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集的電視劇《大考》,已於昨晚收官。大結局很美好,周博文、田雯雯、吳家俊、高銘宇等金和縣高考生,順利參加完了高考,校門口等待他們的,是各自父母懷中抱着的鮮花,以及父母那一張張焦急等待卻又充滿喜悅的笑臉。
田雯雯的父母和妹妹終於及時趕回來,迎接高考結束的大女兒和姐姐。
一 大結局雖美好但仍有遺憾
先說一個結尾處有趣的細節。
一科考試結束,周博文去找田雯雯。
當田雯雯聽周博文說,“等高考完我們……”時,雯雯忍不住喜上眉梢,微笑着反問“我們怎麼樣?”
雯雯肯定以為周博文要向她表白了。
結果,接下來周博文說的卻是“假期我們一起去學車吧。”
田雯雯當場變臉,說“學你個大頭鬼!”
博文看着揚長而去的雯雯,一頭霧水,問媽媽說:“我約田雯雯暑假裡一起學車,她說‘學你個大頭鬼’,看來她是很討厭開車呀?”
博文媽媽用一種慈愛又充滿意味的眼光看看兒子,笑着說:“看來你真得跟你爸爸好好學學。”
哈哈哈。周博文直男一枚無疑了。在怎樣琢磨女孩心理,哄女孩開心方面,博文還真得跟着爸爸周美仁好好學學呀。
《大考》的結局很美好,每個家庭都很幸福,但對於觀眾來說,仍有遺憾。
作為觀眾,很希望看到周博文他們高考結束後,成績如何,都考上了哪所大學,以及高考結束後,好朋友之間的互動。
還有,想看到周美仁看到學霸兒子的錄取通知書時,那副學霸爸爸的得意樣子。
想看到高銘宇順利考取理想的大學,高爺爺開心激動的樣子,這爺孫兩個不容易。
還想看看吳家俊到底考取了哪所大學的美術專業。
潘小宣到底能不能考上大學?
周博文和田雯雯會不會表白?
好希望這部劇再多拍一兩集,或者出個番外,那樣才圓滿呢。
比起那些動輒三四十集的注水劇來,《大考》這部劇可謂是精短又現實。
22集的體量,卻把6個孩子,7個家庭描繪刻畫得很生動。
為什麼說是7個家庭呢?
因為除了6個孩子外,四中校長史愛華,和一中校長王本中是翁婿,這兩位校長,加上王本中的女兒倩倩以及岳母,這也是一個大家庭。
二 6個學生你最喜歡哪一個?他們誰的家庭更幸福?
劇中寫到了6個學生,分別是周博文、田雯雯、吳家俊、高銘宇、潘小宣和秦司遙。
1 有些自私、歧視窮人的秦司遙
秦司遙的鏡頭最少,她留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句話:“那些山村的孩子隨便搞搞直播賣賣慘不就有錢了?”
也就是因為這句話,我對這個秦司遙一直沒有什麼好印象,覺得秦建國(郭濤飾演)作為一個縣教育局長,讓女兒對窮人的孩子存有這種偏見和歧視,實在是他家庭教育的失敗。
正是因為有秦司遙這種對窮人孩子的偏見存在,也才會有高銘宇那樣過於自尊和倔強的窮人孩子的存在。
高銘宇為什麼寧願停課去打零工掙錢,也不願意接受別人的幫助?
即使王校長說,這個錢先借給你,等你考上大學了,到暑假裡你再打工還我,高銘宇依然不願意。
對於高銘宇的固執和堅持,我們可能覺得這孩子太軸太偏激了,暫時接受一下幫助,又不是以後不還錢,有何不可呢?
但是正因為高銘宇是一個有志氣、有骨氣的孩子,所以他才拒絕善意的幫助。
如果他習慣於接受別人的幫助,那在秦司遙之類家庭條件好的孩子眼裡,高銘宇豈不就是一個“賣慘”的存在了?
秦司遙除了歧視窮人,還比較自私。
當聽說疫情得到了控制,學校可以恢復上課了時,秦司遙不但不高興,反而還抱怨起來。
爸爸問她,能去學校上課了,為什麼不開心,秦司遙回答說,本來在家上網課,我可以學得很好,正好可以和那些不自律、需要老師帶着學的孩子,以及沒有好條件上網課的同學拉開距離,這一開學,他們的成績又趕上來了。
這種只想自己好,不盼着同學好的思維,屬於一種低層次競爭的心理,有點可怕。
除了有點歧視窮人和自私外,秦司遙在其他方面表現都很不錯,成績優秀,知道努力,人也乖巧。
看她爸爸秦局長,思想並不狹隘,為什麼會培養出這樣一個有些三觀不正的女兒來呢?
看看秦家的家庭模式就知道了。
秦建國在家裡,並沒有什麼家庭地位,一切都是妻子做主,教育女兒的事情,也都是聽老婆的。
秦司遙的思想意識,其實都來自於母親的影響。
劇中雖然沒有明說,但是種種細節都表明:秦建國年輕時候,可能也是個鳳凰男。
一個自己也原本是窮人家庭出來的爸爸,女兒卻那麼歧視窮人,劇中反映的這個現象,既可悲又符合現實。
2 雖然學習不好,但人品好、情商高、重視友情、富有同情心的潘小宣
潘小宣是一個富家子弟。但潘小宣除了學習成績不好,又貪玩外,身上的優良品質卻不少。
是個討人喜歡的孩子。
雖然潘小宣家庭條件不錯,但是他父母離婚以後,都各自找到了自己的感情歸宿,只剩潘小宣一個人,孤零零的。
其實也有幾分可憐。
雖然潘小宣表面上笑嘻嘻的,內心其實是很孤獨無助的。哪個孩子不渴望父愛母愛,哪個孩子不希望自己有個幸福和睦的家庭呢?
所以看似弔兒郎當、大大咧咧的潘小宣,最後卻被診斷出有輕度抑鬱的傾向。
幸虧有王校長的關懷,高銘宇的友情,還有爸爸工廠的一次鍛煉之旅,才讓潘小宣走出了情緒低谷,恢復了心理健康。
潘大龍以為給兒子足夠多的零花錢,把兒子交給學校,就一切都放心了。
而潘小宣的媽媽呢,自己要再婚,還非要兒子去參加婚禮,見證她人生的幸福,媽媽這樣自私和自以為是,我真是感覺到無語,替潘小宣鳴不平了。
或許正因為有着親情的缺失,家庭破碎的隱痛,因此潘小宣不像一般的有錢孩子那樣具有優越感,相反,他富有同情心,重視和高銘宇的友情,在幫助高銘宇的時候,還懂得去照顧高銘宇的自尊心。
高銘宇有潘小宣這樣一個情商高的好朋友,是他的幸運。
因為正是潘小宣的一次次鼓勵和勸說,才讓高銘宇放棄了偏執,回到了學校正常學習的軌道上來。
潘小宣和高銘宇的友情令人感動。這種真摯的同學友情值得一輩子好好珍惜。
3 農村貧困家庭出身的尖子生代表——高銘宇
劇中6個孩子,高銘宇的家庭條件是最差的。
不僅僅是經濟差,窮,高銘宇的父母都沒了,只有一個多病的爺爺和他相依為命。
正所謂,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高銘宇學習刻苦,對爺爺孝順,一心只想着考上一所好大學,為爺爺爭氣,為自己和爺爺創造一個美好的未來。
劇中,高銘宇在高考前一個月的動員大會上的演講,引起了不小的爭議。因為高銘宇在演講中說,他要拚命學習,逆天改命,做一個人中龍鳳。
高銘宇這段咬牙切齒、近乎嘶吼的演講,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之前衡中的那個學霸張錫峰的演講。
不同的是,張錫峰的家庭雖然在農村,但其實並不窮,而劇中的高銘宇家,是真正的貧窮。
對於高銘宇這個角色,我覺得要一分為二地去看待。
一方面,出身貧寒的高銘宇,想着靠努力學習、靠高考來改變自身的命運,這個想法本身是很現實也沒什麼錯的。
高考,本就是為了教育公平,為了窮人的孩子還有機會翻身,有通道改變命運而設立的。
高銘宇之所以將命運繫於高考,一是因為他自身渴望改變命運,追求更好的生活,另一方面,也是受他的校長王本中的影響。
一中校長王本中,和其岳父史愛華,正好是兩種相反的教育思想和模式。
史校長注重培養學生的內驅力,認為學習和高考的目的,不是改變自己的命運,而是為了報效祖國,造福社會。
而王校長則認為,高考既然是實行分數制,那麼,學生當然要將學習成績放在首位了,努力學習改變自身命運就是學生的首要需求。
不知你有沒有注意到,王校長所管的一中,多數學生都是來自農村,或者父母在外打工的留守兒童。(潘小宣是個例外。)
所以一中實行的是封閉式管理,學生需要住校。
而四中的生源呢,大多來自縣城,不管家庭條件好不好,比起農村來,是要好多了。因為離家近,所以四中的學生都是走讀。
正是因為不同的家庭條件,不同的生源,所以才造就了不同的學校文化和氛圍。
你很難去評判這兩種教育模式的好壞與對錯。
固然,我很贊同史校長的教育理念,但是窮人的孩子,如果連飯都吃不上了,又何談造福社會?
所以,依靠自己的努力,改善生活條件,讓自己生活得更好,然後再談其他,再談奉獻社會,這才是一中學生,才是高銘宇們所面對的現實。
古人有雲,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當然另一方面,高銘宇的性格中,確實存在着偏激、執拗、易怒、自尊心過強的弱點。這些弱點,在將來他走向社會以後,會成為他進步的阻礙。
網上有人說,高銘宇這樣的孩子,即使上了好的大學,前途也堪憂,因為他的性格太軸,情商太低。
其實,如果高銘宇讀了好的大學,在大學裡,空閑時間多了,接觸的人也多了,讀的書寬泛了,他的眼界會開闊的,思想也會逐漸不那麼偏激的。
而且,性格內向的人,適合搞科研,或者去從事那些不用維繫人際關係的工作,高銘宇既聰明又努力,只要慢慢地完善自己的性格,未來會一片光明的。
不過,看劇中高銘宇那樣拚命,而從他爺爺到校長,再到村書記,都對他寄予厚望,其實就是在給他無形的壓力,我還真怕高銘宇被這些壓力逼瘋了。
所以,讓孩子拼搏努力是對的,但是不要讓孩子背負太多。
4 田雯雯的懂事,反證了其父母對她的不負責任
田雯雯懂事又獨立,自從奶奶去世後,就一個人獨自生活。
她的父母呢?遠在武漢做生意,長年不着家。
不管後期怎麼洗白,我都覺得田雯雯的父母對女兒不負責任,愛不夠多。
劇中,田雯雯被小偷尾隨那次,感覺到好危險。如果不是居委會於阿姨及時相助,田雯雯一個小姑娘獨自在家,還不一定會出什麼事呢。
替她想想都後怕。
而田雯雯的媽媽呢?
從於阿姨那裡得知此事後,居然好意思打電話來批評女兒,嫌女兒瞞着她。
告訴你又能怎樣?
你能回來陪伴女兒嗎?
雯雯爸爸感染了新冠,被隔離診治,他不打電話給妻子,反而打電話給將要高考的大女兒。理由竟是,雯雯懂事,怕妻子擔心。
合著“懂事”二字就是“擔責”的代名詞啊?
因為爸爸讓田雯雯瞞着媽媽,所以,田雯雯就一個人扛下了所有。
而媽媽知道爸爸患病後的反應呢?
居然是指責女兒和爸爸合起伙來騙自己,竟然還陰陽怪氣地說出“你和你爸爸才是一家的,我和你妹妹是外人”這樣誅心又難聽的話。
一下子就把田雯雯氣哭了。
當時田雯雯一邊哭着,一邊對媽媽說出的一番心裡話,太扎心了。
是田雯雯爸媽對大女兒雯雯不負責任最好的註解。
把雯雯丟給奶奶,兩口子去外地打工做生意,說起來是為了生存和賺錢的無奈。但有了錢之後呢?
正如雯雯所說,父母有了錢、條件好了之後,不是把自己接去武漢團聚,而是又生了一個小女兒。
奶奶去世後,自己只能一個人生活,而妹妹卻可以被父母帶在身邊上學,接受百般呵護。
一句“雯雯懂事”就把責任撇清了?
田雯雯父母對女兒的歉意是真實的,其不負責任,愛不夠多也是真實的。
5 喜歡畫畫的吳家俊,有一對虎媽貓爸
吳家俊的家庭模式,是城市家庭中很常見的一種模式。
媽媽比較強勢,照管孩子的學習,操心與孩子有關的一切事情,爸爸呢,則只能在母子之間擔任溝通的橋樑和關係緊張的潤滑劑。
家俊文化課成績不錯,卻想着走藝考,媽媽不理解,不支持,這也非常符合現實。
一般父母,孩子文化課成績不好,父母才會想到讓孩子走藝考的路子。
雖然家俊媽媽激烈反對家俊走藝考路,但最後看兒子對於美術確實有天賦也愛好,加上家俊爸爸的一番勸說,家俊媽媽終於同意了兒子參加藝考。
6 全劇最幸福的孩子,幽默又懂事的學霸孩子周博文
周博文,不是一般人刻板印象中那種“高冷”的學霸,而是一個幽默可愛的學霸。
從周博文的性格,可以看出家庭氛圍的寬鬆和幸福。
雖然,周博文一度替媽媽鳴不平,甚至和媽媽說過,等自己考上了大學,就租房子把媽媽接過去住,讓媽媽和爸爸離婚的傻話。
周博文的爸爸周美仁雖然選擇躺平十年不做事,但他有自知之明,並不敢在兒子面前逞老子的威嚴,反而處處看兒子眼色,被迫接受兒子的一些條件。
周博文的媽媽,對兒子呵護有加,但學習和將來職業的選擇上,完全交給兒子自己做主,不橫加干涉,不給兒子增加任何壓力。
隨着爸爸周美仁不再躺平,逐漸變得勤快能幹,周博文和爸爸的關係也越來越友好,一家人的小日子過得美美的,很幸福。
關於周美仁和周博文父子,以及周美仁夫妻的關係,我在上一篇劇評(
“大考”,不僅僅是指孩子們的高考,也是對家長們的一次情感和教育考試,更是疫情下、洪水中對所有人的一次人生“大考”。
希望劇外的我們,也和劇中的周博文們一樣,積極努力,笑着迎接人生的一次次大考。
(文/第一滴露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