國建築文化源遠流長,千年不敗的古建築中,蘊含著獨具韻律的中式美學。由450年持續釀造的國窖1573獨家冠名播出的《博物館之城》第二季——中華文明探源季,第九期將在今晚和大家見面。本期節目由探源導師單霽翔帶隊,帶領探源團尚敬導演、王昱珩、李傑、鄭璐,共同踏上“溯源”中華千年古建文化的精彩旅程。中國古建築中“天人合一”“中正有序”的美學思想,早已融入中華文化發展的脈絡中,時至今日,依然有着深遠影響。

《博物館之城》第二季——中華文明探源季熱播中 單霽翔帶隊探尋中國古建文明 - 陸劇吧

遇見天壇溯源台基奧秘 尋蹤獨樂寺見證木構建築之美

本期節目伊始,探源箱中的微縮模型把目標指向了天壇。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的天壇,是明清兩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場所。其中的祈年殿,更是享譽中外的北京標誌性古建築之一。據宋代《木經》介紹,傳統木構建築分為屋頂、屋身、台基三大部分,祈年殿6米高的台基,形制上足以媲美故宮太和殿。360米長的丹陛橋連接起祈谷壇與圜丘壇,圜丘壇用於冬至祭天,是一座沒有頂的台基壇,平面的基座是大地的一部分,象徵著天地人渾然一體。除了美好寓意外,祈年殿台基有哪些實用作用?探源團在專家指導下體驗斗拱拼裝,哪組能略勝一籌?敬請關注今晚的節目。

《博物館之城》第二季——中華文明探源季熱播中 單霽翔帶隊探尋中國古建文明 - 陸劇吧

關於建築方法,宋代有一本專著《營造法式》,被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譽為“天書”。沿着梁思成研究的足跡,探源團一行來到了中國現存最早的木結構樓閣——天津獨樂寺。剛一進入獨樂寺山門,兩尊栩栩如生的金剛力士就吸引了眾人注意。《水滸傳》中,魯智深大鬧五台山一節就有關於金剛力士的記載,獨樂寺山門的金剛力士與書中記載有哪些聯繫,其獨特的造型又有哪些用意?在獨樂寺觀音閣中,十六米高的十一面觀音像,是國內現存最大的泥塑佛像之一。觀音閣斗拱碩大、出檐深遠,建築風格極具大唐氣象,它的建築比例里蘊含著哪些奧秘?

《博物館之城》第二季——中華文明探源季熱播中 單霽翔帶隊探尋中國古建文明 - 陸劇吧

琉璃渠村感受非遺技藝傳承 首都博物館邂逅最美中軸線

獨樂寺山門屋頂上的鴟吻,是中國古建築中還在原位置的最古老鴟尾。鴟吻,又名螭吻、鴟尾,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龍的第九子,鴟吻喜愛吞火,古人在屋脊上安裝鴟吻,既可以保護建築的穩定,也有防火的寓意。京西琉璃渠文創園是著名的琉璃之鄉,作為元明清三代的官窯,這裡生產了北京近現代著名建築所用的大部分琉璃。故宮太和殿頂的正吻,就是在這裡進行了一比一的復原製作。琉璃渠在2013年一度停止生產,後在各方努力下,窯火再度重燃,琉璃渠如何解決環保問題迎來新生?琉璃的燒制有三大部分二十多項工序,探源團分組體驗琉璃製作,誰能獲得現場專家認可?

《博物館之城》第二季——中華文明探源季熱播中 單霽翔帶隊探尋中國古建文明 - 陸劇吧

本期節目中,探源團的最後一站來到首都博物館,古代官員在等待上朝時請人繪製的“金門待漏圖”,與當下的景點打卡照有異曲同工之妙。系列圖畫中繪製着當時的中軸風貌,也見證了天壇形制的變遷。清乾隆年間,宮廷畫家徐揚繪製的《京師生春詩意圖》中,畫面南起前門大街南口,北至景山,將皇城巍峨與市井煙火融為一體,是明清兩代北京中軸線圖畫的集大成者。7.8公里的北京中軸線上,排列着北京最為雄偉壯麗建築群,在數以千萬計的四合院簇擁下,共同形成了北京壯美有序的人居環境。王昱珩現場畫圖展示古代屋頂形制,會有什麼驚喜?北京四合院的源起中又有哪些道家文化?尚敬導演現場解讀《武林外傳》的院落布局,其中又蘊含著哪些巧思?今晚的節目將為您一一解答。

區別於西方追求建築本體的高大,中國古建築的建築高峰不在高處而在根基。在傳統木結構建築中,“斗拱”構件具有鮮明的標準化和模式化,然而中國古人運用智慧與創意,將模式化的部件創造出不同的應用方式。中國古建築不以單獨的建築來看,而以整體的建築群組取勝,深刻體現着“天人合一”“中正有序”“張弛有度”的中式美學。

《博物館之城》第二季——中華文明探源季熱播中 單霽翔帶隊探尋中國古建文明 - 陸劇吧

天壇台基的材料中蘊藏着什麼奧秘?中國古建築里的七種屋頂又有哪些異同?今天20:20,鎖定北京衛視《博物館之城》第二季——中華文明探源季,在京津兩地著名古建築中,探尋中國古建的形制源起,感受中式美學的源遠流長!

標籤: 電視劇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