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馬東搞的《一年一度喜劇大賽》又開始了。看了第一集,發現很多選手都是東北人。腦海里那個多年未解的問題又冒出來了:為啥東北出笑星?
從小品時代的趙本山、潘長江、小瀋陽、宋小寶,到話劇界的沈騰、馬麗,再到短視頻時代的李雪琴、張彩玲,東北(鐵嶺)的喜劇人才真是前邊兒還沒涼,後邊兒又跟上。
這些年,中國沒看見什麼思想巨匠橫空出世,倒是喜劇人才不斷推陳出新,
遼河後浪推前浪,讓人眼前刷刷亮。
這,到底是為啥?
作為一個離開家鄉多年的鐵嶺人,我非得自己找出個答案來。
上網查了查,發現解釋倒也不少,覺得其中說的最有道理的,是老梁,他把東北人的喜劇天賦歸結為兩點:
1,黑土地養人,人容易吃得飽,心情也就好,愛講笑話,
2,冬天太漫長,貓冬六個月,總得找點樂子,講笑話、逗悶子,就成了老百姓生活中的必需品。
這些分析,我覺得有道理,但仔細咂摸咂摸,又覺得還是不夠解渴,似乎是不全面,又好像不是。
這第一點就有問題。眾所周知,就算在清朝,也不是只有東北人民才能吃飽飯。江南地區是魚米之鄉,四川號稱天府之國,都是養人的好地方,但並沒有出現全國有名的幽默文化。
東北人的幽默,我認為跟一種“土特產”脫不了干係。
那就是“鬍子”。
也就是土匪。
我一直認為,舊東北的土匪,是一支一直被低估的力量,他們在塑造今天的東北文化過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東北地區山高水遠,法律和權力往往鞭長莫及,這讓東北很多時候顯得有點無法無天,所以總出鬍子,而且一直到東北解放前,清朝官軍也好,日本人也罷,拿他們都不是很有轍。
其實土匪這個職業並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麼野蠻,成天打家劫舍、欺男霸女的,作為江湖中人,土匪在大面兒上是講江湖道義和規矩的,所以很多時候是以收保護費為主,兼營劫道綁架。就算劫道綁架,那也是搶商隊、綁富人,普通老百姓窮得叮噹響,人家搶你幹啥?
東北鬍子說話什麼特點?
第一當然是直。直接、直白、直性。沒那麼多文言詞兒、也沒那麼多彎彎繞,想說啥說啥,用東北話講,就是有點虎,有點彪,彪的同時,又充滿了直率、直爽的真性情,經常說一些讓人意外的話,自己還渾然不覺,那麼聽的人就會覺得幽默。你看范偉飾演的經典形象范德彪,就是這種路數的典型代表。還有那英,一位中年女歌手,說話總是讓人感覺幽默,為啥?因為直性、真實。
第二是俗。不端着不裝B。可不咋滴,你都當土匪了還裝什麼大尾巴狼?大家都是俗人,那說話肯定是往通俗了整,又都是老爺們,那就少不了一些需要用“嗶”聲來代替的內容。但往往是這樣的內容才有趣。比如形容月亮又白又圓,不會說像白玉盤,而更可能會說像女人的XX。俗不可耐,但仔細想想,好像還挺生動,讓人聽了在外面不好意思笑,回家了兩口子一起笑。
有三,就是自由。鬍子說話有三多:髒話多、黑話多、笑話多。自家兄弟間說話,沒那麼多規矩和忌諱,喜歡打打鬧鬧,嘻嘻哈哈。肆無忌憚是自由的另一種說法,那麼自然就容易生髮出很多有趣的俚語、俗語、歇後語,這種話在江湖來往中很容易就傳播開。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流行語。更因為直、因為俗,容易給人造成心理上的衝擊、震撼,留下深刻印象,不容遺忘,形成文化影響力。就好像今天東北小伙的直播喊麥,你可以不愛,但你否認不了那種力量。
綜上,一面是吃飽飯後閑不住的農民,一面是整天沒個正形的鬍子。這兩類人,構成了舊東北地區的白黑兩面,他們每天的嘻嘻哈哈、無所顧忌,讓東北逐漸變成了輸送一撥又一撥喜劇人才的幽默之鄉。
其實不光東北人幽默,天津號稱哏兒都,也是因為天津人說話很幽默,相聲就是發源於天津,但天津的文化影響力在這些年不進反退,除了走出個郭德綱(他在外面又不說天津話),乏善可陳了,相反,東北卻出了以趙本山為代表的一眾小品演員,甚至還形成了這麼一句話:一出山海關,遍地趙本山。說實話,這真不算誇張。作為一個返鄉山炮,我一上環城公交,聽幾個大姨嘮一道,全程都要憋着笑。那麼逐漸就形成“東北人都幽默”的一種不算刻板印象的刻板印象了。
我突然想起來,東北人幽默,還有一些別的原因,也很有意思,但今天累了,回頭再寫吧,你不妨先點贊、轉發加關注,避免回頭迷了路。
最後德彪鎮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