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講的是愛情的毀滅,《如懿傳》講的是婚姻的毀滅。
世間最美好的永遠是愛情,不是婚姻,所以《如懿傳》永遠比不上《甄嬛傳》。
《甄嬛傳》中,甄嬛從弱者到強者,從默默忍受到反抗,從小小的貴人到後宮第一人。觀眾看得很爽,很過癮,最爽的莫過於看着甄嬛大殺四方,盛氣凌人。最過癮的莫過於陪着甄嬛扳倒皇后,毒殺皇上。
《如懿傳》呢,從剛開始的嫻妃到皇后,如此高的起點也沒有挽救她的戀愛腦。如果是在民間,這樣的女子或許能得到幸福,但是皇宮是什麼地方,是人世間最骯髒最複雜的圈子,一入宮門深似海,最單純的女子進入這個圈子也會變得複雜起來。海蘭跟令妃就是例子,如懿如果有海蘭一半的決心,令妃十分之一的決斷也不至於落到如此凄慘的下場。
如懿的智商難道不如海蘭令妃之流嗎?絕對不是。她不是做不到,而是不願意做。
如懿最大的弱點不是她的無求,而是她的起點太高了。
在王府的時候,她雖然只是側福晉,但是絲毫不比身為正福晉的皇后差,在王府的日子裡,她無憂無慮,一心託付給還是王子的弘曆,偶爾還可以救濟一下最底層的海蘭。在王府里,她沒有敵人,或者說是沒有人配得上成為她的敵人。這樣的太平造就了她平淡安靜與世無爭的性格,也給她後來的皇宮之行隱藏了禍端。
進入皇宮,那個愛着他的男人,一朝變成了高高在上的皇帝,從此從人變成了神。
身邊的人不在潛水,紛紛冒出來。高晞月、金玉妍不在甘願做個陪襯,紛紛站隊皇后;而如懿身邊只剩下了海蘭。還有一個蘇綠筠是個軟弱的人,只會搖擺不定,任人擺布,絕對的豬隊友。
平日里那個和氣深情的弘曆似乎也變了,變得深不可測。富察皇后似乎一夜之間成為真正的皇后,不再是那個默默無聞的形同擺設的正福晉。只有如懿沒有變,她還在幻想着,她心中的弘曆一如之前,可以寵着她,護着她,不會讓她受一點委屈。
直到陰謀一件件如同海浪一般襲來,到處都是敵人。四面受敵的如懿開始沉思,這個世界發生了什麼。還在蒙圈的她被打入了冷宮,先後被人暗算,幾度生死終於讓她明白,皇宮不是王府。她開始振作起來,奮勇反擊。
看得出來,如懿並不是一味地等死,她也做出幾次漂亮的反擊,我不明白的是她能扳倒皇后、高晞月、金玉妍,卻毀在了一個令妃手裡。
如果說看甄嬛,一個字爽。那麼看如懿,兩個字,壓抑。
壓抑的想罵人,卻無處發泄;只好把一腔悲憤轉移到令妃這個角色上。
如懿全局最爽的一次,就是斷髮大罵負心漢渣渣龍的那場。
原台詞說:
“再深的情誼也被皇上的疑心和彼此的消磨耗盡了。
清白兩個字,臣妾都說倦了。
您是給臣妾臉面嗎?您是再給自己臉面。你總有那麼多的說辭,其實剛愎自用,薄情寡性,自私虛偽是你,疑心甚重更是你。
不用皇上廢了臣妾 ,臣妾做這個皇后已經做得厭煩疲倦, 不想再忍了。
皇上曾經與臣妾結髮為夫妻,如今斷髮為祭,給去了的青櫻和弘曆。”
斷髮事件之後,如懿哀莫過於心死。令妃趁機上位,登上了她的權力巔峰。
單純從心機方面看,不管是富察皇后,還是如懿都不如令妃,令妃才是皇后的最佳人選。
雖然電視劇將原著改編成,如懿親自出手,設計讓令妃原形畢露。稍稍安撫觀眾已經失望到絕望的心,整場劇的壓抑並沒有因此得有解脫。落下了此劇是好劇,卻不是好看的劇這一結果。
《甄嬛傳》是宮斗劇當之無愧的巔峰之作,好看的程度到了甄嬛之後,再無可看的宮斗之劇,即使有也索然無味。《如懿傳》更像是一座帝王版的《圍城》,外面的人想進去,進去的人卻想出來。
訴不盡的無奈婚姻,解釋不清的人性冷漠,都在歷史的長河裡一一湮滅,不復存在,只留下唏噓的人們在百年之後為其鳴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