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影節創投訓練營收官,導師寄語青年創作者:繼續拍,活下去

娛樂頭條 6205℃

第二十五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創投訓練營(siff next)第二階段的冬季項目開發工作坊於1月16日至19日在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舉辦,導演劉伽茵、編劇梅峰、製片人沈暘、編劇張家魯四位資深電影人擔任導師,與本屆入圍項目的創作者進行為期三天的深度交流。

1月18日,本屆創投訓練營項目主創進行公開陳述,《她們的婦產科》和《鴨子丘》獲頒“最佳訓練營項目”,導師們也以圓桌論壇的形式為青年創作者的現狀與未來支招。

上影節創投訓練營收官,導師寄語青年創作者:繼續拍,活下去 - 陸劇吧

活動合影

入選項目,選題各有價值

創投訓練營是上海國際電影節於2019年全新推出的新人孵化單元。不同於電影項目創投,創投訓練營把目光聚焦於項目中的新人創作者,致力於挖掘和扶持具有發展潛力的電影新人,並通過一系列循序漸進的活動板塊設計,針對性地幫助他們進入到電影產業中,為其完成自己的第一、第二部長片作品提供專業平台。

去年11月,創投訓練營向歷屆入圍學員開放劇情長片項目的徵集,共收到21個項目報名。通過評審委員會的篩選,《她們的婦產科》《夜奔》《鴨子丘》《廣德樓》《未滿十四歲》《上海女兒》等六個項目的主創團隊相聚上海,參加本次的項目開發工作坊及行業培訓活動。

上影節創投訓練營收官,導師寄語青年創作者:繼續拍,活下去 - 陸劇吧

陳述現場

從陳述現場,能夠看到當下一批新興創作者們依然保持着對現實的銳利洞察的人物關懷。“6個項目都令人印象深刻,從中能夠感受到年輕創作者的熱情。”本屆導師梅峰這樣評價對此次訓練營項目的總體印象。

《夜奔》用一場黑色幽默的交通意外羅生門展現趨利避害的人性,也在其中加入時代變革的圖景;《廣德樓》講述了北京現存最古老的建築中戲班子里的各色“角兒”在時代中的起伏輾轉,在嬉笑怒罵之下探討京劇真正的生命力;《未滿十四歲》以“案中案”的形式觸及未成年之惡,展現創作者由社會案件引發的對親子關係的反思;《上海女兒》靈感源自導演對去雲南種橡膠樹的上海知青父親的追憶,通過詩意影像追溯跨越時空的人與土地、歷史的親密與共情。

兩個獲獎項目一個現實,一個奇幻。在評選中,劇本的穩定性、製作思路的成熟度等成了它們脫穎而出的理由。

上影節創投訓練營收官,導師寄語青年創作者:繼續拍,活下去 - 陸劇吧

活動合影

《她們的婦產科》是導演成為母親後對生命和社會的重新思考,創作者用一個失獨的婦產科醫生和拚死想要成為母親的未婚少女連接成一對相互映照救贖的假性母女關係,通過對醫院內外空間的影像表達,展現社會和人物內心的秩序與失序,體現青年創作者對於時代情緒的洞察與關懷。

《鴨子丘》則是一個充滿奇幻感的客家故事,以三個月圓之夜串聯起一段充滿詩意的記憶與鄉愁。月圓之夜,啞女開口,孤兒消失,返鄉的導演遇到山鬼朋友,三組來自不同時空的人物,在自我與社會的糾葛中,以一種奇特的方式展現各自的人生。可以想見未來,這既是一部關於家鄉土地民俗記憶的電影,也力圖在邊緣化的村莊中,塑造豐滿有力的人物。

“兩部題材樣式很不一樣,一個關注社會性話題,另一個是文化傳承的風俗的電影書寫,是比較標準的藝術電影。”梅峰談到對項目的評審工作,大家很自然達成一致。

獲得榮譽的兩個項目方在今年上半年完成各自項目相關的一部短片後,即可獲得下一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電影項目創投的入圍資格。為助力“最佳訓練營項目”的孵化及其短片拍攝,siff next聯合業界夥伴為其相關短片的拍攝製作提供支持,其中包括9萬元現金、拍攝器材、後期聲音製作、影片調色及法律諮詢等領域的配套服務。

“名醫會診”為創作支招

在前兩日的閉門工作坊中,導師們就項目開發與入圍項目方代表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與討論,從劇本寫作、拍攝製作、資金規劃等多方面展開,對項目未來的發展方向進行了梳理和探索,提出了許多中肯寶貴的建議。

上影節創投單元負責人范靜雯將這個過程形容為“名醫會診”。四位導師“四對一”會診一個項目,規定每個項目都有40分鐘,結果是“每組都超時”。劉伽茵談到,此次的6個項目選題各有價值,過程中,導師會根據每組不同的需求給出建議,從劇本結構,到 ppt的呈現方式,甚至未來面向市場的考量均有涉及,每個項目主創的訴求不同,“來參加訓練營的講述,其實也是他們自查的過程,我們則會提出他們的‘盲區’中沒意識到的危險問題。”

上影節創投訓練營收官,導師寄語青年創作者:繼續拍,活下去 - 陸劇吧

導師圓桌

在導師圓桌環節,四位資深電影人結合自身的從業經歷,從題材選擇、成本把控等角度進行了分享。

訓練營的項目還處於電影開發的極早期,一些項目甚至還沒有製片人,年輕的創作者帶着自己的創意,除了需要不斷完善修改,尋找志同道合的夥伴也是學員們重要的訴求。關於團隊搭建,張家魯認為,對新人創作者來說,要學會“先交朋友,再做項目”,這對項目最終能否成功很重要。沈暘也談到製片團隊和導演團隊之間的信任特別重要,一定要找到彼此信賴訴求一致的合作者。

新人起步的創作,資金是一大難題。身為製片人的沈暘談到,有導演覺得成本很低,乾脆自己掏錢拍。而她是比較反對這種做法的,“賣了自己的房子,或者付出了很大的代價,反而會助長一種‘任性’。”沈暘認為,“電影屬性里有一定的不自由,在不自由的框架中去做表達最大化”,才是青年導演應該學習的方向。

對此,身為作者型導演的劉伽茵則對強作者屬性作品導演的“任性”表示了支持。她談到早年拍《牛皮》系列就是在一種只考慮自我表達的“任性”狀態下完成了自己的創作,“那就是只屬於我自己的創作的行為,我幾乎不用和任何人溝通,只考慮自己想要什麼。”劉伽茵建議創作者想清楚自己的核心訴求,如果是專註個體表達的作品,“越自私越好,如果你不自私,情感飽和度會下降,勝算反而會變低,不同階段要實現的東西。要了解你自己,不能指望別人了解你。”

梅峰列舉了多位近年來在國際電影節展上斬獲佳績的青年名導們的成長路徑,談到他們在還是新人的時候“帶着劇本從創投走出,以電影節為起點,再在職業設計中去創造新的空間。”

關於新人的成長與機會,編劇張家魯談到,隨着電影市場環境近年來的遇冷,電影票房的頭部效應越發明顯,“ 10%的電影賺走90%的票房,投資方也就越來越保守,大部分資金會向少數資源上聚攏,年輕人會越來越難。”因此,梅峰認為,“創投對於年輕的、真正熱愛電影的創作者的意義,恰恰是在試煉,一是對自己的試煉,一是彼此去搭建起來有效率的工作方式項目做出來的試煉。”

沈暘談到,“這幾年創投平台如雨後春筍特別多,但某種程度上,國內最好的項目、最有衝勁的項目都會送到上影節。”她認為,作為國際a類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有更好的項目資源,在上影節平台得到的業內關注度、國際關注度有別於一般的創投平台,對這些年輕的電影新人來說是非常好的亮相。

“繼續拍,活下去”,是張家魯對青年創作者的建議,“堅定信念,保持身體健康,也需要一定的運氣。”

上影節創投訓練營收官,導師寄語青年創作者:繼續拍,活下去 - 陸劇吧

活動合影

近年來,上海國際電影節階梯式新人扶持體系主要是通過短視頻、金爵短片、創投訓練營、電影項目創投等培育階梯,為青年電影工作者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促使他們一步步走向最高的電影殿堂。截至目前,創投訓練營已向行業推薦80位青年電影人,孵化31個項目,其中12個入圍各個創投活動,5個製作完成,3部入圍節展,1部已上映。據悉,2024年上海國際電影節·創投訓練營(siff next) 即將於2月開啟學員申報,向華語地區的青年製片、導演、編劇三個方向公開徵集報名。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