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派江吻海,山水相依,城中有山,山中有城,是一座天然環境優越、十分美麗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福州的古建築是構成歷史文化名城的要素之一。”2002年,時任福建省省長習近平在《〈福州古厝〉序》中這樣評價福州。
今年是《〈福州古厝〉序》發表20周年。20年來,福州始終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有關古厝保護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斷加大古厝保護和修繕力度,全力以赴做好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讓福州古厝在新時代煥發新光彩。
三坊七巷全景。記者 林雙偉 攝
以守正之心
加大古厝保護力度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大力加強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提出“全域推進、分類保護、活化利用、傳承弘揚”的工作要求,出台福州古厝保護“1+6”系列政策。在新一輪古厝普查登記和保護利用專項行動中,古厝普查涉及174個鎮(街)16萬處50年以上的建築,初步摸清了福州古厝家底,完成了林則徐故居、華僑花園等230處古厝修繕工程。
越來越多分布於福州全市的古厝重新煥發光彩:福建協和大學建築群、水西林建築群、廣東會館、福州文廟、永泰庄寨昇平庄等一批重點文物建築修繕後成為精品工程、樣板工程;越來越多歷史建築、傳統風貌建築得到掛牌保護,並納入“多規合一”平台及福州市規劃綜合應用平台進行管控。
構建福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體系,保護、管理和利用福州古厝,有必要從地方性法規的建立上來總結固化成功的實踐經驗。
早在1995年,時任福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習近平主持制定了《福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管理條例》。該條例1997年經福建省人大常委會批准後施行,為我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打下堅實的法治基礎。
近年來,與名城保護、福州古厝保護相關的立法體系還在不斷完善之中,我市陸續公布實施《福州市歷史文化街區文保單位管理辦法》《福州市文物建築活化利用管理辦法》等法規,修訂《福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管理條例》,編製《福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12-2020)》等32項專項規劃,將古厝保護納入立法保護。
以創新之舉
做好活化利用文章
“活化利用有很多種方式,不是所有的文物都要被‘供’起來,文物的活化不僅要展示文物本身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科學價值,實用價值也可以利用起來。鼓勵社會力量來保護和活化文物建築,在保證文物建築安全的情況下、政府的監管下、有資質的設計單位修繕設計下,適度拓展活化利用的方式我是很認可的。”福州市規劃設計院古建所所長羅景烈在《福州市文物建築活化利用管理辦法》頒布實施後表示。
朱紫坊的芙蓉園是“福州四大園林”之一,現在活化利用成為沈紹安漆藝博物館。歷史悠久、工藝精湛的福州大漆在芙蓉園裡有了“家”,現代漆藝展覽、年輕漆藝家的分享、少年兒童漆藝培訓班讓這座國保建築更好融入現代人的生活中。
在福州,古厝融入現代生活的案例還有很多:宮巷劉冠雄故居闢為福建華僑主題館、林聰彝故居闢為城市會客廳、上下杭福州商務總會布置福州工商業發展相關展覽並擬闢為福州工商聯之家……
福州市三坊七巷建築群、林森公館、滙豐銀行福州分行及獨立廳等4個文物建築保護利用案例,更是入選國家文物局《文物建築開放利用案例指南》。
以全社會之力
保護古厝等文化遺產
今年6月9日,福州市三坊七巷歷史文化研究會在黃巷郭柏蔭故居揭牌成立。這是集結了22家全國各地三坊七巷歷史文化研究相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及72位研究者、13位相關領域專家的研究三坊七巷的民間“智庫”。
9月7日,福州市古厝研究會在20家古厝修繕保護等相關單位、87位福州古厝研究者和11名特聘專家的見證下成立。“研究會成立的初衷就是要學深、學透《〈福州古厝〉序》的精神實質,將其中蘊含的重要理念與當前福州古厝保護開發的實際緊密結合,探尋新形勢下活學活用《〈福州古厝〉序》重要精神的實踐途徑。研究會將建設成為對接八方英才、廣納能工巧匠的大平台,發揮靈活性、包容性優勢,為古厝保護開發事業注入新鮮血液。”福州市古厝研究會會長陳為民說。
據了解,《三坊七巷志(重修)》編寫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並聘請中國文物學會會長、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單霽翔擔任顧問。福州市古厝研究會將組織編寫《福州古厝活化利用指引》或《福州古厝活化利用策略研究報告》,為福州古厝活化利用提供指導;同時,將由市名城委牽頭,古厝研究會配合,在三坊七巷小黃樓策劃福州古厝保護成果主題展。
專家表示,福州古厝量大面廣,不僅需要政府“自上而下”的保護模式,還需要有效的政策、激勵機制等引導,喚醒和發揮民眾“自下而上”的保護意識和積極性。這樣上下結合、全民參與,喚醒“集體記憶”,讓大家關注福州古厝等文化遺產,進而推動文化遺產的良性可持續發展。(記者 管澍/文 林雙偉/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