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電影的崛起------《我和我的祖國》

電影快訊 1260℃
主旋律電影的崛起------《我和我的祖國》 - 陸劇吧

以前對於主旋律電影,尤其是這種帶有濃厚的完任務色彩的電影,真的期待值不高,因為以《建國大業》,《建黨偉業》為代表這種主旋律電影的普遍拍法都是:一些重要歷史進程的重現,順帶堆明星臉蹭流量,其實故事和人物都很乾巴,讓人不禁會產生“枯燥”、“假大空”的預期。

不過這個情況從2016年的《湄公河行動》開始有所不同,2017年的《戰狼2》一掃觀眾對主旋律不買賬的舊觀,登頂我國影史最高票房。2018年的《紅海行動》延續了這一良好的狀態。

而2019年迎來了大爆發,在國慶70周年之際,這個國慶節的三大主旋律電影都有不錯的票房,也就是說獲得了觀眾的認可。片方找了七位導演分別選取一個重大歷史事件拍七個短片,七支短片的質量雖然參差不齊,但是整體質量不差,算是圓滿完成了對祖國的獻禮。電影對建國70年歷程中的7大“核心現場”,進行了別緻的拆解。每段故事,都沒有選擇以宏大的角度去進行“硬輸出”,而是採取平民化的視角,聚焦每場事件背後默默無聞的平凡者。我印象比較深的是

1,前夜

客觀而言,《前夜》是七個故事中,拍攝難度、導演技巧和演員表現上最佳的作品。如果要在其中評選“最佳導演”、“最佳男演員”,非管虎和黃渤不可。但個人旨趣上,它在核心創意上稍顯保守,這是有些可惜的。

這段故事的題眼,是片中至關重要的阻斷器。雖然它只是一顆小小的金屬球,在整個規模空前的開國大典上並不起眼;但如果它出了問題,那麼五星紅旗就無法穩當地停住,有被頂飛的風險。這顆小球,其實就喻指開國大典背後,在各個環節里付出努力的每個人。

導演管虎一直擅於描繪極端情境下被逼到絕境的人物,如何爆發出自己的潛能和毅力。《前夜》是他擅長的題材,再加上黃渤看似外露、實則飽滿穩當的表演。整個故事在完成度和情感表達上,是不出意料的高分。

2,《相遇》

沒想到,七段故事中最令人感動的,是張一白導演的《相遇》。

《相遇》的事件背景是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而張一白卻選擇將目光聚焦於一對被命運捉弄的戀人,可謂極為微觀的視角。我們從小就在課本上背誦這件事情的歷史意義,卻從沒想過這件事背後的個體印痕。

參與原子彈研究是向所有人保密的,“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兒。要把在基地看到的一切,永遠爛在肚子里。”高遠就是為了研究原子彈工作,隱姓埋名生活放棄了自己的家人和愛的姑娘,他的女友方敏便苦苦尋了三年。後來因為工作受到輻射生病,這也就是他戴着口罩的原因。當他被輻射後,他急着先彙報工作。那一刻,大量鮮血透過白色口罩流了出來,首長望着他的背影說出:“他叫什麼名字,我都不知道。”

後來高遠回北京養病,兩人才在公交車上相遇。這輛車是以往二人約完會後高遠回家的車,也是女友方敏三年來希望遇到高遠而經常乘坐的車。方敏一眼就把高遠認出來了,但高遠卻不敢和女友相認。戴着口罩的高遠,目光閃躲地對女友說:“我不認識你,你認錯人了”,可方敏還是很確定眼前的這個人就是她等了三年的人。

任素汐和張譯演繹得實在太好,從剛在車上,任素汐的內心掙扎到底要不要相認(內心有思念,也有對男友的怨念和女性的小傲嬌),到回憶兩人相處點滴,可以從張譯眼神的逐漸溫柔轉化看到他們曾經的甜蜜。再到最後任素汐用手指指着報紙示意,張譯的演繹簡直絕了,沒有任何多餘的話,就只有看似雲淡風輕的眼神輕微頜首,一切盡在不言中。

同天,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的消息鋪天蓋地捲來。兩人被歡呼的人群衝散開來,直到這時,高遠才揭下他一直戴着的口罩,隔着人群熱淚盈眶地看着方敏。

十多年年後高遠愛的女人從電視屏看到了高遠的名字和他的照片,終於知道這麼多年高遠離開自己的原因,也明白他這麼多年到底做了什麼。

5,《北京你好》

這一章節的背景時間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但那一年還發生了“汶川地震”。影片將這兩件事作為關鍵點相融合,藉著一個叫“張北京”的出租車司機,講述了一個溫暖入心的故事。

葛優扮演的“張北京”算是一個失敗的男人,因為不靠譜妻子跟他離了婚,想關心兒子卻連他穿多大鞋都搞不清,有了事就裝傻矇混,還嘴貧話多愛炫耀。

葛優作為出生於北京,又演多了“京味”影視作品的老戲骨、實力派,正如這一章節的導演寧浩所說,是出演“張北京”的不二人選。

寧浩的作品向來能將簡單的故事講得跌宕起伏、妙趣橫生。他故事裡的角色給人的感覺是“極具特色”,因為他善於用特點鮮明的語言、動作來輔襯人物、烘托氛圍,常常一句話、一個動作,就能成就一幕經典場景。

比如《瘋狂的石頭》中那個被奸商坑了、懸在半空進退不得的“大盜”;因為汽車溜坡擋住了井蓋,被困在下水道的“笨賊”,至今仍是許多人的笑點。

這一次在《北京你好》中,他同樣為“張北京”設置了許多語言、動作細節。

而被寧浩稱為“國寶級”演員的葛優“葛大爺”,用他自然嫻熟、自帶喜劇效果的“葛式”表演,讓這些語言、動作設計呈現出了“1+1大於2”的效果。

成為公司唯一的幸運兒,拿到奧運會開幕式門票後,葛優花式展現了“張北京”的興奮、得意。先是給朋友們挨個打電話,用北京方言調的英語炫耀自己的“歪瑞嗨皮”。

這還不夠,他還將“北京爺們兒”的“貧”發揮了個淋漓盡致——一邊開車一邊放聲高歌《我和我的祖國》,經過鳥巢吐槽一句“這得養多大鳥兒啊”,去超市購物都得炫耀一下“您說我這奧運會開幕式門票擱哪兒合適啊”……一腔快樂遮掩不住,他也不想遮掩。

跟路人炫耀夠了,就去找前妻,在對方面前表現一下自己對兒子的關心。明明是顯擺,還要用最克制的那種“我給兒子準備了件生日禮物”。

被前妻懟了也不反省,按捺不住滿心雀躍,對着一個乘車的孩子也忍不住要拿出來展示展示;去兒子的生日聚會上,把票拿出來前還要再自吹一番,吊足了大家的胃口,成功地將自己變成全場焦點後,才“儀式感”般地揭謎底……

在這個過程中,可以說每個場景都有笑點,每個細節都是功力——寧浩的把控+葛優的表演。隨後的街巷追逐一段,那一句疲累、沙啞的“同志們,跟我上”,又讓人想起《非常勿擾》中他誤入葬禮和小教堂懺悔,真是讓人笑到肚痛。而寧浩設置的“賽車音效”、醫院輪椅梗兒等,又將笑果提升了不少。

但葛優的“張北京”,又不止是不靠譜和搞笑的,隨着故事的推進,他的善良開始體現出來。為了那個來自汶川的孩子能摸到去世的父親修的欄杆,他將那張用來給自己臉上貼金、展現父愛的門票,無償送給了對方,還嘴硬地說“我有薩馬蘭奇呢”。一張門票他恨不得顯擺給全天下的人看,但是真的做了好事,“張北京”卻又低調了。若不是影片“巧合”地讓那個孩子出了鏡,講出了“穿紅鞋子的光頭出租車司機”送票給自己的事,他或許不會跟任何人提起。

這七個風格各異的故事,由各自開篇時的手寫串聯在一起。這些故事各不相同,風格迥異,卻如同散落在歷史長河中的明珠,被這些優秀的電影人再度呈現到我們的祖國和人民的面前。希望以後我們主旋律電影越來越讓老百姓喜聞樂見。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