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添: 一生崇拜卓別林, 百態煉就林老闆

電影快訊 1802℃

縱觀謝添的演員作品,他基本沒有演過喜劇,但卻被人稱為“喜劇大師”、“中國的卓別林”。其實,他的喜劇精神更多的是呈現在了他的生活中。他從小模仿卓別林,也將歡樂帶給身邊的人。他曾說過:“只要你是個樂天派,再困苦的時候,你也能‘遭遇’幽默,再艱難的時候,你也能開懷大笑。”

謝添: 一生崇拜卓別林, 百態煉就林老闆 - 陸劇吧

出生地:天津

生平:1914-2003

原名:謝洪坤

工作單位:北京電影製片廠

謝添: 一生崇拜卓別林, 百態煉就林老闆 - 陸劇吧

來自生活,號稱“天大”畢業

謝添評價自己是個“雜家”,什麼都愛玩兒,打小就混跡於天橋等地,早就體味過人生百態,這種豐富的經歷為以後的表演提供了足夠的給養。對於表演,他特彆強調體驗生活,生活是最好的老師。

1936年,經“電影紅星”胡蝶的推薦,謝添認識了當時著名導演、劇作家洪深。不久上海明星公司要拍攝電影《夜會》,原定出演反派的演員突然病倒,需要找個替補演員。洪深就把謝添推薦給了導演。僅試了一個鏡頭,導演就非常痛快地接受了他,拍完這個戲還給他起了個藝名叫“謝俊”。

這是謝添第一次登上大銀幕,完成得不錯。雖然他之前沒有學過表演,但是生活這個老師很早之前就教會了他不少關於表演的精髓。

小時候的謝添比較調皮,不愛學習,天津的南市和北京的天橋成為他少年時代的天堂。相聲、梆子、大鼓、評書、雜耍等“玩意兒”應有盡有,這裡也匯聚了三教九流、眾生百態。他自稱是“天大”(天橋大學)畢業的,學得特雜,他雖然是電影演員,但是話劇、曲藝、京劇、地方戲的朋友特別多,有的甚至成為知己。成為演員之後,謝添每演一個角色都能從之前的生活積累中吸取營養,挖掘出新的東西來。對於表演,謝添特彆強調體驗生活,讓每個角色都有生活依據,他才敢演。

《新兒女英雄傳》(1951年)中的流氓張金龍,謝添再熟悉不過了。小時候,他跟母親在菜場賣菜,這種人物見得多了,有時候還一塊聊天,謝添演起來得心應手。《林家鋪子》(1959年)中的林老闆,謝添小時候也有過生活體驗。因為當時晚上家裡點的都是煤油燈、洋蠟,寫作業的時候眼睛不舒服,謝添就經常跑到有電燈的同學家做功課,他們很多都是開鋪子的,謝添就趴在鋪子櫃檯一邊做作業,一邊看着鋪子里的迎來客往,觀察他們的言談和百態舉止,所以演起來也比較活靈活現。

1998年《紅娘》中的老方丈是謝添塑造的最後一個角色,當時他已經84歲高齡。接到這個劇本時,謝添有點擔憂,覺得這個角色離自己的生活太遠了,就去廟裡看了下,拜訪了一些老方丈,他們給謝添的建議是兩個字:平靜。這就有了銀幕上那個不管遇到什麼事情都心靜如水的老方丈形象。

老年時的謝添曾說過,現在有一些演員特大膽,“一個人敢同時接幾部片子,一會兒拍這部,一會兒拍那部,真有本事,我沒有這個本事,也沒有這個膽,不把人物的內心世界研究透,敢演?”1982年,謝添做導演將老舍的《茶館》搬上大銀幕,李翰祥建議讓謝添去演王老闆。謝添直接拒絕了,因為《茶館》反映的是老北京的事兒,謝添不熟悉那個時期北京人的生活,“所以絕對演不過於是之,沒有熟悉的生活,我絕對不敢演。”

表演追求多樣性,導演嘗試突破

在表演上,謝添不願意演相同的角色,不喜歡重複。就算接類似角色,他也能演出不一樣來。

早在天津讀高中的時候,謝添就和幾個朋友創辦了劇社,演過《雷雨》,把戲中的五個男角都演遍了。1937年,謝添加入上海影人旅行劇團,之後,劇團在成都演出《日出》,謝添演張喬治。張喬治這個人物,所有人演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突出他的帥勁兒:二十多歲,戴一副西洋眼鏡。但謝添版的張喬治不一樣,他把角色設計成一個四五十歲,鬢角上還有不少白髮的中年人。當時不少人質疑謝添:“張喬治要是不帥,陳白露怎麼能愛他?”但謝添有自己的依據,他把張喬治設計得老一點,主要是想表現這個人物複雜的社會背景,才能一面佔有和玩弄陳白露,一面處處顯出居高臨下的氣勢,他肯定是在風月場中常混的那種老油子,這樣更容易產生戲劇矛盾,對表現陳白露的悲劇人生更有利。演出過後,很多觀眾都很喜歡謝添的這個設計,包括原著作者曹禺。

別人演過的方式,謝添絕不會再去模仿,他一定要創新。之所以後來他做了導演,也是因為他想在做電影上面追求多樣性,“演一個戲過什麼癮呢,假如角色我都來過過癮的話,那就得當導演”。《洪湖赤衛隊》(1961)原來是一部歌劇,謝添嘗試將歌劇放在實景中,用電影的手法進行拍攝,從而讓歌劇第一次從舞台上解放出來。

笑對人生,是沒演過喜劇的喜劇大師

謝添雖然對喜劇比較熱愛,但是從沒有演過一部正經喜劇,倒是執導過幾部喜劇片,比如《錦上添花》《甜蜜的事業》《生財有道》《七品芝麻官》等。

喜劇的根,是在謝添很小的時候就紮下的。卓別林是對他影響最大的喜劇演員,算是“啟蒙老師”。謝添曾說過:“卓別林是他生活中的咖啡,是烤鴨,是冰激凌,也是葯,那個流浪漢在貧窮潦倒的生活中,那種滿不在乎,笑對人生的瀟洒,影響了他的一生。”

可以說,喜劇很早就滲透進謝添的血液中,一直伴隨着他,只是他作為演員的那個年代,本身喜劇片就少,沒有找到合適的角色。很多人都將《林家鋪子》中的林老闆視為謝添表演生涯中的巔峰。但是,如果1961年上影廠的《魯迅傳》拍成了,謝添版的阿Q可能會創造他表演上的另一個高峰。為了這部片子,謝添下了很大功夫,阿Q怎麼走路,怎麼看人,每場戲的分寸、節奏是怎樣的,謝添都想過,甚至連阿Q的造型都試過。阿Q這個形象其實最能發揮謝添表演上的才能,他最善於把握這種用喜劇形式表現出的悲劇人物。如果這個片子當初能拍成,或許觀眾就能在銀幕上看到中國版的卓別林。

新京報記者 滕朝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