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我和我的祖國》電影幕後故事同樣感人

電影快訊 1642℃

作者|顧韓

今年國慶檔電影市場火爆。

七名導演聯合獻禮的《我和我的祖國》一路高歌猛進,目前已經取得15億票房,戲裡的人物、戲外的彩蛋,都頻頻登上微博熱搜。一切的一切,足見小人物與大時代的搭配組合多有殺傷力。開國大典、女排奪冠,香港回歸、北京奧運,總會有一份“獨家記憶”與這些重大歷史時刻緊密相聯,共鳴感、討論度,穩了!

每個人心中的故事與年代不同,影片卻容量有限,出了影院難免感到意猶未盡。作為一名優秀的當代顯微鏡女孩,硬糖君在此誠邀各位道友同赴B站,邊看邊聊電影同名幕後紀實節目。

沒想到《我和我的祖國》電影幕後故事同樣感人 - 陸劇吧

在這檔節目中,有最強幕後揭秘,還有原型人物訪談、歷史事件科普、神秘大佬空降……總之一句話,媽媽不問你為什麼哭着看視頻,算我輸。

穿越歷史時空

《我和我的祖國》邀請了多位演員,在影片故事中飾演一個個平凡又不平凡的“我”。演員演繹固然精彩,但影片真正深入人心的,還是那些動人心魄的歷史時刻、以及參與書寫歷史的人物。

電影幕後紀實節目,在這一點也平衡得很好,雖然是從主演、主創的角度切入,卻並未停留在單純揭秘電影製作的層面,而是從多個角度對影片進行豐富補充,講述與致敬歷史,構建出一個更加多元的“我和我的祖國”的故事世界。

節目首期聚焦薛曉路執導的《回歸》,杜江、朱一龍、王道鐵三位青年演員被選中出演1997香港回歸政權交接儀式上的升旗手和護旗手。為了更好地貼近原型、塑造人物,杜江特意去拜訪了原型朱濤,並接受了一場儀仗兵特訓。

二十多年前的朱濤,相貌堂堂,身姿挺拔,曾被港澳媒體稱為“超級美男子”(可不是熱搜瞎編),五十周年國慶閱兵以及澳門回歸儀式上的升旗手也是他。

除了給杜江指點肢體動作和身姿形態,朱濤在節目中還大方分享了許多當年的珍貴照片。每一張照片背後都有故事,比如,當時儀仗隊抵達香港後,沒有場地也不能外出,只能在樓道里貼牆站立,完成日常訓練。

尤其令人動容的是朱濤為杜江示範升旗的這一刻。雖然已經多年沒有擔任過升旗手,朱濤還是一次成功,分秒不差地在國歌結束時將國旗升到頂端,這是何等的專業素養?

節目還記錄下了升旗儀式的拍攝現場。由於演員之前是分開訓練,現場一開始三人的同步性沒有那麼高。拍攝所使用的旗杆與杜江在基地使用的旗杆高度不同,也增添了一重障礙。但是,不怕苦累,沒有抱怨,所有人為了貼近歷史光輝時刻,一遍遍重來。朱一龍發現自己由於手部舊傷的緣故,敬禮動作不夠標準之後,主動找到導演再來一條,力求完美。

某種意義上,當時歷史的參與者和現在劇組的致敬者,在專業精神、熱愛祖國、敬畏歷史方面都是一樣的,區別只在於工種。為確保準確完美的升旗儀式,苦練成千上萬次的朱濤,在烈日下背木架、夾紙牌的杜江,拍攝現場精益求精的劇組工作人員,以及那些故事裡呈現了和沒呈現出來的、為香港回歸做出努力的人們,都值得尊敬。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反過來,大國發展也離不開每一個小人物在自己的崗位上發光發熱,這可能就是影片與節目想要傳遞給觀眾的精神吧。

最後的最後,主創還分享了自己的歷史回憶。惠英紅的故事自然與香港回歸有關。

導演薛曉路的故事十分應景,新中國35周年國慶的時候,她參加了群眾遊行中的少先隊方陣。

這件事仔細想想也是很有趣,大導演也曾是萬萬人中一個普普通通的、期待上電視的小女孩,今年的國慶遊行,36個方陣、70組彩車、10萬餘群眾的規模空前,其中又會隱藏着多少明日之星呢?

跨屏幕情感共振

目前,《我和我的祖國》紀實節目僅更新了第一期,截至10月4日上午,已在B站收穫1131.3萬播放量,23.5萬人追劇,以及3.5萬條彈幕,評分高達9.6。之後每周一的更新中,節目將繼續揭秘其他六個章節的拍攝幕後,並隨主創走近科研人員、出租車司機、女飛行員等群體,

可以說,這不僅僅是一次電影行業前所未有的深度揭秘,更是一次中國電影人與觀眾跨屏幕的情感共振。節目從演員視角出發,聚焦各行各業的普羅大眾,囊括更多元、更豐富、更多角度的人物發聲,勾畫全民在不同歷史時刻的情懷與記憶,向年輕一代闡述每一段崢嶸歲月,喚醒全民時代記憶的共鳴,向平凡卻努力的人致敬,向偉大的祖國獻禮。

值得一提的是,嗶哩嗶哩此次並非僅僅是播放平台,而是以聯合出品方的身份參與進來,並在節目播出期間進行大力推廣。

“B站愛國的年輕人很多”,嗶哩嗶哩影業副總經理張文瑩表示,“在B站播放的一些軍事、主旋律或富含中國元素的視頻,如抗戰題材的電視劇《亮劍》,展示中國製造的紀錄片《大國重器》,國產動漫《大聖歸來》、《大魚海棠》等,裡面常能見到飽含愛國熱情的彈幕。甚至《我在故宮修文物》這種純粹講述匠人故事的作品,也有人在彈幕里發出‘泱泱大國’、‘此生無悔入華夏’的感慨。”

“在這種大背景下,B站出品這種愛國題材類型的紀錄片,能夠很好地滿足站內年輕人愛國情感的抒發。”

B站最具特色的是它的彈幕文化與社區氛圍。彈幕作為一種更直接、更即興的情緒表達方式,令屏幕面前人與人的關係變得更加緊密,天南海北強效共情,一起花痴一起燃,一起落淚一起笑。

社區氛圍則意味着相較於其他視頻網站的互動區,更加高質量的彈幕與評論。長期的彈幕互動,令用戶之間形成了獨特的話語體系。

“比如在一個懷念周總理的視頻里,彈幕里被‘男神’兩個字刷屏了,這是90後和00後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周總理的愛戴”,張文瑩告訴硬糖君,“彈幕以一種輕鬆活潑的方式傳播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輸出正能量文化。評論區還有很多800字小作文,這是年輕人最喜歡抒發愛國情感的地方。”

B站這樣喜迎國慶

這一代年輕人並不介意將自己的愛國情懷熱情洋溢地表達出來,而作為網絡青年文化社區的B站,很早就成為了主旋律、正能量內容的熱土。講述“我兔”發家史的動畫《那年那兔那些事兒》,文化類內容《我在故宮修文物》、《國家寶藏》,乃至歷史正劇《大秦帝國之崛起》,都曾在B站現象級熱播。

2018,B站開始在自製內容上發力,年底國創發布會發布的24部動畫新作上,最受矚目的莫過於為紀念卡爾·馬克思誕辰200周年、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提供學術支持、以馬克思為主角的《領風者》。

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嗶哩嗶哩結合自身平台特點和優勢,通過專題頻道、展播推薦、徵集活動、彈幕特色等多種形式,營造共慶祖國華誕、共享偉大榮光的濃厚氛圍。

其一,積極搭建“70周年”主題頻道,推出各類主題專欄活動和具有時代發展特色的作品展播活動,全力配合主管部門和黨媒、央媒聯合主辦的各項“獻禮70年”相關活動、視頻等宣傳推廣,激發用戶的創作激情和愛國熱情。

其二,布局打造一系列精品視聽內容,充分展示新中國建設發展偉大成就,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在動漫領域,推薦“我們幸福並感激着”專題,策劃“我是中國動畫人”動畫創作者幕後訪談。重點展播《領風者》、《那年那兔那些事兒》、《中國唱詩班》等優質作品。同時加大版權投入力度,合作推薦《在那遙遠的地方》、《可愛中國》、《冰雪冬奧村》等眾多優秀國產動畫片。

在紀錄片等節目領域,除了《我和我的祖國》幕後紀實節目,嗶哩嗶哩還製作出品了聚焦音樂、舞蹈、雜技、戲曲等傳統藝術的《舞台上的中國》,探訪國內前沿科研機構的《智慧中國(第三季)》,觀察國內珍稀動物生存狀況的《未至之境》,以及感受民生百態的警務紀實觀察類真人秀《守護解放西》等。

其三,聯合重點平台,策劃展開創新主題活動,同時利用技術優勢,協同完成各類活動的直播。

聯合新華社“聲在中國”欄目,共同推出“我為祖國送首歌”全民演唱活動;聯合光明網推出一系列中國傳統戲曲科普視頻,向更多年輕人普及中國傳統戲曲文化;聯合人民日報新媒體共同出品,製作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動畫短片《追夢者》;以及由共青團中央宣傳部指導、人民日報全國黨媒平台聯合出品,嗶哩嗶哩策劃的百位UP主齊唱《我和我的祖國》等。

B站董事長陳睿曾在一次公開演講中談到,在運營B站的過程中,發現90後、00後這一代年輕人非常愛國,“他們從小的生活很富足,他們的教育各方面都很好,他們是真的覺得他們生活在一個非常非常好的國度,他們是發自內心的愛着我們這樣一個國家”。今年國慶閱兵前後,社交媒體上年輕人的狂歡打call,同樣印證了這一點。

當年輕人從追求個體標新立異,到轉向傳統文化、家國集體尋找身份認同,當愛國也變得很潮、很燃、很日常,平台與創作者自當加以回應與引領,方能不負眾望。可以想見,未來還會有更多正能量內容在B站這片土壤上生根發芽,引領年輕人與新時代的共鳴共振。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