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昱
在短劇爆火之後,“文案劇本”的風也吹到了情感直播間。驚蟄研究所發現,在淘寶搜索“情感直播劇本”就可以解鎖各類劇本。從“家庭故事”“婆媳關係”到“夫妻關係”的文案劇本應有盡有,價格區間在幾元到幾百元不等,個別店家還可以根據直播間調性,提供一對一定製化劇本服務。
直播平台上也湧現出一大批情感專家,他們在直播間連麥粉絲,解答各類情感問題,小到戀愛中的矛盾吵嘴,大到婚姻家庭中的財產分割。快速吸粉的同時,還通過一對一付費諮詢、直播打賞、帶貨合作、在線賣課等方式完成變現,背後的收入也極為可觀。
但直播間里那些苦情糾紛的故事也有可能是博取大眾同情以此騙取流量的劇本,行業甚至已經形成了一套從編劇、演員到培訓的完整產業鏈。
“愛情陷阱”催生灰色買賣?
驚蟄研究所在直播平台上看到,目前有相當一部分主播打着“情感諮詢”的招牌,提供心理疏導和戀愛技巧方面的服務,但他們的專業性普遍存疑。
因為通常情況下,如果主播以類似“諮詢師”的專業身份或職業身份出現在網絡上時,平台需要對主播的身份資質進行審核認證,同時註明其營業範圍。而目前許多主播的賬號主頁上,並未顯示類似的平台認證標籤。
實際上,目前也並不存在類似“情感諮詢師”的專業認證。人們所熟知的“心理諮詢師”,也早在2017年就被人社部取消了職業資格認證,這意味着能夠持證上崗的諮詢師數量是有限的。但這不妨礙一些機構借“心理諮詢師”的身份招攬生意,甚至存在“人為製造”諮詢師的可能。
在boss直聘上以“情感諮詢師”為關鍵詞進行搜索可以看到,目前該職業的入職門檻不是很高,沒有心理學相關專業以及心理諮詢證書的硬性要求,而多數招聘企業的崗位要求上還標註着“經驗不限”“學歷不限”“電話銷售”等標籤。
當平台和行業都缺乏嚴格把控時,情感諮詢師作為一種熱門且相對新鮮的職業,就不免出現渾水摸魚的現象,而在市面上打着“情感諮詢師”的幌子行騙的機構也越來越多,對求助者過度承諾,甚至進行虛假宣傳來“割韭菜”的情況也正在發生。
25歲在鄉鎮醫院當護士的曉子,向驚蟄研究所講述了自己被騙的經歷:“那段時間分手想要複合,打開短視頻平台就給我推了一個機構賬號,點進去看了一下很符合我的狀態。我記得剛開始是免費諮詢,後來我花了2000元下單了期限半個月的初級諮詢,交錢之後給我推了一位老師,教我聊天方法,還發了一個文檔讓我看完寫觀後感。”
曉子按照情感諮詢師的方法給對方發消息溝通後,並沒有達到什麼效果。半個月過去後,被通知套餐到期了需要付費,曉子這才意識到被情感機構騙了。然而這種情況並不是個例,在黑貓投訴平台,對情感諮詢公司的投訴數量接近2000條,投訴理由多為“拒絕退款”“虛假服務”“欺騙消費”等等。
不只是諮詢公司的服務效果得不到保障,情感直播間也有可能是編造的。2023年10月份,紅星新聞就報道了直播間編造劇本,向退休老人高價售賣廉價工藝品的事件。而在電商平台上,不光有各類適用於直播間的文案劇本,還有專業的商家提供代寫劇情、直播台本、帶貨話術的一整套完整服務。
一位直播間劇本賣家向驚蟄研究所透露,定製化劇本創作前會先溝通報價,在此基礎上買家預付一半的定金,之後明確創作要求,包括字數篇幅、交稿日期、需要哪種類型的劇本,用在短劇微電影,還是直播間。
該賣家進一步詳細解釋道,如果是短劇,劇本中會將出鏡、文案、景別和畫面內容以及需要使用什麼類型的bgm標註出來;如果是直播間劇本,還會分為口播話術和故事劇本。
其中,直播間的故事劇本會先確定故事核心、人物設定和梗概,之後是創作提綱發給買家確認和反饋修改意見,然後進行創作。在修改階段,商家還承諾會按照買家的要求改到滿意為止。
除了劇本外,直播間里還會有被主播雇來當演員的“麥手”,且同樣有成熟的招募渠道。驚蟄研究所了解到,“麥手”一般會通過“麥手群”或特定app接單,任務內容是上線給主播分享自己的“情感問題”,而每次連麥的報酬在15元到200元不等。有時,麥手還需要簽約保密協議,以防止直播劇本被曝光。
直播間的互動形式讓情感諮詢師們更高效地觸達受眾群體,也讓普通人更容易接觸情感諮詢、心理諮詢服務。但同樣值得注意的是,互聯網的高效與行業低門檻的不匹配,滋生了潛在的市場陷阱。
情感充沛,流量到位
《2023年中國精神心理健康藍皮書》顯示,我國成人抑鬱風險檢出率為10.6%,焦慮風險檢出率為15.8%,僅有36%的國民認為自己的心理狀態健康良好。在快節奏與高壓生活的背景下,人們對情感諮詢、心理諮詢的需求日益迫切。
據統計,抖音平台上“心理健康”相關視頻的播放量已超100億。在潛在市場需求的推動下,情感短視頻、情感直播成為吸引用戶注意力的一大內容方向。
驚蟄研究所觀察到,目前活躍於社交網絡上的情感博主,日常發布的內容主要以情感經歷、情感理念、情感觀察和分析為主,而直播間是其與粉絲進行溝通交流的直接渠道。並且在抖音、小紅書和視頻號等平台上,大部分認證為心理諮詢師的情感博主通常會在個人簡介中說明自己擁有相關領域的學歷證明,或者是標明主攻的情感方向,以及從業時間和案例成果。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目前平台上的情感博主遠遠不止這些“專家”。由於情感類賬號的認證界限並不是特別分明,其他領域的博主也會涉及情感內容,比如知識文化類博主“caroline涵涵姐”“沈一隻”以及“龍飛律師”和“律師老韓”等。
“caroline涵涵姐”的賬號風格偏講述“增量信息”,通過自身的經歷、創業、成長等知識類乾貨來吸引粉絲。“沈一隻”的用戶群體則較為年輕,賬號下的視頻內容多為兩性情感話題,通過講述自己對感情的感悟,從而和粉絲產生情感共鳴。
由於普通人平時很少接觸到律師,類似“龍飛律師”和“律師老韓”這類律師博主在直播間通過連麥的方式普法解惑,讓粉絲們忍不住傾吐自己遇到的情感糾紛。但其實,兩位律師的受眾也有一定的區別。
“龍飛律師”的直播間里多為訴說苦楚的女性,“我該不該離婚?”“我怎麼保護自己的財產?”等是直播間里經常出現的高頻話題。“律師老韓”的直播間,則可以看到更真實的男性諮詢案例,常見的諮詢案例也包括“要結婚了,怎麼在保持房子是我單獨所有的情況下鑽空子讓女方陪我還貸”“跟女朋友吵架,一拳把她打成了二級輕傷,要怎麼讓自己不坐牢”“我21歲,應該由誰撫養我”……
這些直播間里可以用“炸裂”來形容的情感糾紛,吸引了無數網友的目光,根據新抖的數據顯示,此前“龍飛律師”曾單月漲粉200萬,“律師老韓”也有過半個月漲粉100萬的出色成績。雖然二人都是專業律師,但不難看出,情感問題才是他們的內容主題。
此外,也有一些小體量博主,簡介上標註着情感類博主,實際上更多的是充當“樹洞”的角色。通過一場連麥對話,讓“說話”的人傾訴煩惱壓力,博主則扮演好聆聽者的角色,成為情感的宣洩口。
本質上的情感話題滿足了網友們的獵奇心理,從而引發廣泛的討論度,而在巨大的流量背後,情感博主的變現方式也越來越多。
談情更談錢
與大多數博主一樣,情感博主們的變現方式也離不開直播帶貨、售賣課程。其中,直播帶貨依舊是最直觀的變現方式。
以情感博主“沈一隻”為例,在近30天的11場直播中,有10場進行了商品帶貨,直播銷售額大概在50-75萬元。驚蟄研究所通過新抖數據以及抖音櫥窗看到,“沈一隻”合作推廣的品類包括女裝、個護家清、食品類、書籍類等商品,其中女裝羽絨服與衛生巾的銷售額佔比達到53.24%。
“龍飛律師”近30天新增了38場帶貨直播,總銷售額達到100萬元左右。而她和“沈一隻”的共同點是都會通過知識付費進行變現,藉助個人ip出版圖書或是推薦情感類相關書籍。比如“沈一隻”的《希望下一次哭,是因為太幸福》在抖音售出了近1萬單,而“龍飛律師”的《把日子過明白》,目前在抖音上也已經售出10.2萬單。
至於線上培訓,情感諮詢師賣課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25歲從事會計工作的格格因為情感問題的困擾,買了一本《遇見未知的自己》,書上帶有一位情感諮詢師的二維碼,加了好友之後進了一個名叫“親密關係結營班”的社群,之後看了幾場導師的直播。
“我關注這位情感博主差不多9個月了,因為覺得沒必要專門跑一趟心理諮詢機構,所以平時就看看直播,也挺方便的,老師會在直播時提出問題,讓群員回答,類似‘記錄想法’‘審視自身’這種。”
不過據格格觀察,連麥是免費的,博主的主要目的還是賣課。“而且他們會在社群朋友圈刷屏賣課信息,我當時看了一下價格是5980元,這個價格貴到讓我當場與自己和解。”
而對於一些有複雜情感問題的人,直播、聽課就不能滿足需求了。於是,針對這一群體,情感諮詢博主會推出一對一諮詢服務。通過對網絡發帖內容進行整理,驚蟄研究所發現,諮詢內容主要包括情感分析、情緒疏導、情感療愈、建議答疑等,但是不同級別的諮詢師收費有所不同,因此諮詢的價格差異比較大,價格在幾百到幾千元不等。
驚蟄研究所以“戀愛睏擾”為由,分別諮詢了三家情感諮詢機構,在了解基本情況後對方便開始推薦一對一諮詢服務,價格在100-1000元以內,而且一些機構表明只是單次諮詢指導,後續有可能需要續費。在諮詢過程中,僅有一家機構用較多的文字來體現其專業性,且話術中僅說明了“分析建議”,並沒有明確承諾可以解決用戶訴求。
據了解,還有一種收費方式是包月諮詢,價格大概在4000-6000元,甚至更高。當諮詢的一方想要挽回一段感情或修復一段關係,一次、兩次的諮詢服務顯然不能保證解決問題,於是包月30天能夠隨時解答的服務方式更符合實際需要。
從市場角度而言,通過專業諮詢解決情感問題的需求是客觀存在的。專業的諮詢師往往能夠幫助困在情緒里的人以不一樣的角度看待問題,從而解決問題。即便最終不能促成好的結果,至少也能夠起到安撫情緒、疏解壓力的作用。因此,情感諮詢這門生意的蛋糕很大。
但同時,行業的低門檻也意味着魚龍混雜、亂象叢生。如果抱希望於藉助情感直播間里的“專家”來解決情感問題,恐怕還會掉入另一個“情感陷阱”。
*文中曉子、格格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