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戰地女記者,到豆瓣9.0分紀錄片導演,周軼君的人生有多酷?

電影快訊 1122℃

初見周軼君,她白皙瘦弱,看上去溫柔可人,像足了南方姑娘的秀氣模樣。


而當她一開口,眼睛裡就露出明亮的光。


她在《鏘鏘三人行》、《圓桌派》里與竇文濤、梁文道從國際時事到家長里短辯個不停,金句頻出:


“我們這個時代對容貌的要求特別高。”

“婚姻制度是反人性的。”

“成長就是變成你不想變成的人。”


從戰地女記者,到豆瓣9.0分紀錄片導演,周軼君的人生有多酷? - 陸劇吧


但你也許不知道,她口若懸河的背後是履歷驚人:她曾是中國唯一常駐加沙親歷戰火紛飛的女記者。


也是視角獨特,文筆幽默的女作家,寫得《在埃及數駱駝》一文被編進了九年義務教育六年級第二學期課本。


而如今,便成為了拍攝口碑炸裂的教育紀錄片導演。


彷彿在這個夢想易逝的年代,她從未停下腳步和目光。


從戰地女記者,到豆瓣9.0分紀錄片導演,周軼君的人生有多酷? - 陸劇吧

離上帝最近的地方


“如果說,第一眼看到寧靜美麗的耶路撒冷,我的心飛上了天空;一個多小時後,進入加沙地帶那一刻,我的心跌進了萬丈深淵。”周軼君在書中回憶。


2002年-2004年,她成為新華社派往加沙地帶常駐記者,也是當時全球駐加沙的唯一女記者。


加沙地帶,靠近埃及邊境和地中海,通過沙丘帶上的一個豁口與海岸相通。


因其重要戰略地位常年是巴以武裝衝突的最核心的地方。


從戰地女記者,到豆瓣9.0分紀錄片導演,周軼君的人生有多酷? - 陸劇吧


受連年戰亂影響,這裡垃圾遍地,人聲鼎沸,樓房分布雜亂,而街上的牆壁塗滿了紅紅綠綠的阿拉伯語:“自殺爆炸好”、“聖戰到底”、“血債血還”……以及星羅密布的彈孔。


150萬人口處於以色列軍隊四面嚴密封鎖之下,城如監獄民不聊生,不自由帶來的貧困和窒息感像是每天被迫服下的慢性毒藥。


從戰地女記者,到豆瓣9.0分紀錄片導演,周軼君的人生有多酷? - 陸劇吧


“這裡是地獄。”當地人形容。


而這,就是作為“戰地女記者”的周軼君每天面對的生活實景。


上任的第三天,周軼君就遭遇了人生第一場空襲:4枚導彈的紅光劃破黑夜,炸毀加沙城兩座小型工廠。


沒有經驗的她關掉所有燈光留守在黑漆漆的房子里等同事歸來,心裡默念:“如果這時候一枚導彈射穿玻璃,我該撲向哪裡?”


空襲、爆炸、炮擊、槍殺……生活常態讓她迅速從害怕變為習慣。


下一次遇到今晚的狀況,她已經可以深呼一口氣,核實情況後,抓起電話向新華社編輯部口述快訊了。


從戰地女記者,到豆瓣9.0分紀錄片導演,周軼君的人生有多酷? - 陸劇吧


異地生根發芽的滿足感剛剛開始滋生,加沙便以其特有的方式提醒我:這裡是加沙。


2003年1月5日午夜12時,傳來接連不斷的爆炸聲,轟鳴的衝擊將她從椅子上震下來跌坐到地板上。


50多輛以色列坦克在武裝直升機掩護下,進入加沙城東三十大街附近貧民區,而三十街離周軼君所在的辦公室不過5分鐘車程。


一個多小時後,聲音漸漸平息。周軼君從地板爬起來,想了想,決定還是去現場——“那裡更有細節。”


從戰地女記者,到豆瓣9.0分紀錄片導演,周軼君的人生有多酷? - 陸劇吧


全區停電,外面伸手不見五指,街上散落着被炸斷的高壓電線。


她驅車在空蕩蕩、黑漆漆的街上飛馳。到了現場,她見到了救護車、消防車和提槍的警察。


她略微問了問情況,才知道,那枚讓她在屋裡跌落的導彈,命中距離自己500米遠的房子,留下一米多深的窟窿。


而房子外不遠的街頭,幾個巴勒斯坦青年蹲坐在路邊烤火,他們說,剛才有遊行隊伍經過,大家打着拍子高喊“用鮮血和生命保衛阿拉法特!”


後來以色列軍方證實,當夜的導彈一共14枚。


身處離上帝最近的地方,這只是個開始。


從戰地女記者,到豆瓣9.0分紀錄片導演,周軼君的人生有多酷? - 陸劇吧

勇敢敵不過使命感


“為什麼來這裡?”這句話,周軼君不是沒有問過自己。


作為一個上海姑娘,1998年,她考入北京第二外語學院學習阿拉伯語,2000年赴埃及留學,隨後進入了新華社工作。


當知道新華社在加沙有一個駐外空缺時,她多次向領導申請學以致用,最終得到批准,那一年,她26歲。


在機場告別的時候,她甚至不忍心將實話告訴爸媽。


直到現在回想起來,她也認為自己年輕得很衝動魯莽,但是卻絲毫沒有後悔。


來到加沙,周軼君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大家口中的“危險”,那是比傳說更可怕的感受。


巴以衝突兩年多就有至少8名記者倒在以色列士兵槍口下。


從戰地女記者,到豆瓣9.0分紀錄片導演,周軼君的人生有多酷? - 陸劇吧


她遇到的麻煩不止於此。


在加沙,每當她開着吉普去現場,好奇的人們總會把車圍得水泄不通,甚至拼了命一樣的使勁搖車。


採訪時,更是遭遇無數對她丟石子的民眾。她曾被一個孩子丟了一塊磚頭,那磚頭正好砸在脖頸,這令她半個月脖子不能轉動,吃東西時,食物直接掉了出來。


然而對危險知道得多,她反而擔憂的少,除了“習慣勇敢”,可能是因為陡然生出了記者的使命感。


“如果你沒法阻止戰爭,那你就把戰爭的真相告訴世界。”這是戰地記者們的格言。


從戰地女記者,到豆瓣9.0分紀錄片導演,周軼君的人生有多酷? - 陸劇吧


周軼君踐行着格言,然而發現真相,永遠比血淋淋的死亡來得更加現實殘酷。


她見識過許多自殺式爆炸,圍觀的人們把汽車掀翻過來,登上底盤一齊拍手喊:“復仇!復仇!復仇!”周圍是女人的哀嚎和孩子的哭泣。


從戰地女記者,到豆瓣9.0分紀錄片導演,周軼君的人生有多酷? - 陸劇吧


她見過剛會說話的孩子已經學會區分轟炸的聲音,也見過七八歲的小孩一手扛槍,一手抱一枚鐵皮做的導彈模型,大步流星。


據統計,96%的加沙兒童因受戰爭場面刺激患有心理疾病。


從戰地女記者,到豆瓣9.0分紀錄片導演,周軼君的人生有多酷? - 陸劇吧


有人說,記者是衝突的“受益者”,新聞造就記者。


對於承擔著攝影和文字雙重工作的周軼君來說,她對於生命充滿着敬畏和悲憫。


她在一次採訪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組織(哈馬斯)創始人和精神領袖——謝赫·艾哈邁德·亞辛時,忍不住問道:“您從電視上看到以色列婦女、兒童被炸死的時候,什麼感想?”


從戰地女記者,到豆瓣9.0分紀錄片導演,周軼君的人生有多酷? - 陸劇吧


亞辛嘆了口氣,反問她:“為什麼巴勒斯坦的婦女兒童被以色列殺死的時候,全世界都在沉默?”


在鮮血和死亡浸染的世界,人心竟可以變得如此麻木。


在貧窮、絕望和戰亂中,人不再尊重生命,麻木是暴力的開端。


這次專訪9個月後,亞辛死於以軍轟炸。


在路透社記者奔赴現場的時候,周軼君已經把消息發到了北京。


從戰地女記者,到豆瓣9.0分紀錄片導演,周軼君的人生有多酷? - 陸劇吧

頭腦比雙腳走得更遠


2006年,周軼君開始新的旅程。


她加入鳳凰衛視,她的視角也從中東拓展到世界大勢。甚至去劍橋大學又修讀了國際關係碩士。


從戰地女記者,到豆瓣9.0分紀錄片導演,周軼君的人生有多酷? - 陸劇吧


她將自己的經歷寫成了兩本書,書中的隨筆透露出的筆調,反而不是腦袋裡思考的沉重東西,而是輕鬆甚至幽默的心情。


也許她認為,笑容會去掉一些虛偽的東西,讓你能夠用更加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


她更希望,大家看穿所謂“危險”背後傳遞出的東西:“地球上有一個人受苦,全世界就要哀痛。”


曾經在中東的時候,有一次難得和幾個駐守女記者一起喝咖啡,她們笑着:“要在加沙當女記者,首先做好嫁不出去的準備!”


回國後,周軼君不但嫁了人,還做了兩個孩子的媽媽。


從戰地女記者,到豆瓣9.0分紀錄片導演,周軼君的人生有多酷? - 陸劇吧


心中柔軟的地方被打開,她開始從戰爭回歸社會,從世界回歸家庭。


於是便看到了更多現實問題:比如整個社會對教育的焦慮。


2018年9月,智課教育發布的一份《中國家長教育焦慮指數調查報告》顯示:68%的家長高度焦慮教育問題,最焦慮時間是孩子的幼兒和小學階段。


從戰地女記者,到豆瓣9.0分紀錄片導演,周軼君的人生有多酷? - 陸劇吧


為了解答心中對於“教育”的困惑,周軼君走訪了五個教育理念、社會背景截然不同的國度—— 芬蘭、日本、印度、以色列、英國。


嚴謹的日本,自由的芬蘭,放養的印度,挑戰的以色列,藝術的英國,周軼君在外國孩子的童年中尋找着答案,拍出了一部豆瓣評分9.0的紀錄片——《他鄉的童年》。


“一個國家的教育是社會上所有東西的投射。”這讓她不得不去做更深刻的思考。


從戰地女記者,到豆瓣9.0分紀錄片導演,周軼君的人生有多酷? - 陸劇吧


而思考,也是促使她無論身在何方,無論站在哪一種身份,都能讓自己跨出圈子,不斷前行的動力。


到了一定的年紀,看待事物的方式、對待生活的態度、與人相處的原則等等基本定型,但人生的模樣還是會因為偶爾的一念之差發生變化。


而這變化的機遇,就存在不斷思考當中,存在在不斷將思考付諸行動當中。


在最後,周軼君感悟:“最好的教育,在於大人也變成學習者,不要停止成長。”


從戰地女記者,到豆瓣9.0分紀錄片導演,周軼君的人生有多酷? - 陸劇吧


從戰地女記者到紀錄片導演,她也一直在不斷成長,一直找尋着她與世界,與社會,與每一個人對話的方式。


正如她剛畢業時,熱血,卻不再魯莽。


參考文獻:

1.周軼君:《離上帝最近:女記者的中東故事》. 文匯出版社。

2.中國網. 嫁不出去的記者周軼君:駐守在最敏感的國度。

3.虎嗅網.周軼君:關於人生和成長,我們可以更鬆弛一點


如果你也想像她一樣不斷成長

右下角點個「贊」吧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