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老天給我的激勵,老天認定我這輩子就要做公益,我就是做公益的天選之人。
攝影:劉健安(axstudio)
黃曉明的生日慈善晚宴上,孔維一直忙着跟人交流,主動加人微信,“咱們一定要找個機會合作噢。”她總是這樣語帶鄭重地囑咐。在晚宴上發言,她說自己“已經不是明星”,似乎公益人的身份讓她更自在。而實際上,她是北京電影學院96級明星班班長,黃曉明的同學,黃曉明是她口中的“乖寶”。她曾在《太陽照常升起》《命運呼叫轉移》等多部影視劇中大放異彩,也是北京人藝成立50年招收的第一位電影學院學生,如今依然活躍在話劇舞台上。 不過,她在娛樂圈的道路並沒有朝着很多人預想的那樣走下去。在某個岔路口,孔維選擇走向另一個方向——做公益。這絕非是一條坦途,也是在創立公益機構之後,她才變得如此“社牛”的。甚至有時候她吐槽,“一入公益深似海,從此籌款傍我身”,所以她不要錯過任何人,不要錯過任何機會,她要抓住能夠助益公益事業的一切可能。孔維身邊幾乎所有人,都因為公益被她“麻煩”過。汪涵曾和她喝了一杯咖啡,就被她拉去參與公益活動;還有好多親友,都為送她去鄉村學校探訪,給她開過車。讓孔維“到處求人”的這個公益項目叫“資教工程”,意在長期資助鄉村教師,支援偏遠地區師資建設,整合更好的教育資源給到鄉村孩子。資教工程有一個響亮的口號:“尋找講台上那個人,給孩子一個七彩的課堂”。它給鄉村孩子們提供的不是短期的支教團體,而是長期紮根鄉村的老師,並且是鄉村學校最緊缺的音樂、體育、美術,及英語和計算機老師。孔維教孩子們畫畫。
孔維從2012年就開始探索這個項目,並在2014年正式發起成立資教工程。隨着鄉村教育的發展,為了讓這個項目惠及更多鄉村孩子,2018年,她邀請大學同班同學黃曉明以及幾位愛心夥伴一起,在深圳創立了深圳市傳夢公益基金會,希望匯聚更多的愛心力量支持項目,幫助更多鄉村孩子享受公平且有質量的教育。
這個公益項目發端於一條社會新聞。2012年冬,貴州畢節5名男童為取暖在垃圾箱內生火,導致一氧化碳中毒身亡。這則新聞刺痛了同為貴州人,並且當時已成為母親的孔維。那幾個孩子都是留守兒童,孔維決意為他們做點什麼。她最初的本能是:捐錢,讓他們過得好一點。做公益首先想到的,就是拿錢解決問題。因為這5個不幸身亡的留守兒童,她決定回家鄉去看看,幫助家鄉的孩子們。幾經輾轉,她電話聯繫到了偏遠地區一所學校的校長龍江。但令人意外的是,龍校長斷然拒絕了她的捐款,並給出了三點理由:“國家已經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孩子們不缺書讀,連書本都是免費的,拿你的錢,我們沒有地方用。我也沒有賬戶存放這筆錢,只能給家長,家長把錢拿來買了酒喝,還是還了賭債,我不敢保證。”最打動孔維的是,校長說他不希望孩子們從小就養成伸手跟人要錢、張嘴跟人哭窮的習慣。聽完龍校長的話,孔維感到羞愧,又很敬佩,她堅持要見見這位校長。龍校長當時29歲,2002年師範畢業後參加教師考試,被分配回鄉,在規模小學教書。當地的布依族孩子不會說普通話,可他就想教會他們普通話,於是一待便是21年。孔維得知規模小學沒有食堂,便和團隊出資捐建了一個食堂。同時,她還向該校捐了72台電腦,期望孩子們能夠跟上互聯網時代。然而,這些電腦一直沒有拆封,原因是沒有老師。此後,孔維跟隨龍校長走訪了多所鄉村小學。她逐漸發現,光捐錢捐物解決不了問題。鄉村孩子們最缺的不是物資、校舍和書本,而是老師。由於沒有老師,學校只能勉強保證語文和數學課程的開展,音樂、體育、美術以及英語和計算機,對孩子們來說是天方夜譚。孔維與少數民族孩子們在一起。
經過走訪調研,她發現這些學校缺乏老師的主要原因有兩點:工資低,老師不願意來,支教的時間短,成不了氣候;另外就是地處偏遠,路難走。晴隆縣有著名的“二十四道拐”,有些學校路況比它還艱難,一側是峭壁,一側就是懸崖,稍不留神,連人帶車就會翻下山,孔維頭幾次走也膽戰心驚。
捐錢被拒,捐物也行不通。綜合考量下來,孔維突然萌生了一個想法:你們缺老師,那我們就幫孩子們“捐”點老師吧!她決意自己來做一個招聘老師的“服務中介”。受到龍校長回鄉教書的啟發,孔維決定立足當地,招聘從當地考出去的大學生,請他們畢業後返鄉做老師。孔維希望通過相對豐厚的薪資待遇,讓他們能夠長期留下來,為孩子們帶來音體美及英語和計算機課程。於是,2014年,資教工程應運而生。首批四所學校在晴隆縣產生,規模小學成為了001號學校,第一次開起了音樂課。第一批老師是孔維在晴隆縣的電線杆上刷小廣告招來的,直到今天,仍有許多老師還留在項目中。“資教工程”貴州晴隆,孔維與第一批項目學校資教老師合影。
為什麼只招音體美英及計算機老師?孔維說,因為鄉村最缺這些老師;而且這些學校80%的孩子都是留守兒童,缺乏陪伴,而這些所謂的“副科”可以給孩子們帶去快樂和陪伴。“我就希望孩子們學會唱一首歌,畫一幅畫。”
起初,選擇合作學校時,有些校長對孔維說:“你別來,孩子們本來(語數)成績就差,你還來弄那些‘副科’,他們學習會更差。”但後來大家發現開展“資教工程”的學校,孩子們的語數成績不降反升。讓孔維感到欣慰的是,之前連一首歌都唱不全的孩子們合唱《鴻雁》,各聲部都很清晰,有如天籟,聽得她瞬間落淚;孩子們穿着樹葉、米袋子、廢報紙走秀,讓她覺得彷彿置身巴黎時裝周;她的上一部電影《我的寵物是大象》,手繪海報全部由資教工程所支持的孩子完成;2018年,3名踢足球的孩子赴巴塞羅那參加“足球之旅”……截至目前,資教工程項目已累計支持貴州、雲南、廣西、廣東、甘肅、陝西、江西、遼寧等8省(自治區)111所鄉村學校,資助鄉村教師316名,開設“七彩課程”逾31萬節,陪伴了7萬名鄉村兒童。 《中國慈善家》:你做公益已經有22年了,這一切的緣起是什麼?孔維:我從 2001 年開始救助白血病患兒,如果從那個時候開始算,確實是22年了。但我開始有慈善意識,還要再早一些。那是1998 年,我當時在北京電影學院上學。得知南方發大水的消息後,我就去了民政部,把父親送我的一件新救生衣捐了,還捐了 200 塊錢。2001 年,一個非常偶然的機會,我幫一個白血病患兒籌了10 萬塊錢。這件事給了我無比大的激勵,讓我能在公益行業待這麼多年。因為那時,我又沒名氣,又沒人脈,居然干成了這樣一件事。我就覺得,這是老天給我的激勵,老天認定我這輩子就要做公益,我就是做公益的天選之人。我22年的公益歷程里,頭12年主要都在救助患有白血病、先心病等重大疾病的孩子。中間也做過“寶貝回家”“微博打拐”的志願者,還是跟“免費午餐”項目組一起去給孩子們開第一餐的人。救助重疾患兒,我經常在現場哭得比家長還慘。到2012年,自己就覺得在這項公益領域裡待得很痛苦。這時候,我又被一則新聞刺痛了:在貴州畢節, 5 個留守兒童悶死在垃圾桶里。於是,就有了資教工程以及2018年成立的深圳市傳夢公益基金會。《中國慈善家》:在公益事業的道路上,你遇到過什麼大的困難和挑戰嗎?想過放棄嗎?孔維:困難和挑戰太多了。我發現,拓展合作學校,逢7就是個坎。7所、17所、47所……107所,都是我特別難的時候。拓展到17 所學校時,一位我很敬佩的公益前輩跟我說:“孔維,可以了,不用做了,一個女演員有 17 所學校、有這樣一個項目支撐着,夠了。”我知道他這麼說是出於心疼我的角度,但我沒辦法去解釋自己內心的那種東西。我無數次想放棄,我不想幹了,我能量很弱,我幹不了了,但我一想到要去跟那麼多資教老師深鞠一躬,說“對不起,我高估了自己的能量”,我就會哭。於是,就又撐着做下去了。我們每年年底辦年會,但今年 6 月就把年會給辦了,這是因為賬上沒錢了。4 月,我已經想好了擺爛,這次是真的想好不做了,就是這幾年實在太難了。我就想,我做了這麼多年,現在不做了,誰也不能把我殺了,我努力了。資教工程發起至今近10年,我從沒扣過資教老師們半分錢工資,但今年4月賬上實在沒錢給他們足額發工資了。我跟老師們說:“這個月我們能不能只發半個月的工資?相信我,6月一定能籌到錢。”所有的老師都對此表示同意,那一瞬間我又哭了,我就覺得為了他們,我也得再做下去。攝影:劉健安(axstudio)
《中國慈善家》:公眾對於明星做公益,總有各種各樣的刻板印象,你如何看待外界的評判?
孔維:很多人說明星做公益就是為了給自己臉上貼金,我也曾經被這樣評論過,也曾為這些感到很委屈,掉過很多眼淚,但到今天,我已經無所謂了。為什麼?因為我有 100 多所學校,你能你來啊!還有人說我是因為不會演戲了,在演藝圈混不下去了,所以去給自己另外找一個人設。我為了證明我還會演戲,又回去演戲了,但是影視圈已經沒有太多機會了,那我就回到舞台,演了很多話劇。為了公益,我參加過《我是演說家》,還參加了各種公益比賽。有一次,人家最後跟我說,“你的表達很好,公益項目也做得很好,有沒有想過自己為什麼在比賽中會輸?”我說,沒想過。人家說:“是因為你今天穿得太好看了,你這條裙子可能就好幾千塊錢。”我下鄉做項目時,半夜 3 點多鐘還在開會,早上 6 點已經在路上了,嗓子是啞的,臉是腫的,頭髮亂七八糟。那個形象,你別說是女演員,就是一個路人甲,你都覺得這女的太慘了。但今天我在聚光燈下,參加電視台的比賽,你讓我穿得破破爛爛,是讓我演嗎?我演不出來。做公益這麼多年,我身邊有很多明星朋友幫過我,但都讓我別說,因為怕被罵,怕被說做得太少。我就想問那些罵明星、說明星做得很少的人,請問你們做了多少?這個世界什麼人都有,不是每個人都會站在你的立場上去替你考慮。我們也不可能去回復每一個人,跟每個人都解釋清楚。只要我們自己問心無愧,就足夠了。《中國慈善家》:你是黃曉明的大學同班同學,也是公益路上的夥伴,你如何評價黃曉明所做的公益?孔維:我和曉明的合作,大大小小的都有,都是盡己所能,互相支持和鼓勵。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2018 年,為了讓更多的力量支持項目,我們想成立自己的基金會,當時在北京成立基金會門檻很高,於是我想到了深圳,可是在那裡我誰也不認識,所以就想到了曉明。我跟他一說,他馬上就答應幫忙了,他真的是願意給予別人幫助的一個人。這些年,曉明從一個大男孩、乖寶寶成長為現在很多人的“曉明哥”,我都經常得到他的關懷,他變化真的很大。但我也是在今天,在晚宴現場,通過大家的介紹才完全了解到他做了這麼多的事情,我覺得他應該有“配得感”,讓大家去愛他、認可他。我希望大家能夠支持他,讓他能在公益領域發更多的光。 作者:王衛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圖片編輯:張旭
值班編輯:楊永潔
“益路同行,好事千里”《中國慈善家》2024雜誌征訂及傳播助力計劃小慈邀你“在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