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編年史》是有史以來最“真實”的超能科幻片?

電影快訊 1341℃
為什麼說《編年史》是有史以來最“真實”的超能科幻片? - 陸劇吧

這部電影拉高了我對偽紀錄片的期望上限

《編年史》是2012年於美國上映的一部超能題材科幻片。

劇情上講述了三個年輕人機緣巧合下意外獲得浮空飛行、念力攝物的超能力,小夥子們起先玩得很嗨皮,但最終卻因過分濫用超能而暴走失控,引發一系列災難的故事。

歷年來,超能者電影層出不窮,但從未有過哪部電影能像《編年史》這樣,給人如此酣暢淋漓的“真實感”。

這在很大程度上,是源於該片採用了偽紀錄片的拍攝手法,性質上本就側重於寫實,且在屏蔽了燈光、BGM等干擾後,對於真實感的營造就更加如虎添翼。

在我的印象中,大部分偽紀錄片都可以對標於“粗製濫造”,畢竟搖搖晃晃的鏡頭,如果沒有強有力的劇情支撐,則很容易引發觀感不適。

但在繼《墓地邂逅》、《科洛弗檔案》之後,這部《編年史》再次拉高了我對偽紀錄片今後發展期望的上限。

儘管渣一樣的畫質盡顯粗糙,卻也正因如此,才讓科幻的畫面更顯真實。

超人會飛,鋼鐵俠也會飛,很多電影里的異能者都會飛,但從來沒有哪部電影,能像《編年史》中的“高空飛行”鏡頭這樣,給我帶來如此震撼的衝擊。

那種衝擊不是作用在視覺層面,而是直達心底。

曾幾何時,我也曾一度幻想過,有朝一日,自己是否也能像飛鳥一樣自由地翱遊天際?

如果真有超能者,他不會成天想着拯救世界

除了拍攝手法,《編年史》中關於超能者的設定,也能體現出“真實性”。

真實到什麼程度呢?真實到會讓你覺得,假如現實中真有超能者,大概也就和電影里所描述的這樣差不多了。

近年來,超能力題材電影票房效應走強,同題材下論資排輩,《X戰警》系列當無冕稱王,作為商業電影,將該系列稱為經典並不過分。

但也不可否認,為了營造出場面更宏大的視覺效果,為了一味迎合觀眾的獵奇心理,而過分誇張地強行“撐大”世界觀,《X戰警》最新的續集中已經出現了“設定崩壞”這樣的硬傷。

儘管科幻類電影,觀眾對於劇情的合理性期望普遍“不高”,但總歸還是有個下限的。

而設定崩壞的意思就是,劇情設定的合理性刷新下限了。

這不是個例。

從營救小鄉鎮,到保衛大城市,從罩着全人類,到抗擊外星人,從飛越銀河系,到解放全宇宙……

現在很多電影,為了方便拍續集,不遺餘力地把“地圖”往大了展開,總是刻意強調“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的主旋律。

《編年史》卻不同,格局不大,人員不多,找不到FBI警告,感受不到末日危機,全片都是用異能為自己取樂謀利,完全沒有其他電影那樣高大上的追求。

利用超能力來尋求樂趣,為自己提供便利,這才是正常人獲得超能力後最真實的表現。

如此一來,真實感自然就油然而生。

在電影中,小夥子們得到超能力後,第一反應是不敢置信:這是真的?

於是大家相約來到個偏僻無人的地方,躍躍欲試地做起“棒球實驗”——結果實驗證明,超能力不僅是真的,而且還挺好玩。

為什麼說《編年史》是有史以來最“真實”的超能科幻片? - 陸劇吧

回到家,又關起門來興緻勃勃地玩積木,當然了,肯定不是用手。

來到超市,捉弄小朋友,看小女孩被嚇得到處亂竄,幾個壞傢伙惡意滿滿地笑出了聲。

隨着劇情的發展,可以看到,經過一定的鍛煉,幾人的超能力得到了極大提升,起初還只是移動輕便的物體,後來甚至可以輕而易舉地舉起汽車。

但最炫酷的,當然還是念力飛行。

整部電影中,主角們非但沒想過要拯救世界,而且暴走失控的安德魯,後期還壯着膽子去搶了個便利店……

再強的超能力,也敵不過現實

《編年史》這部電影在劇情上,並未着力塑造深層次的思想內核。

但如果非要解讀出些什麼,那麼可以從三個主角的性格上入手。

麥特象徵了規則的建立與守護者,活潑健談,精於世故,善於把控風險。

安德魯象徵著規則的叛逆與破壞者,長期遭受壓迫的自閉者,空有思想力,卻缺乏行動力,但這種人往往最容易徹底地放飛自我,而隨之而來的就是爆發出無法想象的巨大破壞力。

史蒂夫是中庸的浪漫主義者,大的方向上懂得該如何取捨,但細節上卻總是作死地冒險。

在影片最後,安德魯和史蒂夫,都不幸死於非命。

這部電影或許就是想告訴我們,即便有朝一日真的擁有了超能力,也仍舊要遵守規則,因為世界依靠規則而運轉,沒有規則,就意味着失控。

而失控的後果,往往是災難性的。

《編年史》這部電影,採用偽紀錄片形式拍攝,不追求視覺特效,也不追求爆表的戰鬥力,雖然不高大上,但是接地氣,不玩什麼“假大空”,就是貼近生活。

這便是“有史以來最真實超能科幻片”的由來。

為什麼說《編年史》是有史以來最“真實”的超能科幻片? - 陸劇吧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