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好命,從用“反派心態”生活開始

娛樂頭條 1866℃

文|常青竹(富書專欄作者)

生活中,我們常因想維護“老好人”形象,而深受其累。

為了照顧別人的感受,陷入了情緒漩渦;

為了解釋事情的真相,掉入了自證陷阱;

為了維護短暫的和平,犧牲了自身利益......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丟掉了領地,消耗了能量,將自己折騰得疲憊不堪。

反倒是那些大膽當反派的人,把生活當作遊樂場,不再向外追逐,在自己的世界裡活得輕鬆自在。

一個人的好命,從用“反派心態”生活開始。

一個人的好命,從用“反派心態”生活開始 - 陸劇吧

一個人的好命,從用“反派心態”生活開始 - 陸劇吧

不再害怕拒絕

畢淑敏在《行使拒絕權》中說:

如果我們始終不拒絕,我們就不會傷害別人。但是我們傷害了一個跟自己更親密的人,那就是我們自己。

生活中的我們,時常會因礙於情面不忍拒絕,落得被瑣事拖累的局面。

鄰居以“順路”的名義蹭車,你因不好意思拒絕,只能勉強自己,迎着笑臉同意;

朋友以“請求幫忙”的理由白嫖專業技能,你因不願傷和氣,只能委屈答應;

同事以“這塊你擅長”的理由推卸工作,你因顧全大局,只能無奈點頭......

在無數次被“不懂拒絕”消耗後,才逐漸發現,痛苦與疲憊的只有自己。

在節目《一年一度喜劇大賽》中,黃渤分享過自己的一段經歷。

有天晚上,黃渤接到一位朋友的來電。

由於兩人許久未聯繫了,黃渤便下意識地以為朋友有重要的事情。

沒想到,朋友是因為在飯局上宣稱認識黃渤,想讓他撐場子。

不願意拂朋友面子的黃渤,只能被迫營業。

電話中,自來熟的飯局朋友讓黃渤給他重現電影中的某句台詞。

這樣不禮貌的招呼,黃渤回復了十來個人。

當電話回到朋友手中時,黃渤本以為事情到此結束。

誰知,朋友卻繼續調侃“你說你還有那麼多人喜歡你,怪不怪!”

對於朋友自以為是的幽默,黃渤直接回懟道:“你下次再這樣,我絕對不給你留面子,中間就掛了!”

余華曾說:“當我們兇狠地對待這個世界時,這個世界突然變得溫文爾雅了。”

這個世界上,真正聰明的,往往不是能力強的人,而是敢於說“不”的人。

要知道,越是妥協他人,越會自我為難;越是忽視自己,越會委屈懊悔。

往後的日子裡,不討好、不迎合、不在乎,方能過得肆意洒脫。

一個人的好命,從用“反派心態”生活開始 - 陸劇吧

一個人的好命,從用“反派心態”生活開始 - 陸劇吧

不再過度共情

電視劇《我在他鄉挺好的》中,胡晶晶是一個活潑熱情的女孩,永遠笑意盈盈。

她用極強的共情能力,治癒着朋友的痛苦,溫暖着身邊人。

媽媽將晶晶當作出氣筒,哪怕言語過激,不停地傷害她,她也全盤接納;

因為她能站在媽媽的角度,理解她的不易,但晶晶的內心早在無止境的消耗中,變得千瘡百孔。

表姐身患重病後的悲傷與無助,只能傾訴給晶晶;

晶晶感同身受表姐的痛苦,所以在承擔家庭與生活的諸多壓力後,又增加了無盡的擔憂,靠着吃抑鬱症的葯緩解。

朋友被騙半年房租,胡晶晶來不及消化被開除的情緒,拿起刀就衝到現場為朋友撐腰……

長期的過度共情,讓胡晶晶的內心滿是壓抑與沉重。

因為不願將“苦水”倒給身邊人,晶晶只能自我消化。

她晚上時常睡不着覺,腦海中回顧各種糟心的事情;精神崩潰,偷偷在角落裡哭泣,患上抑鬱症……

直到生日當天,胡晶晶在經歷一系列不順利的事情後,被一通催債的電話徹底壓垮,選擇了跳樓自殺。

心理學家羅納德·波德爾說:“情緒,可以像流感病毒那樣傳播,傳遞給密切接觸者。”

往往被情緒桎梏的人,並非生活有諸多不順,而是困於他人的痛苦牢籠。

就像太宰治在《候鳥》里寫到得那樣:“太敏感的人會體諒他人的痛苦,自然就無法輕易做到坦率。

倘若永遠為他人情緒過度消耗自己,就會給生活套上沉重的枷鎖。

凡是有所成的人,都不會為他人情緒買單。

明白課題分離的意義,把握好自我與他人的交往界限,方能遠離不必要的損耗;

把控好情緒開關的按鈕,學會鈍化他人情緒,方能屏蔽負能量的傳播。

減少不必要的共情,守護好自身能量,才是對自己最大的溫柔。

一個人的好命,從用“反派心態”生活開始 - 陸劇吧

一個人的好命,從用“反派心態”生活開始 - 陸劇吧

不再輕易自證

羅翔說過:“誤解是人生常態,理解才是稀缺的例外。”

深以為然,人生的很多時候,我們都因努力糾正別人質疑,而陷入“自證陷阱”。

有位網友的朋友便是如此。

朋友雖然年紀很小的時候就輟學打工,卻從來沒有放棄提升自己。

那時的她,白天在電子廠做流水線工人,晚上又跑到舞蹈機構,默默耕耘,練苦功。

學成後,朋友開了家舞蹈機構,收入不僅大幅度增長,甚至高於同村大多數人。

但村裡人並不相信是朋友能力強,反而認為錢來路不正,對原因揣測頗多。

不僅有當小三、傍大款等毀女孩清譽的謠言,更有甚者冒充親戚咬定她的錢來路不正。

朋友父母不願意女兒的清白被污衊,便一次次地澄清。

可是,他們的澄清不僅被誤解為“欲蓋彌彰”“心虛”,更讓村裡人錘定了謠言真實性。

這導致朋友回家過年都不敢出門,害怕看到別人投來的異樣眼光。

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做“自證陷阱”。

它指的是面對他人的誤解,你極度渴望證明自己的清白,卻在不自覺中落入對方圈套。

因染粉紅色頭髮而被網暴,最終自殺的研究生鄭靈華就是落入了“自證陷阱”。

一張和爺爺的普通合照卻衍生出“陪酒女郎”“爺孫戀”等污言穢語。

為了自證清白,鄭靈華將頭髮染回黑色,卸載掉所有app,利用法律進行維權……

即便如此,她還是未能阻止惡意的延續,忍受了長達半年多抑鬱症的痛苦。

很遺憾,她沒有堅持下來。因為我們越是自證,越是證不清。最終,鄭靈華永遠定格在了二十四歲。

我們有自我辯解的想法,乃人之常情;卻不知,真相從不在誤解者的認知里。

反倒是陷入自證循環的我們,落得耗盡精氣神,迷失自我的結局。

要知道,別人的評價是虛無縹緲的,自己的感受才是真實穩定的。

俗語說得好,常與同好爭高下,不與小人論長短。

人生最好的狀態,是獨善其身,保持寧靜,怡然自得地做自己。

一個人的好命,從用“反派心態”生活開始 - 陸劇吧

一個人的好命,從用“反派心態”生活開始 - 陸劇吧

不再內耗自己

稻盛和夫曾說:“如果善良得不到應有的尊重,那麼最好的方式就是翻臉。”

的確如此,沒有邊界的退讓,往往換來的是變本加厲。

在知乎上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

葉葉年少時家境貧寒,時常因交不起學費被老師談話。

這讓她的心裡,充斥着難以言說的苦悶與自卑。

為了避免這種窘境,葉葉希望父親能夠借錢交學費。

此事不但遭到了父親的拒絕,還讓父女兩個產生了巨大衝突。

偶然間,這件事被同學小金知道,她將此事大肆宣揚。

當時同學們臉上的諷刺與輕蔑,給葉葉本就敏感痛苦的內心帶來了不可逆的創傷,久久無法釋懷。

很長一段時間裡,葉葉不敢抬頭走路,害怕直視同學的目光;

腦海中多次浮現當時的場景,情緒時常處於難過與崩潰的狀態;

對未發生的事情心生膽怯,在無數次的自我責備與評判中,前進的動力早已被磨滅......

童年的枷鎖束縛了葉葉許久,好在,她勇於直面痛苦,靠自我實現了治癒。

多年後的同學聚會上,小金又開玩笑地提起這件事。

面對小金再一次的觸及底線,葉葉沒有躲避,不僅當場懟了回去,還將小金拉黑。

若是我們習慣性地遷就他人,就容易疲憊無力,陷入反覆的內耗。

所謂破鼓萬人捶,行走世間,毫無原則與底線的退讓,只會換來他人的隨意欺負。

楊絳說:“如果善良得不到尊重,那就讓它長刺。

面對爭執的發生,不卑不亢,勇於捍衛自我利益與底線。

面對不懷好意的人,展示真實的自我,大膽釋放攻擊性。

生活真正的強者,都會用內心堅韌的力量感,從容對待生活的紛擾。

一個人的好命,從用“反派心態”生活開始 - 陸劇吧

一個人的好命,從用“反派心態”生活開始 - 陸劇吧

赫伯特說:“你越冷血,越果斷,越不拖泥帶水,就越有人欣賞你。”

深以為然,無底線的捨棄與退讓,往往換來的是惡意的深淵。

與其在他人的世界裡委曲求全,不如在自己的曠野里自由馳騁。

清空過多的愧疚感,不困於所謂的交情,就能獲得他人的尊重;

戒掉過重的責任感,不背負他人的情緒,才能活出真實的自我;

擺脫過度的認可感,不落入自證的陷阱,方能掌握人生主動性;

減少過強的道德感,不忍讓他人的欺負,終能開啟輕盈的生活。

願你我都能修鍊好反派心態,溫柔卻不好惹,做有稜有角的自己,擁抱豐盈快意的人生。

作者簡介:常青竹,富書作者,進,吾往矣,一個人‬要想成功,不被阻撓,不被誘惑,這就是屏蔽力,本文:富書生活館,富書嚴選,優品好物,和你一起提高生活質量,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註:本文章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