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備受爭議的文藝片《隱入塵煙》突然在全網被下架了。很多人感慨之餘,愈發對影片中的“麥子的命運”有了體會。
也許,該片被下架的命運,就如同這註定被鐮刀割的麥子一樣,早已在冥冥中註定了。
說起來,這已經不是《隱入塵煙》第一次被下架了。
早在中秋檔前,《隱入塵煙》就曾被線下影院“完美收關”下線過一次。彼時,它剛剛逆襲成暑期檔黑馬,而距離密鑰到期的時間,也還有23天。
《隱入塵煙》的票房,最終定格在了1.1億。
這個成績,和《戰狼2》、《你好,李煥英》、《流浪地球》等斬獲50多億票房的重量級電影比起來,確實不值一提。
但它帶來的影響力,可謂是現象級的。
除了斬獲8.5分的超高評價外,它還是“文藝片票房逆襲的奇蹟”。
有讚美,就會有質疑。除了被觀眾批判“脫離了現實,醜化農民”外,在娛樂圈內,《隱入塵煙》同樣不受人待見。
幫助宣傳者寥寥無幾,更沒有大咖替它站台,彷彿一下子集體沉默了。
有電影人曾這樣評價它:文藝片是用來實現藝術理想的,不希望通過文藝片去賺錢。
這些質疑聲,也許在無形中左右了它的命運,讓它被時代“拋棄”了。
其實,《隱入塵煙》真的不能代表全部的農民群體,但是,只要有像他們這樣的少數群體存在,就該有作品為他們發聲。
哪怕是全世界只剩下了百分之一這樣的苦農民,就沒資格去指責這部電影。
二、《隱入塵煙》中那些振奮人心的力量。
嚴格意義上講,這也是國內第一次將鏡頭對準農村,講述農民自己的故事的電影。
曾幾何時,《隱入塵煙》還被人民日報點名表揚過,稱讚它賦予了普通人堅強生活的力量。
的確,在城市之外,有萬千像馬有鐵和曹桂英一樣的農民,他們熱烈地愛着生活,譜寫着唯美的愛情篇章。這種泥濘中開出花的力量,恰恰是當代很多人正在失去的信仰。
除此之外,他們所代表的邊緣群體,也值得我們深思。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該片的導演李睿珺曾說過這樣的話:
相較於“渲染苦難”這種質疑,小編更願意相信,在《隱入塵煙》里,導演李睿珺想要批判的,也正是這種“偏見”。
馬有鐵,一個老實巴交的老光棍,給哥哥幹了大半輩子的活兒,除了那頭毛驢,他一無所有。
曹桂英,手抖腿瘸小便失禁,沒有勞動能力也沒有生育能力,住在窩棚里,成了哥嫂的負擔。
因為他們的邊緣性,沒有人會問,他們的未來在哪裡?他們的人生該如何結局。
唯一肯接納他們的,只有這片黃土地。
他們不能代表農村的全部,但他們又真實地在每個村莊生活着。在他們身上,有很多人甚至能看到自己父輩的影子。
如今,電影《隱入塵煙》也成了這被嫌棄的邊緣人,唯一肯接納它的,也只剩下了這片黃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