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福、荷蘭弟和愛迪生, 加在一起也救不了這PPT式爛片

電影快訊 1614℃

《奇異博士》本尼。

《蜘蛛俠》荷蘭弟。

《X戰警》野獸漢克尼古拉斯·霍爾特。

《蝙蝠俠大戰超人》反派佐德將軍邁克爾·珊農。

以及《神奇動物》女主角蒂娜的凱瑟琳·沃特斯頓。

……

看卡司,他們是在演讓馬丁·斯科塞斯“肝腸寸斷”的漫威電影嗎?

不是。

題材很嚴肅,格局很恢弘。

19世紀末,一場能夠改變人類進程,科技與商業的大型撕逼。

主人公,愛迪生。

《電力之戰》

The Current War

卷福、荷蘭弟和愛迪生, 加在一起也救不了這PPT式爛片 - 陸劇吧

結果呢?

依然讓人肝腸寸斷。

口口聲聲說沖奧,卻推遲了兩年才上映。

口碑慘不忍睹。

IMDb 6.4,豆瓣6.5,MTC直接不及格的50分,全都是對這部大作的抨擊。

各方評價是:

看完才發現這部電影最帶勁的原來只有它的名字。如此夢幻的卡司也扛不住流水賬的節奏,看到最後也沒有看出所謂的“戰”在哪。

卷福、荷蘭弟和愛迪生, 加在一起也救不了這PPT式爛片 - 陸劇吧

《電力之戰》迫使觀眾花大量的時間在它的美學上,以至於很容易忘記它的主旨,或者說因為太無聊而懶得繼續看下去。

卷福、荷蘭弟和愛迪生, 加在一起也救不了這PPT式爛片 - 陸劇吧

年度慘案。

如此炸裂的陣容被辜負,誰的鍋?

走出課本的愛迪生

韋恩斯坦的鍋?

一部分。

2年前,他把這部電影當做沖奧的殺手鐧。

但隨着Me Too事件席捲好萊塢,韋恩斯坦不僅被奧斯卡組委會、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和製片人工會掃地出門,更因多宗性侵事件被提告。

失去了強力公關的《電力之戰》在多倫多電影首映就遭遇口碑滑鐵盧,慘遭撤檔延期,徹底與奧斯卡無緣。

直到今年,《電力之戰》才重見天日。

一人出事,拖累全組。但這部年度慘案電影的慘,還不僅在於延期撤檔。

看完全片以後,Sir覺得,《電力之戰》之所以撲街,不能完全怪韋恩斯坦。

先看劇情,本來是很有賣點的。

本可以是一根針的楔入,去探討“時代變局下的人性與魔性”。

兩派力量,搶什麼?

你我現在每天都要用,沒了它就沒法過日子的——

電。

現在我們都知道,電流分為交流電和直流電兩種,交流電就是平時我們用的插頭取的電,而直流電就是5號7號電池啊,手機鋰電等等。

但當年,電的使用仍未普及,到底是交流電還是直流電更適合日常生活和工業發展,仍處討論中。

因此,推廣直流電的托馬斯·愛迪生和支持交流電的喬治·威斯汀豪斯展開了一場改變人類歷史的競爭。

換句話說,兩個有獨立人格的人,被歷史選擇上了PK台,二選一,成王敗寇。

直流電領隊。

愛迪生(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 飾),無人不知的超級發明家,一生擁有1500多項發明,白熾燈是他發明的,當時的直流電網也是由他設計,同時還是愛迪生電燈公司(後為通用電氣公司)的創始人。

當他的白熾燈開始漸漸替代燃油燈成為普遍照明工具後,愛迪生開始了將他的直流電網擴展到全美的宏圖大計。

這個計劃不僅吸引到摩根公司等大財團給他投資,獲得更多的研發資本和客戶,更令他本身就巨大的名聲,更上一層樓。

而且愛迪生本身就是個營銷大師,非常善於利用媒體和輿論給自己宣傳。

但問題就在於,直流電的局限性。

直流電的中心供電系統只能覆蓋直徑一英里的距離,更遠的距離則無法滿足,因此要不斷地建造電站來實現傳送。

這麼一對比,交流電的優點就凸顯出來了,不僅能長距離輸送,而且成本更低,同時對於電能的消耗也相對較少。

交流電領隊。

喬治·威斯汀豪斯(邁克爾·珊農 飾)並非等閑之輩。不僅發明了汽閘,令鐵路運輸安全得到保障,更成立了威斯汀豪斯電氣公司,手握400多項和鐵路有關的專利。同時,對交流電進行研究並研發出交流電網。

沒過多久,威斯汀豪斯的交流電網就成為了愛迪生直流電網的最大競爭對手。

越來越多人看好交流電的發展前景,投資也自然上門來了。

但作為電領域大佬中的大佬,愛迪生當然不爽。

為了保證直流電的推廣和使用,愛迪生不得不借用媒體輿論對交流電進行各種致命攻擊。

因為交流電雖然便捷,卻存在着安全隱患,電壓一旦控制不當,就很容易產生死亡事故。

愛迪生狠抓着這一點不放,不僅讓下屬用交流電電死動物給媒體做實驗,讓他們大肆報道。

另一方面,他向政府提供執行死刑的電椅的製作方法,但把鍋推給威斯汀豪斯一方。

很顯然,小學語文課本里的人物,古早勵志雞湯的C位,愛迪生成為守舊阻新、陰損自私的“魔鬼”。

這一手“反人設”,本來還挺震撼的。

雙方進入膠着的白熱化競爭。

新與舊,勢均力敵。

倘若想要破局,只能引入第三方。

這場大戰的關鍵人物特斯拉(尼古拉斯·霍爾特 飾)登場了。

初到乍來的特斯拉到愛迪生公司做打工仔,因為愛迪生說只要他解決了發電機的問題就給他五萬美元(在當時算是個大數目了)。

就在特斯拉真的解決掉問題以後,“奸商”愛迪生就開始耍賴不給錢,甚至還嘲笑塞爾維亞裔的特斯拉不懂美國式幽默。

一氣之下,特斯拉離開了愛迪生公司,然後就開始搞事情。

其實就在特斯拉給愛迪生打工的時候,就已經預見交流電廣闊的前景,他甚至不止一次向自己的偶像愛迪生推薦改用自己做出的交流電機設計。

但愛迪生不僅拒絕,還覺得他的設計毫無前途且浪費時間。

就在特斯拉粉轉黑的一瞬間,這場電力之戰的結局就已經寫好了。

苦無投資的特斯拉和威斯汀豪斯一拍即合,後者不僅給他時間和經費製作出交流電機,更支持他完成對尼亞加拉大瀑布交流發電站這個偉大構想。

就在全世界矚目的哥倫比亞世界博覽會(電影里是芝加哥)來臨之際,愛迪生最終錯失了投標,威斯汀豪斯成為唯一的照明供應商。

這場轟轟烈烈的電力之戰,以愛迪生的失敗而告終。

劇情被轉述,說到這兒,似乎也還很有戲。

這不就是項羽剛愎自用,韓信倒戈劉邦的故事嗎?

資本讓人膨脹,慾望讓人冒險,而競爭的輸贏冥冥中早已被寫死。

PPT大片

故事按說拍出來不比國內那些低維度的“宮斗”“職場”戲差。

但是,導演活生生把戲拍死,拍成炫技式MV。

執着於給好戲做美圖秀秀。

畫面確實美輪美奐,有設計感。

比如愛迪生在經歷這場戰役期間心理變化,被背景的色調洞穿,從明媚的亮色過渡到黑暗,最終變成血紅。

多角度的俯視鏡頭意圖拍出那個時代的恢弘感,大量的特寫和逆光鏡頭鮮明地展現出角色的表情和人物的形象。

甚至為了令觀眾感受到那個時代,電影對1893年哥倫比亞世界博覽會進行了像素級的還原。

但是,還是那句老話。

形式大於內容,趣味綁架思考,虛榮破壞初心。

口碑的崩壞就是從這裡開始。

就像愛迪生站到自己曾經反抗的對立面——

那個頑固不化的老傢伙,把自己給作死了。

你看到的,是歷史書上的編年表,變成了會動的PPT。

時間節點一個接一個蹦出來,歷史事件一件一件演給你看。

人物也因此被扁平化、臉譜化。

愛迪生是個只會造謠的混蛋。

威斯汀豪斯是“聖人”,只想造福全人類。

特斯拉就是一直在抱怨的憋屈小移民,“反骨仔”。

而Sir對這三個角色想追問的問題,卻沒有得到答案。

愛迪生到底在怕什麼?

威斯汀豪斯渴望名利嗎?

特斯拉有沒有野心?

天才的淪落

故事流水賬,角色走過場。

最關鍵的失敗——全片沒有立起來任何一個“人”。

卡司,的確很多。

但他們更多的作用,是放在影片宣傳的序目里。

比如荷蘭弟。

IMDb上的番位,荷蘭弟名列前茅。

電影中呢?

抱歉,戲份加起來沒超過5場。

那篇幅最多的主角呢?

更令人可惜。

Sir最可惜的是本尼。

繼“神探夏洛克”、圖靈、阿桑奇、梵高、霍金等角色之後,本尼又雙叒叕再一次飾演“天才”角色。

誰讓他看起來就像腦子好使的樣子。

但是在片中,他卻淪為一個純粹的情緒發泄機器。

當然,有幾次宣洩的確看出本尼演技的含金量。

一幕怒斥威斯汀豪斯和其他發明家偷他發明的戲份,以及妻子去世他來不及陪伴的懊悔戲分。

此外,都是重複。

戲裡,天才淪落了;戲外,戲骨啞炮了。

愛迪生可以說是本尼近年來最無聊的角色。

這個鍋,除了本尼對角色的重複選擇外,導演的責任最大。

回看整部電影,有且只有一幕能打動Sir。

電影放映機的誕生。

這個瞬間,不僅是愛迪生頓悟的瞬間,也是作為重度影迷的Sir最有感覺的一幕。

機器緩緩啟動,鏡頭伸進透不進光的黑盒子里。

夢幻一幕出現——

人的眼睛,和光影拼接出的幻象,交替閃爍。

虛與實交錯,造夢的機器與愛迪生面對的現實,相互照應。

這一瞬間,本應是升華人物的跳板。

可惜。

人物還是再一次迷失在無來由的情緒中。

結尾,他得知自己失去投標後,回到家中,看著兒子觀察電影放映原型機失神。

緊接着,他讓兒子將自己的“夢想地圖”一一敲碎。

怨天尤人的情緒再次泛濫。

而剛營造起來的,人物與時代暗中勾連的餘味,雞飛蛋打。

Sir當然懂,導演企圖用一個偉大人物的失敗營造反差。

但這種反差,乾癟又套路。

Sir想起另一部電影,《社交網絡》。

同樣是傳記,同樣是一個劃時代的偉大人物。

同樣,以失敗作結。

但它怎麼拍?

電影最後一鏡,沒有任何情緒,渲染,誇張。

當時,主角馬克·扎克伯格(傑西·艾森伯格飾)的公司Facebook,爆炸式發展,累積用戶超一百萬。

但,他也面對眾叛親離,清理門戶的殘酷階段。

當公司人去樓空,他一個人抱着電腦,進入了前女友的Facebook頁面,發出加好友的邀請。

接着,重複按F5,刷新,刷新,刷新……

電影就在這機械性的動作中結束。

他成功了嗎?

顯然。

他失敗了嗎?

當然。

但正是無數成與敗碰撞出的火光,才讓一個“人”的輪廓,越加清晰。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