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柔區文化及相關企業累計突破11000家
截至2021年底示範區已聚集了中影、華誼、博納、愛奇藝等影視及相關企業1800多家
躋身亞洲第一、世界一流水平
時至2022年3月底中國影都已累計完成投資近80億元
吸引的影視及關聯企業超過了1800家
今年“天壇獎”入圍影片的全球報名數量達到1450部
其中國外影片來自88個國家和地區共計1193部
10萬餘名京城“影迷”匯聚於此,80餘家文化科技企業簽約入駐……作為中國影都的一張“金名片”,今年的北京國際電影節備受世界矚目,讓懷柔再次成為焦點。
與世界上眾多影視基地不同,中國影都所在的懷柔區,還有一座頂級科創中心:懷柔科學城。左手科技,右手影視,近年來中國影都走出了一條科技與影視融合、為影視產業提質增效的新路徑。得益於“1+1>2”的協同效應,中國影都正在深層次地融入和服務首都新發展格局。
就在2021年,票房超過10億元的8部國產大片都在中國影都拍攝。圍繞影視的上下游產業鏈,懷柔區文化及相關企業截至目前已累計突破11000家。在新時代首都發展進程中懷柔正奮力建設一流中國影都,為全國文化中心建設貢獻着自己的力量。
一個節帶動一座城
8月13日,第十二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在懷柔雁棲湖畔拉開帷幕。李雪健、郭帆、柯文思、吳京等明星悉數到場,點燃了這個激情澎湃的夜晚。
本屆北影節上,《茶館》《花兒為什麼這樣紅》《海上鋼琴師》等135部國內外銀幕精品亮相,為電影市場“添貨上新”。今年“天壇獎”入圍影片的全球報名數量達到1450部,其中國外影片來自88個國家和地區,共計1193部,創下歷史新高;為期10天的“北京展映”期間,包括萬達影院懷柔店在內的全市18家指定展映影院幾乎場場滿座……
這場盛會,讓懷柔實力“圈粉”。
提到因電影而聞名於世的城市,就不得不提起戛納。它圍繞着電影,衍生出了會展、旅遊、酒店和購物等豐富業態,共同支撐起了繁華的商業版圖。
如今有着北影節“金名片”的懷柔,在首都“四個中心”建設中也展現出了獨特魅力。一個電影節的舉辦帶動提升了懷柔旅遊、交通、餐飲等多個行業的發展,並為懷柔展翅騰飛提供了強大動能。
“2015年起,北京國際電影節四個主題單元落戶懷柔,中國影都的人氣越來越旺。核心承載地楊宋鎮的文旅項目經歷了從無到有,影都花海、鹿世界主題公園等都融入北影節嘉年華中,併入選了‘北京網紅打卡地推薦榜單’。”懷柔區楊宋鎮副鎮長王天怡說。
火爆的人氣還促進了消費,催生了夜經濟。2021年開始,北影節嘉年華夜場啟動,不僅有燈光秀,還有夜間的文藝演出、主題活動。已經連續舉辦兩屆的中國影都發展論壇更是推進了招商引資,每屆都會有大批影視文化公司現場簽約。
影視與文旅產業的融合,進一步提升了中國影都的熱度。北京市委提出,要“吸引市民‘來影都過周末’,打造永不落幕的電影節”。懷柔區積極營造電影+慢生活、微旅遊的濃厚氛圍,將影視與長城、高端民宿、雁棲湖等資源串聯起來,不斷挖掘消費潛力。
今年,懷柔區還首次在北影節紅毯儀式現場設置了直播間,為區內慕田峪長城景區、青龍峽景區、老栗樹、紅螺食品等商旅資源帶貨宣推,“優質資源+爆款IP”緊密結合,吸引了5萬多名網友關注,打造了一場網絡盛宴。
“又有面子,又有票子”
1995年秋天,聯合國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非政府組織論壇在懷柔落下帷幕。當時的懷柔縣委、縣政府抓住這一難得的機遇,開始招商引資、加快對外開放步伐。
當年10月20日,專門從事影視製作的台灣飛騰製作有限公司落戶懷柔楊宋鎮。這座飛騰影視城自1997年正式投用,累計拍攝了《大宅門》《大染坊》《鐵齒銅牙紀曉嵐》《康熙微服私訪記》等1000多部影視作品。這座中國北方地區最大的明清風格外景地,也成為日後中國影都的雛形。
2003年,中影集團正式提交了在北京郊區建設一個現代化大型國家數字製作基地的方案。2005年7月,國家中影數字製作基地在毗鄰飛騰影視城的土地上奠基開工。業內人士曾對媒體透露,中影集團把基地選定在這裡,是看上了懷柔的整體環境和現有的影視業基礎。
經歷了3年的緊張建設,國家中影數字製作基地落成,總投資近20億元。不僅製作工藝採用全數字化和網絡化,器材配置也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中影集團原董事長韓三平在2009年3月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談到,中影集團在北京懷柔建立了電影數字製作基地,不僅解決了以前中國電影拿出國洗印“既丟面子,又丟票子”的問題,而且還吸引了大量的外國公司到中國來加工製作。如今是“又有面子,又有票子”。
隨後,中影體系20餘家公司入駐中國影都。截至2013年,中國(懷柔)影視基地累計實現固定資產投資近50億元,當年實現營業收入27.3億元。2014年5月4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正式批複設立中國(懷柔)影視產業示範區。截至2021年底,示範區已聚集了中影、華誼、博納、愛奇藝等影視及相關企業1800多家,躋身亞洲第一、世界一流水平。
從小縣城的影視城到國家級示範區,懷柔如今擁有了引領全國影視產業發展的核心資源,一條展翅騰飛的影視之路在中國影都展現。
“拿着劇本來,帶着影片走”
國內首個國家級影視產業示範區的建立,成為了中國影都發展的里程碑。一部部膾炙人口的影視作品也從這裡走進千家萬戶。
今年50歲的山東人蔣延付來懷柔創業20多年了,是“半個”懷柔人。這些年中國影都的紅火他看在眼裡,喜好老爺車的他,開了一家影視道具租賃公司,專門為劇組提供特種車輛租賃服務。
之前從沒涉足影視行業的蔣延付,主動到劇組推銷自己、在道具租賃群里宣傳自己,沒想到銷路很快就打開了。
“電影《長津湖》中的吉普車、救護車、吊車、推土機,不少都是從我們公司租過去的。”提到幾年間已小有成績,蔣延付滿滿的獲得感。
不光是租賃行業,早在示範區成立的頭兩年,彙集在懷柔的企業就已經涵蓋了影視創作、劇本策劃、影視拍攝、後期製作、交易發行等影視產業鏈的各個環節。被列入“十三五”北京市重點項目的孵化平台“影創空間”,也致力於吸引影視產業上下遊資源集聚,為其提供創作、創新、創業的優質環境。同時,懷柔區本地還誕生了如外景拍攝、影視道具、演藝經紀等服務影視製作的周邊企業。
“十三五”時期,業內期盼的“拿着劇本來,帶着影片走”成為現實,比較完善的上下游影視產業鏈已經可以提供從前期拍攝到後期製作的全過程服務。
影視上下游產業一片熱火朝天,不僅許多影人工作室相繼落戶中國影都,還引來了北京電影學院的莘莘學子,北影這隻“金鳳凰”將為中國影都持續“造血”。
2016年12月25日,北京電影學院懷柔新校區開工建設,按照全日制本科生4000人的辦學規模進行規劃設計。從石老娘衚衕、皇姑墳,到小西天、朱辛庄,再到薊門橋,自這天起,北京電影學院的發展歷程中又增添了一個懷柔新地標。
“數字時代,影視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撐,懷柔恰恰具備了這些優勢。”懷柔區文促中心副主任王青俊表示,如今,北京電影學院懷柔新校區一期已經建成投用,首批9個院系1400名師生完成入駐。二期將於2025年建成,屆時將有4000餘名影視高端人才長期在楊宋工作生活,將持續為中國影都輸送人才。
“中國電影人才的搖籃”落戶中國影都,二者相得益彰。
時至2022年3月底,中國影都已累計完成投資近80億元,吸引的影視及關聯企業超過了1800家,此時的懷柔影視產業示範區已累計接待劇組拍攝製作作品3000多部,《建國大業》《狼圖騰》《紅海行動》等國產票房過億元的大片近半數出自懷柔。
現代科技為電影賦能
中國影都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曾遇到瓶頸。產業政策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產業鏈條的關鍵環節還有待進一步延伸,影視生產的效能更待進一步提升。
2022年7月16日,北京市委書記蔡奇在懷柔科學城調研時提到,懷柔科學城是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重要戰略支點,瞄準百年科學城目標,穩紮穩打、久久為功,做好“科學”“科學家”“科學城”三篇文章,建設世界級原始創新承載區,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有力支撐。
中國影都突破瓶頸、謀求發展與懷柔科學城的建設密不可分。
2019年電影《流浪地球》上映後的半年,來自北京多地的學生便匯聚在了懷柔科學城。這部在懷柔完成的大片,此時又“回到”懷柔。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舉辦了一場公眾科學日活動,空間天氣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劉勇進行了《流浪地球與航天》的科普報告,揭秘了《流浪地球》中的小細節,學生們聽得意猶未盡。
中科院力學所的專家為《流浪地球》劇本策划出點子,北京雁棲湖應用數學研究院的6大研究方向中有3個與影視產業密切相關,中影集團出品大片《金剛川》的製作管理已採用大數據支持下的製作管理模式……一個個科技賦能影視的小故事,讓人們看到了懷柔文化產業越來越“科技化”“數字化”。
而“數字化建設”成果顯而易見。已經完成拍攝的《長津湖》《安國夫人》等影視作品部分內容是用最現代化的數字技術拍攝的。這樣的製作方式可以讓影視製作周期縮短一半以上。
“科影融合,為新形勢下全面創新思維、創新方法、突破瓶頸奠定了基礎。”王青俊表示,懷柔區堅持把數字經濟作為發展的重要抓手,堅持以科學城為統領的“1+3”融合發展新格局,正不斷構建影視特色產業體系、科技創新體系、數字經濟體系,形成獨特的全循環發展模式。
今年8月18日,北京市首個集成市區兩級事項的政務服務站——懷柔國際影視攝製服務中心政務服務站掛牌運行。61個市區級事項實現集成受理,7個辦事窗口實現“一窗通辦”,成為了全國首個、全市首創的國際性影視服務機構。新增的106個“科技范兒”政務區塊鏈應用場景,也為辦事企業提供了便捷的服務。這一舉措將進一步吸納全球優質電影資源要素向北京市、懷柔區聚集。
建設數字影視橋頭堡
影都發展,規劃先行。
2019年出台的《懷柔分區規劃(國土空間規劃)(2017年-2035年)》中,“中國影都”是關鍵詞之一。規劃里重點提到,要強化中國(懷柔)影視產業示範區在首都建設全國文化中心工作中的獨特優勢,以文化科技深度融合引領帶動區域發展,集聚以影視拍攝製作、影視發行交易為主體的影視文化企業,建設產業鏈條完整、關聯企業集聚、綜合服務齊全、產城高度融合、國際影響力廣泛的中國影都。
今年3月28日北京市電影局發布的《“十四五”北京電影發展規劃》又從空間形態、產業業態、“來影都過周末”文化品牌、國際影視攝製中心等多個方面對中國影都提出明確目標與要求,特別是把“顯著增強北京國際電影節‘電影名片’作用”列入目標。
在懷柔區文促中心黨組書記、主任,楊宋鎮黨委書記於德利看來,科技賦能影視產業是未來影視發展的趨勢。近年來,中國影都正與科研機構加強對接,加強影視科技領域的技術攻關。懷柔科學城引入了中科院、北京雁棲湖應用數學研究院等院所,中國影都作為科學城的近鄰,更需要積極和這些與影視產業相關的研究機構密切聯合協作,為懷柔影視產業發展提供算力方面的技術支持。
按照規劃,“十四五”時期,中國影都將打造高質量“影視文化+”產業業態、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微中心”經濟商態以及產城融合的城市形態。構建國際一流的中國影都平台體系,引進培育有較強資源整合能力的全產業鏈頭部企業的同時,推出“來影都過周末”高品質活動,打造中國影都高品質文旅IP消費基地,持續豐富文化消費供給。另外,中國影都還將優化區域功能空間布局,編製實施中國影都發展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並全面提升綜合配套服務保障水平。
未來,中國影都還將積極引進國內外的先進技術,使其與影視產業大力融合,打造“科影”融合的影視高地,成為影視數字化建設的橋頭堡。
專家觀點
“科影融合”是中國影都發展的新路徑
王姝
北京市電影局今年發布的《“十四五”北京電影發展規劃》提出,北京要“努力建設電影強國核心區,率先建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中國電影高地”。被寄予厚望的中國影都,將在這一重要進程中發揮其獨特作用。
左手科技,右手影視,科學與影視融合實現行業賦能,是中國影都發展的新路徑、新陣地,也是未來中國影視行業提質增效的重要方向。
科影融合發揮價值,“內容賦能”很關鍵。比如懷柔科學城的中科院專家們為在中國影都製作的電影《流浪地球》劇本出謀劃策,此類科學與影視之間的“架橋修路”很有必要。這一舉措也讓科技界和影視界有機會溝通、了解、信任併合作,可以有效助力我國電影品質的提升。
以科研力量為電影技術賦能,同樣是這一跨界融合的優勢及目標所在。中國影都將這一方式落到了實處,北京雁棲湖應用數學研究院的6大研究方向中有3個與影視產業密切相關,強有力的技術賦能將為我國影視行業的發展提供強大助力。
中國影都所在之地,有國際前沿的科研團隊聚集,有豐富的影視積累和資源匯聚。在科學與影視融合方向開展探索,是充分發揮自有優勢基礎上的前瞻性選擇,這些探索也必將為建成電影核心區、提升電影行業世界影響力提供力量。
(作者系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學與影視融合專委會副主任)
(原標題:科影融合賦能)
來源:北京日報 實習記者 張佳琪
流程編輯:u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