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盜珍妃墓》轟動一時, 當時的“大IP”是如何產生的?

電影快訊 1474℃

兩個小時五十分鐘,對於現在的電影來說可能有點長了,但是在30年前,並沒有人覺得它長,提起國產盜墓題材的大IP,相信很多人都會想起《鬼吹燈》、《盜墓筆記》等經典作品,但老一輩人還是會想起當年陳寶國演的《夜盜珍妃墓》。

《夜盜珍妃墓》轟動一時, 當時的“大IP”是如何產生的? - 陸劇吧

解禁再上映

看過《夜盜珍妃墓》的觀眾都會感嘆於電影的真實,這部電影具備了靈異、驚悚、歷史、情感、動作、冒險……你能想到的它都有,對於現在的觀眾來說,可能是極為新鮮的一部影片,不管是情節故事,還是畫面都充滿了讓人意想不到的大膽和寫實,更多的是發人深省。

《夜盜珍妃墓》轟動一時, 當時的“大IP”是如何產生的? - 陸劇吧

據傳上映時還嚇死過觀眾,次年又在全國轟轟烈烈的“掃黃打非”中躺槍,被禁播後,被指責電影中有大量的不雅鏡頭、影片格調低俗、思想傾向也不夠健康……

所以這個片子全長不只有播放器中顯示的169分鐘,因為它是被和諧的版本,雖然某些暴露畫面,劇情還是十分完整,還有一個98分鐘的高清修復版,情節剪去很多,如果所有被刪減的都在,結合起來才是完整的夜盜珍妃墓,全長我覺得應該是175-180分鐘。

而現在我們能在CCTV6看到的《夜盜珍妃墓》已經是刪減的綠色版本了

《夜盜珍妃墓》轟動一時, 當時的“大IP”是如何產生的? - 陸劇吧

畢竟這部電影的類型可是“恐怖”

電影主要講述的就是1915年某天,鄂世臣為集資起義牽頭盜墓。圍繞這個事件,有三方人馬:當地軍閥,土匪和急於籌資為父報仇的鄂世臣。

八九十年代的電影不論是尺度還是質量都令人驚嘆,看電影的時候就能感受到電影製作方面的用心,他們是真的想把這個故事給講好,每個人物都有血有肉,也不會刻意的去捧誰踩誰,都是些小人物,影片沒有傳達英雄主義,而是將人心中的正義放大。

表面上是一部“盜墓片”,其實講的還是人心。

早期IP

為什麼把《夜盜珍妃墓》說成是早期大IP呢?

1985年,河北省政協編輯出版了一部文史資料集,第一篇資料就叫做《夜盜珍妃墓》一個字都不差,珍妃確有其人!盜墓確有其事!當時的這個標題就足夠吸引人,所以很快就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雖然標題很亮眼,但內容確實是文史資料。

1986年,中國文聯出版公司就按照這篇文史資料出版了十萬八千字的小說,小說名字還是《夜盜珍妃墓》,1989年《北京晚報》上開始連載一片紀實文學,標題同樣是《夜盜珍妃墓》,可以看出這個IP已經逐漸形成,由於影響力變大,這個素材也被電影人相中。

《夜盜珍妃墓》由澳門蔡氏兄弟執導,這也是澳門地區第一部國產彩色片,影片就是以在澳門一珠寶店發現珍貴文物為引子,引發了30年代的一段鮮為人知的“珍妃墓”被盜事件。

當時這部電影在北京和其他十六部中外電影一起上映,還提前半個月開始宣傳,不管是張貼海報還是在報紙上放廣告、放故事梗概,電影都把前期宣傳做到最好,三十年前的宣傳模式,其實和眼下的操作都大同小異,從另一個層面來看,《夜盜珍妃墓》就是一部“大IP”作品。

關於真實

抗日戰爭時期,清西陵辦事處的護陵人員逃進縣城,整個陵區沒有人的管轄,就給了一些不法分子可乘之機,在這樣的背景下,1938年秋末冬初,發生了轟動一時的珍妃墓被盜事件,在西陵附近華北村的鄂士臣、關友仁、李紀光等8人挖開了珍妃墓,並將裡面的文物分贓一空。

當時政府以“保護皇家祖墳”為由,派軍隊去縣城處理案子,八個盜墓賊躲的躲、藏的藏,只有李紀光在得意吹噓自己有錢,引起了軍警的注意和懷疑,經過嚴刑拷打後,李紀光也對自己的犯罪事實供認不諱,還曝出了同夥的姓名,最後被砍頭示眾,這件事情也是當地一特大新聞。

時間追溯到上個世紀80年代,重新修建整理後的清西陵已經被作為旅遊景點對外開放,那個時候就有清史專家提出了一個疑問“當年被盜的,真的是珍妃墓么?”

《夜盜珍妃墓》的編劇陳寶蓉是清西陵研究專家,曾在清西陵文物管理處工作多年,電影上映前的1982年,陳寶蓉曾發表過《瑾妃、珍妃葬地》,其中有說:“兩座墳墓中,東邊月台和寶頂稍大的一座,已於一九三八年被盜,據當地老人說,被盜的是珍妃墓,但也有另一種意見:按照舊禮瑾妃墓應居東,因此究竟哪個是珍妃墓,認為尚有待查證。”

在那個時候陳寶蓉自己也不確定被盜的是不是“珍妃墓”,但是在幾年後的電影《夜盜珍妃墓》的劇本中,就已經把被盜的墓認定為“珍妃墓”了,而這起盜墓案的策劃、實施,到後來根據盜墓者的回憶,都言之鑿鑿的說那就是珍妃墓,再加上後來電影的熱播,也讓珍妃墓被盜越發的深入人心。

關於被盜的是不是珍妃墓,目前已有兩個疑點

第一:盜墓者說“挖到石頭頂,用火炮轟”

溥儀後來封了四位皇貴太妃,其中一位就是瑾妃,這一封后,瑾妃的地位就被妹妹珍妃的要高,所以瑾妃在世的時候,她的陵墓就被重新修繕了,不僅台階加高,還把磚換成了石劵,所以盜墓者說他們當時遇到了石劵頂才用炮轟的,說明他們挖到的不是珍妃墓,因為珍妃墓是磚砌的。

第二:“珍妃是寵妃,所以隨葬品多”?

據史料記載,珍妃出生於禮部侍郎家,父親長敘,正紅旗人,珍妃從小性格開朗活潑,還懂一些西洋知識,這也讓光緒帝對珍妃喜愛有加,只可惜光緒帝和珍妃之間的愛情是慈禧最不待見的,所以她平日就對珍妃處處刁難,直到1900年慈禧派人將年僅25歲的珍妃投入井中,1901年才被打撈出來……珍妃死時,身在冷宮,她是以待罪妃嬪或者普通妃嬪的身份下葬的,棺槨內不應有太多的隨葬品……

只能說這背後的秘密直到現在還無人得知,唯一不能確定的因素就是那些盜墓者,不知道他們的記憶是不是完全準確,如果他們說的不是實情,或者他們盜的根本就是西邊的陵墓,那之前的推測和判斷就完全反了,兩姐妹同為光緒帝的妃子,但遭遇卻完全不同,了解過背後的故事後,實在是令人唏噓。

結語

三十年前的盜墓電影什麼都敢拍,如今我們只能看到“上繳國家”的橋段,不是我們在退步,而是緣何不該盜墓,一次盜墓,毀了幾代人。如今珍妃、瑾妃這兩姐妹的墳冢並立在平台的月台上,院內一片綠色、幽靜悠然,除了遊客,再不會有人來打擾她們。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