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十餘年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進程中,民營企業家既是見證者,更是參與者。四十餘年前,他們懷揣着一往無前、拼搏奮進的精神,以“拓荒者”的姿態勇立時代潮頭,開啟創業之路,為中國經濟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今天,蓬勃發展的民營經濟,已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
在改革開放45周年到來之際,近期,聚焦改革開放後第一代民營企業家創新創業故事的電視劇《風吹半夏》在愛奇藝熱播,引髮網友的熱烈討論。該劇改編自阿耐的小說《不得往生》,講述了許半夏、童驍騎和陳宇宙三人白手起家,從收廢鋼鐵為業務到縱橫鋼鐵行業,最終闖出一片天地的故事,為大眾還原上世紀90年代到本世紀初鋼鐵行業企業家的奮鬥歷程。在改革開放的浩蕩浪潮中,企業家們面臨著怎樣的機遇與挑戰?又經歷着怎樣的人情冷暖?從這部劇中,我們或許能夠一窺究竟。
用真實筆觸記錄時代發展變遷
作為一部反映中國第一代民營企業家創業故事的電視劇,劇方製作在真實性上頗下功夫,只為深刻還原當時的時代風貌,為觀眾展示出一幅上世紀90年代到本世紀初社會改革的斑斕畫卷。不少觀眾表示,這部劇喚醒了自己內心深處對於90年代的集體記憶。“這個劇是希望跟二十一世紀,已經進入到第三個十年的年輕孩子說,你看,這是中國的1991年,這是中國的1996年,這是《風吹半夏》希望大家能看到的。”導演傅東育說。
為了真實還原世紀之交中國經濟的發展變化和人的精神風貌,電視劇在劇本、攝影、美術和音樂等多個方面都力求展現現實感和時代感。主創介紹,精準把握行業發展軌跡、展現各色群體的生存百態,是劇本創作之始就立下的要求和初衷。在美術創作方面,鋼鐵廠隨處可見的斑駁銹跡、滿街跑的老式轎車等細節將“90年代”“沿海”“鋼鐵”這幾個電視劇獨有的時代、地域和行業印記表現得淋漓盡致。為了讓觀眾能更好地身臨其境,劇方實地選景一千餘個,並且隨着人物成長變化不斷進行場景的再加工製作;在歌曲選取方面,採用簡約、留白的風格,注重表達人物的內心情感。此外,劇方還特地精選一批上世紀人們耳熟能詳的OST作品插入劇中,讓人們彷彿一秒穿越回那個時代。走心又極具還原度的劇集製作,提升了作品的質感,也讓故事呈現立得更穩。
以創業故事鼓舞人心、催人奮進
定位“時代群像闖劇”,《風吹半夏》從群像小人物的視角,為觀眾展現了以許半夏為代表的一代人在時代的風口浪尖上奮力生長的歷程。鮮活的企業家群像的塑造,讓真實的創業故事躍然紙上。聰明又倔強的許半夏、仗義但又莽撞的童驍騎和老實忠誠的陳宇宙,構成主人公“鋼三角”,三人相互扶持,共同打拚,終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圍繞三人的創業故事,電視劇還刻畫了商業精英趙壘、行業老大哥伍建設、佛系廠長馮遇以及唯利是圖的裘必正、郭啟東二人組等人物形象,通過電視劇開場的一場酒局將各色人物的性格特點和你爭我奪、波譎雲詭的商業江湖展示出來,讓人眼前一亮。
作為本片的主人公,果敢颯爽、對事業不輕言放棄的許半夏無疑是“闖”這個主題的生動代名詞。在電視劇開篇,為了湊資金、租堆場、買廢鋼,許半夏與各色人等在酒局中周旋,在下定決心開展鋼鐵事業後直面各種突發事件,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解決危機和困難,向人們展示了那一代企業家在時代機遇中勇於開闢道路、創造規則、不屈不撓的堅定決心和信念。許半夏是改革開放初期企業家的一個縮影,她代表的不僅僅是敢闖敢拼的創業精神,也向觀眾詮釋了小人物從底層一路拼搏向上、靠自己的雙手改變命運的奮鬥精神,激勵人們無論在何種逆境下都不輕言放棄,奮發有為實現屬於自己的人生價值。
弘揚企業家精神,向改革開放45周年致敬
一批又一批民營企業家們在改革開放的洪流中白手起家,以巨大的勇氣和魄力緊抓時代給予的機遇,開創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也為社會經濟發展貢獻了應有的力量,譜寫出企業家精神的華美篇章。《風吹半夏》中所展現的創業者們積極探索、不斷創新、面對困難一往無前的精神和勇氣,也是改革開放初期那一代企業家們帶給人們的寶貴精神財富,對今天的企業發展仍有借鑒意義。
2023年是改革開放45周年,《風吹半夏》以民營企業家的創業視角為人們展現了改革開放初期的企業家精神,也是對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的深刻致敬和獻禮。市場活力來自於人,特別是來自於企業家,來自於企業家精神。在今天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經濟形勢複雜、各種不確定不穩定因素疊加的大背景下,社會更呼喚企業家精神,呼喚企業家們能直面困難和挑戰,不斷拼搏奮進。在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邁進的新征程上,要發揚改革開放初期民營企業“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和勇氣,進一步弘揚企業家精神,激勵企業家增強愛國情懷、勇於創新、誠信守法、承擔社會責任、拓展國際視野,帶領企業戰勝當前的困難,為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而不懈奮鬥。
來源: 半月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