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記憶, 叫“十月影院”

電影快訊 1242℃

列寧駕坐克林姆林宮,叫一聲斯維爾德洛夫,上前聽分明,

我命那瓦西里去把糧食弄,

天到了這般時分,不見回城eng~

(別忘了甩腔…)

十多年前,我第一次聽到郭德綱的這段評戲版《列寧在1918》,當時嘛也不懂,純粹就是聽個樂呵,也不知道講的是什麼,後來歲數大點了,才大概其知道個來龍去脈。

有一種記憶, 叫“十月影院” - 陸劇吧

▲這幅海報,中國人不陌生

很久之前《列寧在1918》就拍成了電影,講的就是俄國十月革命之後,俄國怎麼解決內憂外患的事,至於網上怎麼評價列寧,咱先不討論。咱要說的,是咱天津跟十月革命有關係的一個地方——十月影院。

有一種記憶, 叫“十月影院” - 陸劇吧

▲文革時期十月影院門票

天津人都知道,在河北區中山路一帶,有很多以經緯命名的道路,緯路按千字文排列,經路按數字排列,在昆緯路的東西兩側,分列着東西二至七經路,可唯獨缺了一經路。

有一種記憶, 叫“十月影院” - 陸劇吧

其實一經路就是今天的中山路,但他不叫一經路,最初叫大經路,是1946年為紀念孫中山改的。

十月影院,就坐落在河北區中山路上。

1954年10月建成開業後,正是赫魯曉夫訪華的時候,為了紀念俄國十月革命三十六周年,它被命名為十月影院,由此,中蘇兩國也正式進入了將近4年的“蜜月期”。

▲玉米大師:赫魯曉夫

其實俄國的十月革命,並不是十月開始的,而是公曆1917年11月,因為當時人家用的是俄歷,在人家的曆法里就是十月。

看着百廢待興的家園,中國人民估計當時也顧不了太多了,愛幾月幾月,咱先套套近乎,抱緊蘇聯老大哥的大腿再說吧……

十月影院,也就順理成章的成為了解放後天津市新建的第一座電影院,由郭沫若題寫了電影院名稱。

最初十月影院的建築風格是以中國古典建築造型為主,兼并了蘇聯建築工藝的特點。設施設備與同時期的光明影院在全天津市都是一流的,所有的新電影,都是這兩家先放。之後大光明、音樂廳、曙光等影院才趕上來。

據老人回憶,十月影院剛開業時,上映的電影大部分都是從蘇聯引進的,另一部分是國產影片,比如:《以革命的名義》、《馬戲團的新節目》、《斯大林格勒戰役》等等。

國產的就是《白毛女》、《鳳凰之歌》、《智取華山》、《渡江偵察記》這些。

▲《渡江偵察記》

使孫道臨成為那個年代家喻戶曉的演員

當年新建成的十月影院,正面的門臉是灰色水沙石砌面,門窗都是特別厚重的木質材料,門扇窗欞上都刻着雕花,顯得古色古香。

從八蹬石砌台階往上走,左手處是售票房,進門廳右手是觀眾休息室,裡邊有賣汽水糖果的小賣部,還有閱覽桌椅,觀眾可以在看電影之前這段時間在這翻翻各種畫報,可謂人性化服務。

到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整個河北區甚至周邊區域的人,只要說看電影,那必來十月。

在那個年代,十月影院還是周邊學校學生曠課、逃學的首選地。那時候甭管是三九還是三伏,影院門口總會有調皮的學生透過門縫看電影,如果看不到,就趴在門上聽電影……

一位老師傅就給我講過,他1974年前後在天津二中上學時,就曾到十月影院的西門外,隔着門聽當時的內部電影《日本大海戰》,那時的十月也是一個專供“特殊人員”觀影的影院。

▲以前的電影院外面還有遊戲廳

十月影院開映前,有三聲不同音調的鐘聲,燈光漸暗,幾張幻燈後放映開始。在天津影院中的獨一份。

當時的電影管理站,就十月影院旁邊的岡緯路上,有新片子先在管理站看,然後拿到十月影院公映。

那時候沒有現在的數字電影,還是膠片電影,一套膠片要幾個電影院穿插使用,你放第一部分,他放第二部分,放完了趕緊交換,名為“跑片”。

所以當時中山路上經常可以看到戴着頭盔、騎着摩托、風馳電掣地穿梭於各個影院跑片的小夥子,趕上特別火的電影時,也會騎着自行車跑片。

他們穿梭於河北區工人俱樂部、寧園劇場、民主劇場與東亞影院、凱旋禮堂之間,所以當年看電影,會出現一種情況:有時演着演着,突然影院亮起了燈,銀幕上打出幾個大字“影片未到、請您原諒”,這時就會引來觀眾們的一片噓聲……

▲1991年,電影《過年》天津首映式在十月影院舉行,趙麗蓉,梁天,馬曉晴等演員出席。

十月影院先後進行了三次改造,全面提高了放映質量和服務檔次。1981年10月1日竣工復業,由市文化局定為“特級電影院” 。1988年安裝了70毫米放映機,成為第一批放映超寬銀幕國產影片的電影院。

2000年以後,十月影院仍舊是當時河北區各中小學組織觀影的首選影院,一般組織看電影都是周二下午,學生們成群結隊往十月影院趕,影院門口全都是自行車。

印象最深的是學校組織我們看張藝謀的《十面埋伏》,由於裡面的很多鏡頭太過火爆,對我們這群純潔的祖國花朵造成了心靈上的傷害,導致學校負責這事的人差點下崗……

▲2004年《十面埋伏》

但這時隨着電影產業的改革,十月影院隨延安、光明等老影院,也逐步退出了天津影院的前列,被降為二線影院。

再加上人們的娛樂方式的多元化,影院的服務也隨之趨向多樣化。十月影院就在東北二人轉盛行的時候,將影院出租給二人轉的表演團,藉此商機來賺取能夠維持日常運營的費用,承載幾代人記憶的中山路地標變的不倫不類。

▲變成二人轉劇場的十月影院

2007年,十月影院地塊傳出要重新改造,總投資達10個億,很多市民諮詢相關部門,希望保留十月影院。

▲十月影院舊址

但得到的答覆是:十月影院是此次拆遷的重點。

▲十月影院拆遷現場

2012年,新十月影院完成建築主體的重建工程。

新十月影院恢復了原有的蘇式風格,但一些老天津人對此卻嗤之以鼻:

“嘛蘇聯風,當初拆老十月時我心疼,多玩拆新十月時喊我,我幫忙砸牆都不要錢!”

一位家住中山路的大爺對我說。

拿出一張十月影院的老電影票仔細端詳,也許每個人都會有一些感動的情緒在裡面,多少歡笑與過往,都在這一方小小的票根里。

隨着十月影院的拆遷與重建,膠片電影、老式影院已經徹底淡出了人們的視線,但像“十月”一樣,天津無數的老式影院,所展示的市井百態,仍舊是天津城市記憶中最動人一部分,飽含了許多天津人的青春記憶。

很多像前文“免費砸牆大爺”一樣的天津人,嘴上說著不喜歡今天的十月,但不論十月影院的模樣如何變化,這四個字還是他們的情感寄託,它不僅是天津的地標,承載着天津衛的文化,更是老一輩人記憶中的符號。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無論是否能夠割捨那一份情愫,最終無數個“十月影院”都會變成記憶,留在人們的腦海中,成為一個時代的縮影。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