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英偉達總市值1.97萬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盤中一度超過2萬億美元,主要原因是英偉達四季度財報又炸裂了,2023財年第四季度的營收達到了221億美元,同比增長265%,凈利潤為123億美元,同比暴增769%。
英偉達的1.97萬億美元市值是什麼概念?幾乎是中國互聯網科技公司:阿里+騰訊+京東+拼多多+百度+美團+寧德時代+比亞迪……市值總和。
最近幾年,似乎老天爺特別照顧美股,幾乎所有的創新,都在美股發生,2009年-2018年是蘋果為代表的移動互聯網,2019-2022年是特斯拉引領的新能源汽車革命,2023年2024年是英偉達引領的ai科技革命,似乎美國科技企業在引領新一輪全球科技創新,所以,看上去美國股市岌岌可危,但總是有科技公司出面化解風險。
當然,我們也在大力科技創新,但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確實進步沒那麼快。所以,a股的科技公司也在跟着美科技公司在炒,只不過我們炒的是算力,液冷,國資雲,數據中心,國資ai等等
我們a股的核心資產,依然還是銀行,煤炭為代表的一批傳統行業的中字頭央企。這或許就是a股特色,這些央企企業現金流穩定,分紅穩定,容易得到大資金的青睞,但這些股票上漲的同時,我們似乎總是感覺有點心酸,因為不知不覺,我們的上市公司,在市值上,逐漸的與美國科技巨頭拉開了差距,美股的市值前10名網絡科技公司,就已經相當於a股的總市值。
周四,英偉達一夜市值就漲出2770億美金,這是個什麼概念?是一夜漲出一個阿里巴巴+百度+京東。為何感覺中美科技企業的市值差距越來越大?
中美科技上市公司市值差距也是之間的技術差距。
比如,最近火爆的英偉,黃仁勛的成功源自於其技術前瞻性,2006年英偉達就開始布局cuda,十年前就開始布局ai算力支持,如果英偉達僅關注眼前,只發展芯片硬件技術,英偉達的成功很難超越英特爾、amd,但英偉達的厲害之處就在於黃仁勛其有很強的技術、生態前瞻性。這種前瞻性在馬斯克身上也存在過,在喬布斯身上也出現過,openai的奧特曼也有。庫克接手蘋果後,雖然蘋果在生態定價權越來越強,但庫克時代蘋果的基礎是喬布斯奠定的。
科技創新是個性化的,需要一批極其優秀的企業家,需要一個自由的學術研究環境的,需要一個以遊戲(alphago——sora)和愛好作為技術創新的源動力的,需要一批強大的自然科學(數學和物理)人才和研究隊伍的。
中美的科技公司差距產生的原因,在於企業家對於技術的前瞻性布局,中國的科技公司還是應該學學英偉達這樣的企業,中國科技公司總會誤入歧途,比如馬斯克批評我們的企業高管,熱衷於搞各種人際關係,我們企業家都善於做商業模式創新,去學互聯網思維而非技術上做前瞻性布局,什麼是互聯網思維?以免費吸引流量,獲得規模優勢後收費或者通過廣告來變現,這種方式很賺錢,但規模壟斷終有天花板,前幾年這類企業就遭遇了專項整治。所以,希望國內科技公司跳出舒適圈,學習英偉達的前瞻性布局。否則,學費都交給了李一舟這樣的蹭ai流量的培訓機構,這件事暴露了大家更喜歡思維改變而不是熱衷於研究。
我們也有技術創新的成功案例,有中國企業在技術上有一些前瞻性布局也結出了鮮艷的花朵,比如鋰電池技術。中國新能源車的成功,受益於我國在鋰電池兩條技術路線上的前瞻性投入,一條是磷酸鐵鋰,另一條是ncm三元鋰,當時ncm就是為了繞過日本廠商在nca三元鋰電池領域的技術牆。而近幾年,中國光伏企業也在光伏電池製備技術上發起競賽,各種技術路線爭鋒而出。然而,遺憾的是,大多數中國科技企業的技術想象力還存在不足,跟隨、繞過、替代的思路佔據主導,格局不夠大,路走得有點窄。創新很簡單,吹最大的牛皮,然後盡自己所能去實現,遺憾的是,這個世界吹牛的人太多,實現夢想的太少,以至於很多企業家如今連牛都不敢吹了。
這裡要說句:教育不是僅僅告訴學生結論,不能制約一個人的夢想,人類的每一次顛覆式創新和巨大進步,幾乎都是由夢想引領的,一個人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