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丨守正創新, 讓歲月成為文藝佳作的包漿

電影快訊 1292℃

60年前首次在第一屆“上海之春”上奏響《梁祝》的小提琴家俞麗拿昨天在京宣布,以這首小提琴協奏曲為靈魂“破繭”而出的舞台新作《真愛·梁祝》將於11月17日在嶄新的上音歌劇院首演。明晚,因為賦予《梁祝》“繞樑60年”的旋律而蜚聲海內外的作曲家何占豪,將作為第七屆上海文學藝術獎終身成就獎獲得者之一,登上上海大劇院的舞台。《梁祝》串聯起的還不止於此,《真愛·梁祝》的演出地點上音歌劇院,今晚還將迎來全球頂尖的意大利斯卡拉歌劇院莫扎特歌劇《假扮園丁的姑娘》的首次綵排……一部部經典名作、若干代表城市地標的劇場,在動靜相宜的演出中,凝聚起上海文藝發展的文脈以及近五年來的碩果。

藝評丨守正創新, 讓歲月成為文藝佳作的包漿 - 陸劇吧

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發表五年來,上海文藝家們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的道路上,不忘初心,守正創新。當年,何占豪、俞麗拿等創作、演奏《梁祝》之際,正是考慮到藝術要為人民服務,要撥動紮根大地的人們的心弦。事實證明,這一洋為中用的“創新”,經過60年的歲月磨礪之後依然還是經典。藝術家當年花了腳力、眼力,費了腦力、筆力,被時光包漿成如今的《真愛·梁祝》。同類作品還包括《永不消逝的電波》——從當年孫道臨主演的同名電影里躍出的舞劇,不僅獲得了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文華大獎,還成為風靡全國、一票難求的上海出品之精品力作,以至於有不少女觀眾都紛紛穿上舞劇里有的旗袍,盛裝前往。可見這部脫胎於紅色經典、蘊含海派文化以及江南風韻的舞劇,如此深入人心。本屆文華大獎之所以含金量高,也是因為自從出台了《關於全國性文藝評獎制度改革的意見》,清理壓縮了87.5%的各類文藝評獎。

藝評丨守正創新, 讓歲月成為文藝佳作的包漿 - 陸劇吧

電視劇《大江大河》《大浦東》以及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中徐崢導演的片段等,讓時代脈搏與觀眾的心跳共振。《我和我的祖國》上映,其中有《奪冠》的片段,電影放映時恰好又遇到女排贏得世界盃冠軍,舉國沸騰之際,讓人們又彷彿回到上世紀80年代中國女排“五連冠”的情境。鞏俐扮演郎平的造型曝光,也成為網上熱搜。女排姑娘,看起來只是在平地上扣球搏殺,但不也是“攀登者”嗎?有意思的是,拍攝《奪冠》的取景地,正是靜安區的張園——在這當年中國第一個遊樂場周邊的弄堂里。完成拍攝後不久,擁有137年歷史的張園,將原地重生成文商旅融合的城市新地標——這裡也曾經是中國第一部話劇的上演地、第一盞燈的點亮之處、第一輛自行車輪轉起的第一圈、第一個室外照相館的營業點……本周末第21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啟幕,這期間油畫家俞曉夫將率學生,在此地進行“沉浸式寫生”,在“現在時”里展現“過去時”,每天開放30個名額供觀眾參與……

藝評丨守正創新, 讓歲月成為文藝佳作的包漿 - 陸劇吧

無論是觀照中國體育健兒的《奪冠》或者電影《攀登者》,還是《我不是葯神》等接地氣的作品,都是全民共同關注的現實主義題材。這也是近五年來上海文化倡導的創作方向。明晚,在美琪大戲院首演的滑稽戲《上海的聲音》,脫胎於上海之春群文新人新作的戲劇小品《拐角》。編劇徐頻莉、俞志清從拐角一家煙紙店的老闆及其兒子,兩代人完全不同的經營理念以及因而形成的與周遭鄰居不同的人際關係,體現出進入網絡時代,什麼都能“網購”之際也依然需要人與人之間的溫情。同樣在明晚,於白玉蘭劇場首演的話劇《金秋的三天》展現了老齡化社會裡,養老院里的老人及其家人的故事。該劇編劇孫祖平的上一部話劇作品是《國家的孩子》,展現的是內蒙古的“媽媽”們在三年之中,接納了3000多名南方孤兒的故事。同一題材電視劇《國家孩子》當前正在熱播……

上海之所以成為現在的上海,是因為海納百川。後天第21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開幕當晚,就有雜技劇《戰上海》作為開幕式演出,同時還有意大利斯卡拉歌劇院的莫扎特歌劇《假扮園丁的姑娘》、西班牙舞蹈《卡門》以及法語音樂劇《搖滾紅與黑》等等。這些劇目恰恰也都是經典作品的現代演繹。

守正創新,才有可能讓歲月成為文藝佳作的包漿,讓藝術成為時代的迴響。(新民晚報記者 朱光)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