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沒有愛情都自然綻放,希望所有的妹妹都如此。
這是田歌在與尤小剛離婚多年後,網友見她精神煥發神采飛揚,便猜測她一定是沐浴在愛情的陽光中而做的回復。
關於尤小剛,大眾可能並不陌生,作為著名導演,他導的《孝庄秘史》《楊貴妃秘史》《反恐特戰隊》等系列劇捧紅了不少女演員,他也因此名聲大振。
而田歌作為他的第一任妻子也一直被人關注,兩人相識於微,原本該有一個幸福的結局。
當然他們也確實有過一段甜蜜的日子,可隨着彼此事業的發展,聚少離多,最終因為一個女人的出現而導致婚姻解體。
有人說很佩服田歌當年的果斷與決絕,若是別人,聽到自己丈夫在外沾花惹草,與女人的緋聞傳來可能會鬧的雞飛狗跳。
但是田歌沒有,她始終保持體面,她沒有聽信謠言,而是親自去查證,聽尤小剛親口說,不久後她宣布離婚。
離婚後不久,尤小剛就跟那個女人結了婚,而田歌則專註在事業里,攀上了一個又一個高峰。
其實要說起來,尤小剛前妻這個標籤是最不該貼在田歌身上的,作為一名傳媒人,她在事業上取得的成就一點不比尤小剛差。
她是美國新聞署邀請訪美的第一位中國電視節目主持人,她創辦了中國第一個電視訪談節目,她導演製作的旅遊宣傳片獲得國際電影電視主席大獎……
她是國家一級導演,是全國十佳製片人、主持人,兩次榮獲“全國德藝雙馨電視藝術家”稱號。
她的人生就如同她的名字一樣,一直在綻放!
熟悉田歌的人,對她的評價最多的是爽朗、直接,笑起來好看又迷人,她的笑聲彷彿具有時空的穿透力,讓人不自覺的為之着迷。
在很多人固有的印象中,一個女人如果能取得很高的成就,背後一定有靠山。
單身的時候靠漂亮,結婚後當然是靠男人。
但是田歌還真沒有,走到今天全靠她自己的能力。
如果非得要說有這麼一個男人的話,那就是她的父親。
一個在她還未滿10歲就因病離世的男人,他教會了她愛自己和愛這個世界的能力。
田歌是家裡的長女,1962年生於安徽合肥,父親是安徽省博物館館長,母親是一位歌唱演員。
田歌是父母愛情的第一個結晶,她還有兩個妹妹和一個弟弟,其中妹妹田岷也是著名演員,深得觀眾喜愛。
在很多人看來,田父要生那麼多孩子,一定是重男輕女,老實說在那個年代,哪個家庭不是四五個孩子。
當然田父也從未隱藏自己的真實心裡,他確實是特別想要一個兒子。
但這並不妨礙他愛自己的女兒們,尤其是長女田歌,他始終是帶着偏愛的。
這一點田歌自己從小也明確的感受到了。
田歌快十歲那年,父親去世,至今也五十餘年了,但童年時她跟父親在一起的那些幸福日子卻越發清晰,她始終未曾忘記。
小時候父親因為工作關係常年出差,但他每次回來都會給他們帶各種禮物。
每一次她知道爸爸快回來時,她就坐在安徽博物館門口等他,一直等到他來。
每一次爸爸看見她就將她一把抱起來,然後從包里拿出來他帶給他們的各種好吃的,有時候是橘子,有時候是香蕉,有時候又是楊梅。
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這些都是稀罕品,但父親從未讓她失望過。
田歌是被父親寵着長大的,他是她的底氣,他對她的偏愛讓她從小就充滿自信。
小時候因為家裡窮,田歌不敢要玩具,但是家裡有兩個小東西成了她最好的朋友,一個是掛在高處的小提琴,那是爸爸用過的;
還有一個是放在抽屜里的硯台和徽墨,爸爸媽媽不在家的時候,她無數次的拿出來看看,觀摩。
後來想想她早在童年時期就浸染在音樂和水墨丹青中了。
或許田歌后來成為一名優秀的媒體人,是冥冥之中註定,那時候她最喜歡的是跟父親在一個小房間里,他放幻燈給她看。
小小的田歌看着幻燈上的人就無比的羨慕和嚮往,她也想成為幻燈上的人,後來她真的成了,只可惜父親沒看到,但是她相信他在天上一定能看到。
田歌記得小時候父親買新衣服回來,總是讓她先挑,並且告訴她哪個最適合她。
想來田歌對色彩的敏感與大膽運用,都是受爸爸影響,包括養花,也是受爸爸影響。
父親還承諾田歌,等她十歲時就從一輛自行車給她當做生日禮物。
可遺憾的是還沒等她滿十歲,他就因病離世了。
父親的早逝讓田歌早早的成長,她看着母親一個人拉扯幾個孩子很不容易,她總想着怎麼可以幫媽媽減輕負擔。
父親還健在的時候最在意的就是母親和她們姐弟幾個,作為家裡的老大,她要擔起長姐的義務幫媽媽撐起這個家。
她有這個自信,她也相信自己有這個能力。
田歌與妹妹田岷
爸爸的愛讓田歌充滿了勇氣。
還記得九歲那年,田歌在合肥環城南路的菜市場買菜,被部隊文工團招兵的兩個小幹部看上了,他們把她領回部隊。
看模樣,聽嗓音,估身材,最後拍了拍她的小臉說‘真棒!去吧!’
這次經歷雖沒能讓她穿上軍裝,但她骨子裡的自信卻被拍打出來了,她擁有了更多的勇氣。
15歲那年,田歌考入文工團,並第一次“觸電”並擔綱電影《乳飛燕》的主演之一。
這部電影展現的是少年體操運動員的生活,當時劇組到廣西體操隊和未來的“體操王子”李寧一起練功。
當時所有小演員都很聽話,唯獨田歌,她不太聽管教,喜歡講條件。
比如一個簡單的倒立命令,別人都照做,唯獨她不做,除非有巧克力吃。
也就是說從這個時期開始,她骨子裡的反叛或者說是獨立精神都已展現,而這種精神一直貫穿至今。
17歲那年,田歌進入工程兵話劇團,她終於穿上了軍裝,開始了真正的部隊生涯。
新兵匯演,跳《紅色娘子軍》,領導站在前排,她大手一揮:
請往後面站站,我跳不開。
還是那麼有個性,換誰有這個膽子敢這麼跟領導說話,田歌可以,她這一揮手,一聲喊讓她聲名遠揚。
有時候她感冒去醫務室拿葯,都要分別為挂號處的小戰士、醫生、收費處、藥房的小護士各跳一段《紅色娘子軍》,每每這時她們都會主動站在屋子的角落讓她跳的開闊些。
田歌不是一個投機取巧的人,她喜歡用實力說話,每天早晨軍號響起前,戰友們為了提干,都表現的很積極的去搶掃帚打掃營房。
田歌一概不做,她甚至連自己的衣服都不動手洗,而是拿去營房外的洗染店洗。
你是不是覺得田歌沒什麼事業心,別人都在為提干努力,她卻優哉游哉。
事實不然,她只不過是把精力放在業務能力上而已,所以到提干時間她也會主動爭取,而她爭取的原因也很簡單:
因為幹部可以穿輕便、滌卡布料的軍裝,洗起來手不會很疼。
當然,業務能力過硬的田歌就算不搶掃帚不洗衣服也還是順利提干。
1982年,田歌與當時的丈夫尤小剛都面臨著轉業後的工作安排問題。
沒錯,此時的田歌與尤小剛已結為夫妻,兩人是在文工團時相識,而後日久生情,在20歲這一年她嫁給了比自己大10歲的尤小剛。
田歌是一個喜歡提問的人,她清楚的知道自己不適合做別人控制的演員,所以退伍以後她準備到電視台做導演。
正好當時她跟尤小剛在《大眾雜誌》上看到北京電視藝術中心的一則招聘廣告,便約定一同前往。
很幸運,在沒有任何關係的背景下,他們一個被分到電視藝術中心任導演,田歌則被分到北京電視台文藝部影視組任導演。
在那個年代流行一種傳說:“你會照相嗎?會打燈光嗎?會化妝嗎?
都不會呀,那你去當導演吧。
就是這種契機下,他們倆都成了導演,之後這夫妻倆都在各自的道路上向前衝著。
田歌的第一部電視作品是《奧斯卡金像獎的來歷》,在當年獲了獎,這給了田歌莫大的鼓勵,接着她又找到為徐克導演電影配樂的作曲家胡偉立共同製作了專題訪談《一曲難忘》。
在這個過程中,不會打燈,不會照相的田歌領悟了音樂與畫面的血肉關係,沒幾年她就成了這個領域的專業人士。
1990年,田歌開創了國內第一個電視訪談節目《熒屏連着我和你》,成為中國談話節目創始人。
田歌的事業發展的越來越好,各種榮譽獎項也接踵而來。
但是她與尤小剛的感情卻出了問題,因長期忙於工作夫妻倆疏忽了對感情的交流,越走越遠,之後尤小剛在劇組與女演員傳出緋聞。
田歌得知後跟尤小剛求證,尤小剛也坦誠,老老實實交代了。
如果婚姻讓你變得越來越堅強,越來越冷靜,越來越善於思前想後,我只能無情的告訴你,你的婚姻是不幸的。
如果這樣,你就該去找一個寬容的世界,因為在田歌看來家是應該去偽存真的港灣。
生命短暫別委屈了自己,去找一個不一定懂你,但一定愛你的世界,讓你的心靈盡情的撒歡。
田歌跟尤小剛離婚了,十餘年的婚姻畫上句點。
離婚後她全身心投入工作,先後應邀赴日本、挪威、意大利、美國、南非等國進行學術訪問、藝術交流、採訪,節目也越做越好,斬獲各項大獎。
田歌跟尤小剛離婚的時候還很年輕,家人朋友都希望她可以再找一個男人,有一個依靠。
田歌卻不這麼認為,在她看來“幸福是多種多樣的。”
有一種幸福是別人把工作都信任都交給你,這種幸福不是用錢可以衡量的。
也不是靠一個男人就可以感受到的,於她而言如果不是意中人,寧願一直單身,她也不需要別人做她的靠山。
事業上我會緊追不放,死死咬着自己要的東西,我是我自己的靠山。
田歌的妹妹田岷也曾有過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兩人同居十年,她是那麼的渴望有一個家,可他並不非良人,與他分手後田岷也一直單身。
作為母親,田母一直擔憂兩個女兒,怕她們無兒無女,老來沒依靠,田歌田岷也並不排斥愛情,她們都在等待,等那個靈魂伴侶。
時間一長,母親見兩個女兒都有能力把自己照顧好,姐妹情深,她也就想通了。
只要女兒們開心就好。
對田歌而言,媽媽在就是幸福,如今她61歲,仍在熱愛的電視領域發光發熱,工作之餘把更多的時間用來陪伴母親,旅行,徒步……幸福又自在。
回顧一路走來的歲月,田歌不曾後悔,無論是那段短暫的婚姻,還是每一個關鍵節點做過的選擇,都是遵從己心。
如果重來,她還會這麼選,那些挫折不會將她打敗,只會讓她更勇敢,用她自己的話說是:
我沒有被挫折打敗,剩下的全是信心和勇氣。
願看到這的你,無論面對什麼都擁有信心和勇氣去奮鬥,去綻放。
本文來源於用戶投稿,如果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權益,可通過郵箱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