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鵬到底有沒有演技?

電影快訊 1299℃

起因當然是剛看完他主演的《受益人》點映。不過讓我有了討論衝動的,是同看完電影后,朋友的一個點評:

為啥我看電影里的大鵬,哪哪兒的都感覺…彆扭

之所以是問句,是他後面又接了句:

主要是,哥們兒都這麼拼了啊!

這我才反應過來,朋友不是在吐槽,而是在表達遺憾。

一個他想不通的遺憾。

應該說,《受益人》里的大鵬,延續了兩個月前那部《鋌而走險》里的轉型風格。簡單總結就是:

演一個親媽都可能不認識的角色。

大鵬到底有沒有演技? - 陸劇吧

你可能兩部電影都沒看,可以再多熟悉一下,大鵬在其中的角色形象,如下面這樣:

摘掉眼鏡,塗黑皮膚,緊鎖眉頭,打扮成一個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的底層小人物。

大鵬到底有沒有演技? - 陸劇吧大鵬到底有沒有演技? - 陸劇吧

這裡面,我之所以覺得有必要聊聊,跟我個人的觀感無關,而是一個現象很有趣:

觀眾對大鵬的表演,或者說轉型,明顯呈現出兩極化的趨勢。

有人覺得驚艷,完全沒認出是大鵬,很拼很入戲;

有人表達失望,認為他用力過猛,分分鐘齣戲。

各有各的觀感,這很正常。只是,一個對比之下更殘酷的現實是:

《鋌而走險》的歐豪,《受益人》的柳岩,表演上都收穫了幾乎清一色的好評。

那為什麼到大鵬這,就這麼有爭議

真的是他演技有問題?

要真這麼簡單,我就不用專門跟這討論了。

1

可能這兩年表演類綜藝看多了,演技成了一個越來越被掛在嘴邊兒的大眾詞彙。

但很多時候,評判演技,不能搞非黑即白那麼直白粗暴。

首先要明確一個很多人的誤區:

現在對表演的評價,常常能看到“用力過猛”這個詞兒。好像只有不動聲色的表演,才是好的表演。

很多時候,這當然是適用的。但在商業屬性強的作品上,尤其是犯罪、喜劇這樣標籤鮮明的類型片,本身就是需要演員進入到一個極致的情緒,表演本身就會適度的誇張,甚至過火。

比如寶寶…

這並不是演技好壞的問題,而是那樣的類型情境,就需要過猛的表演。

你可能覺得我在給大鵬找轍,還真不是。

接下來我告訴那些不喜歡大鵬表演的人,之所以他讓你齣戲:

不是大鵬演技不行,而是,他不適合這個角色。

他在《鋌而走險》和小女孩的互動戲,一些人沒有被打動,當然有節奏上冗長拖沓的原因。

但很大程度上,是他壓根不適合出演“勇救蘿莉”這樣的大叔型角色。

這樣的角色需要更多的陽剛氣,大鵬符合那個小人物的氣質,但在性魅力層面,顯然還不夠。

《受益人》中,這份違和感稍稍減弱。

但出演這樣一個“殺妻騙保”的狠角色,雖然骨子裡是個慫貨,但身上的那股子壞勁兒,或者說豁出去的搏命感,還是要有的。

大鵬在表演上,強化了慫的一面,差就差在,沒有這壞勁兒上。

這是演技問題嗎?

當然不是,就是先天形象合不合適的問題。

這裡,為了佐證這個觀點,不妨說下我最喜歡的一部大鵬電影。

馮小剛的《我不是潘金蓮》。

小鎮法官王公道,就是非常適合大鵬的角色。

高髮際線,油油的大背頭,稀疏的八字鬍,帶點憨厚,也帶點狡黠。

現在回看,我倒是很想說:

這才是大鵬該堅持的轉型角色嘛!

普通老百姓,有點小地位,對上唯唯諾諾,對下心有餘力不足。

慫中有善,善中有丑,丑中又不乏可愛。

在表演上,大鵬也是盡量收着來

電影結尾,李雪蓮得知自己男人死了,哭倒在地,王公道皺着眉輕拍着她的背,嘴裡念着,“大表姐,我們回家吧。”

這一刻,我是真的相信大鵬就是王公道,王公道就是大鵬。

所以,大鵬真的不是不會演戲,他很會。

但他最近這兩次轉型嘗試,在我看來,是有些走了極端的。

塗黑扮丑走到大街上乞討賣唱也沒人認出來,證明不了演技;

各種打戲被虐身體吃了各種苦,也證明不了演技。

如果說它們能證明一件事,那也只是:

你很努力。

僅此而已。

2

努力,似乎也是大鵬自出道這麼幾年,最鮮明的那個標籤。

必須承認,我對大鵬一開始,是有偏見的。

《大鵬嘚吧嘚》抄襲柯南秀片頭,《屌絲男士》靈感出自德國喜劇《屌絲女士》,這些先入為主的印象,讓我對他好感不多。

後來不做主持人也不拍網劇,大鵬改做了導演。

應該說,《煎餅俠》和《縫紉機樂隊》,是超出我預期的。

雖然它們確實沒什麼營養,閱後即忘,但至少笑得很開心,燃得很過癮。

可能是出身四五線小城,可能是從娛樂編輯做起的生涯履歷,可能身上被貼了太久低俗的標籤。

大鵬身上最讓我認可的,在我看來也是他電影之所以能成功的原因:

就是他的低姿態

這裡的低姿態,不是鄧超之前在自己喜劇中那種裝瘋賣傻。

而是徹底的自嘲

他甚至會在採訪中直接說自己:

“我覺得自己確實是個比較低端的人”。

“我怕自己成為這部電影的那個短板”。

常見的那種明星的假客套,可不是這種尺度。

不過,大鵬做導演,問題也擺在明面上:

他對電影、理想乃至這個世界的理解,是網絡化與碎片化的。

說白了,就是一來格調不高,二來拼湊感嚴重。

不過,或許是作品和自己的生活很近,我也會被大鵬熱情、樸實和真誠的那面打動。

也正是這坦誠,讓他的喜劇電影並不會如麻花那樣,帶來巨大的價值觀非議。

低姿態、玩命拼、夠強的學習能力,加上相當程度的運氣,造就了現在的大鵬。

有趣的是,兩部作品這兩年大鵬的姿態:

《煎餅俠》大賣後,我看到了大鵬“我應該能達到徐崢、寧浩的水平”這樣明顯過於旺盛的自信心;

《縫紉機樂隊》票房低於預期,大鵬玩了命地宣傳,能感覺到有“不被認可”的委屈,甚至情緒激動到要“暴揍影評人”。

這之後,我想他做喜劇的動力,多少被打擊到了。

所以,現在想想,我也能理解,他怎麼就這麼迫切地要做轉型。

他太想撕掉自己身上低俗、喜劇的標籤了。

於是,不斷地跟大導演合作,徐克王家衛馮小剛周星馳,向他們學習取經;

自己導演短片,關於中式傳統大家庭的複雜與糾結,創作風格完全顛覆;

接拍黑色犯罪片,塗黑扮丑綁架求財殺妻騙保,形象上完全顛覆。

除了今年這兩部新片,大鵬待映的作品表裡,有陳建斌導演的《第十一回》。

看預告,角色依然像個慘兮兮的小人物。

明年,還有《第八個嫌疑人》《大贏家》這樣的犯罪懸疑片與風格喜劇。

到這,大鵬這十年完成的跨越,幅度之大,着實有點嚇人:

脫口秀主持,到自製網劇;

到成為電影導演,拍喜劇長片;

到轉型嚴肅題材,到金馬獲獎。

看起來一帆風順,但我想,大鵬還是想要更多。

3

說實話,《縫紉機樂隊》後的大鵬,和我的預期,還真是出入不小。

第一次看到大鵬,我就覺得,他的樣貌很像兩個喜劇人。

這一點,很多人應該也有同感:

許冠文和黃百鳴。

他們差不多是當年香港最有名的兩個文哏喜劇人。

我當然知道,大鵬不具備這二位在喜劇上的創作才華與遠見,所以我更認可他的師父趙本山,給大鵬下的那個定義:

大鵬最大的特點,就是沒特點。

他的形象太普通了,不帥也不醜,缺乏辨識度。

所以註定沒法走周星馳、甚至開心麻花的那種喜劇路線。

但沒特點也有沒特點的優勢,即:

他可以毫不違和地,成為任何人。

這一點在《屌絲男士》里發揮地足夠酣暢淋漓。

為什麼大鵬這個粗糙的網劇能被大家記住,並打下後來一切成功的基礎?

因為合適。

換個角度,《鋌而走險》《受益人》中他為什麼會被歐豪、柳岩壓過風頭?

因為不合適。

為了轉型,大鵬摘掉了眼鏡。

我倒是覺得,要走得更遠,他需要把眼鏡戴回來。

相比那些絕望求生的小人物,夾在中間、不上不下、品嘗人間冷暖的小市民,才更適合他。

比如《我不是潘金蓮》里的王公道。

這個角色風格,和許冠文、黃百鳴經典的銀幕形象,倒是基本一致。

而作為80後,隨着年齡增長,未來適合大鵬的角色,尤其是喜劇角色,我想只會越來越多。

他在喜劇上的可能性,依然足夠廣闊。

所以,或許大鵬自己不這麼看,或許很多人也不一定同意,但我是真的覺得:

他是為喜劇而生的。

沉澱之後,剔除掉那些低俗與刻板,為什麼就拍不出透着生活色澤的高級喜劇呢?

把那些扮丑和肉搏的努力,用在適合自己的喜劇上,多好啊。

說了這麼多,或許就是一句雞湯話:

放低姿態,加倍努力,找到自己的位置。

大鵬已經做到了三分之二,他或許早已明白如何做好最後的三分之一,或許沒有。

我會期待那個結果。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