嘲諷功力max的他, 是怎麼做到90年代就身價上億的…

電影快訊 1570℃

一向嘲諷功力max的李誠儒,終於開口夸人了:

“表演非常準確”和“高級”

嘲諷功力max的他, 是怎麼做到90年代就身價上億的… - 陸劇吧嘲諷功力max的他, 是怎麼做到90年代就身價上億的… - 陸劇吧

前者指的是牛駿峰、郎月婷出演的改編劇版《海洋天堂》

後者是沈夢辰、邢菲表演的《粉紅女郎》

而除了這兩段贏得滿堂彩的表演,

其他時候,他依然是“儒學三連”

保持着一種家長訓話的姿態。

嘲諷功力max的他, 是怎麼做到90年代就身價上億的… - 陸劇吧

第三期又出金句:

“和你說真話,指出你哪不行,其實就是給你兜里裝錢。”

不得不承認,李誠儒說話確實夠“杠”,而且這種“杠”由來已久。

在此之前,他還在節目上公開懟過演員“假哭”和不背台詞的“念雙簧”。

拍《清明上河圖》的時候,鄭少秋普通話不好,就說反正要配音,直接念數字“123”

氣得李誠儒當場拂袖而去。

上節目時,回憶起這件事情,他仍舊憤懣不已:

“如果我在現場哪天背不來台詞,我一定不在現場裝孫子,我回家抱孫子。”

評價鄭曉龍的《甄嬛傳》,他直接就是一句“害人不淺”

對着自己兒子,他說話更是毫不留情:

“除了看上去人模狗樣的,你有什麼可讓我誇的呀。”

“年輕人沒吃過苦,都是無病呻吟。”

他為什麼敢這麼罵?

自然是因為李誠儒這個人,確實是一路苦過來的。

從小,“飢餓”就是他揮之不去的記憶,整整11個兄弟姐妹,李成儒是家中“倖存下來的九分之一”。

因為餓,他跟馬搶過豆餅。

當時窮,就是窮到這個程度。

雖然年少的日子窮,但也不是完全沒指望,李誠儒上面的哥哥姐姐都學京劇。

再加上家旁邊就是人藝,在這種氛圍里,他心裡演戲的種子開始萌芽。

12歲的時候,李誠儒想報考戲劇學院,但沒考上。

初中畢業後,李誠儒當了縫紉工,但他心中還是想學戲。

從小人藝旁邊長大的他,最喜歡的一齣戲是《爭鋒相對》,董行佶的聲音一出來,別人就失去了光彩。

當他想學戲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董行佶。

於是,當時既無人脈又無背景的李誠儒,就跑去“攔截老師”。

靠軟磨硬泡,入了北京人藝一代名演員董行佶的門。

那會董行佶一看,這小夥子確實有點京劇的底子,但不知道能不能堅持?

於是規定,一周只上一節課。

本來學京劇就需要下苦工夫,還要堅持不間斷。

很多人學了一段時間就熬不下去了。

但李誠儒是鐵了心要學,一周一節課,學朗誦,練聲音,背台詞,整整10年風雨無阻。

這也就是為什麼他在《演員請就位》里,對台詞摳得那麼細緻的原因。

因為他本人的台詞,就是實打實磨出來的。

李誠儒後來考進了北京電影學院進修班,七千人當中只取三十幾人,同班同學裡還有趙寶剛。

在北影畢業後,他進了86版本的《西遊記》劇組。

劇組最早加上導演是六個人,他就是其中之一。

雖然是科班出身,但由於長相不符合主流審美,他從場記,干到劇務,再到製片,愣是一個正經角色沒演上。

“想演戲啊,沒少和導演請戰”,但每次李誠儒跟導演楊潔開口,就會被一句“你演什麼,趕緊幹活”打回去。

從《西遊記》劇組出來後,還是沒人找他演戲。

當時正是下海大潮,李誠儒決定先做點小買賣。

就這樣下海,攢了點錢,開了服裝商場。

1990年,在北京最最繁華的西單,營業面積800平方米的“特別特”商場隆重開業。

開業半個月就名噪京城,一天的純利潤可以超過50萬元。

順理成章的,他開上了大奔、開上了寶馬。

最有錢的時候是1991年左右,做外匯的倉面就有1300萬美金(9000多萬人民幣),還不包括其他資產。

這個數字什麼概念?

那個年代,萬元戶都少見,更何況是億元戶。

直到現在,李誠儒依舊在故宮邊上有套四合院,

在十三陵有個佔地幾百畝的私人莊園,價值不可估量。

但錢來得快,去得也快。

不久之後,李誠儒炒外匯失敗,一千萬美金賠了個精光。

待在家裡,一夜白頭的李成儒開始思考:

自己到底要幹什麼?最愛的是什麼?

最後得到的答案是——表演。

索性就放棄經商,在41歲的時候重拾演員夢。

那個時候當演員能帶來的財富遠不如經商。

用他的說法,當演員純粹就是自己喜歡。

從此之後,李誠儒一頭扎進了演藝圈。

正好那時候碰見了自己的老同學趙寶剛,兩人連着合作了《編輯部的故事》、《過把癮》、《東邊日出西邊雨》。

趙寶剛又把他介紹給別的導演,拍了電影《大腕》。

1分20秒的長鏡頭,李誠儒把一個精神患者的癲狂表現得淋漓盡致。

他也承認,自己人生中有兩次演戲開竅,第一次就是《大腕》。

演完戲手還在抖,倒不是因為緊張,而是精神高度集中,精神氣用完了,人一下就頹了。

還有一次開竅,是在《人生幾度秋涼》里。李成儒飾演的周彝貴去看望師傅,結果師傅已經去世。

當時李成儒衝上去,下跪、痛哭、念詞,一氣呵成。

事後他回憶:

“我就覺得我那個肉身騎在旁邊那個房脊上,看着下邊的我在那演戲。”

後來他又是《龍鬚溝》里瘋魔的程瘋子。

《重案六組》里一身正氣的刑警。

《冷案》里老謀深算的大毒梟。

演配角演到千劇千面的份上,足以證明李成儒的功底。

他塑造人物的方法論,更被編進了大學教材《視聽語言》里,是演員里的大前輩。

以演技和資歷來看,他的確有資格指導年輕演員,提出問題也是一針見血。

但他的表達,還是過了。

而這種“打擊式教育”,並不是李誠儒首創,

他本人在那個年代受到的教育就是,“人無壓力輕飄飄,井無壓力不出油”。

所以在他看來,“批評”才是“愛”。

也許他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時代變了。

用過去的教育方式對待年輕一代,真的不太合適。

只會讓大家把更多焦點放在他橫衝直撞的的表達方式上,引得人想反駁他、回擊他,而忽視他話語里真正的意義啊!

不過話又說回來,兒時窮困潦倒,十幾年商海沉浮,41歲演戲成名。

在大俗大雅、大起大落里切換自如的李誠儒。

剛了一輩子,把自己活成了一根刺,也算是另一種任性和勇氣吧。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