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是許鞍華喜歡的作家。大概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時候,學生時代的許鞍華已經開始閱讀張愛玲的作品了。這位創造“流言體”文風的作家,觸動許鞍華最大的地方是其筆下的視角。
從《傾城之戀》到《半生緣》,再到《第一爐香》。三十六年里,隔着大銀幕上的流光溢彩,兩人展開了一場場文字與影像之間的交流。“其實,張愛玲的小說很難改編,因為她筆下寫的都是人的情感,這些是她的特色,但要變成影像就很難。”十多年前,接受採訪時許鞍華曾如此感慨。如今這種困擾,依然存在。
不久前,《第一爐香》發布的一款預告片,像是丟進輿論場的一顆石子,水花四濺。部分書迷認為,彭于晏、馬思純兩位主演人設與原著形象不符,貨不對板。更有甚者,將影片名稱改為《第一爐鋼》,以表達不滿。
當下,娛樂圈普遍存在的明星人設,就像一枚硬幣的正反兩面。當它被各種事件拋向大眾視野時,究竟哪一面先落地,恐怕誰也無法精準預判。
人設與原作角色不符遭吐槽
他們是在演老舍先生筆下的虎妞和祥子嗎?水城之旅,許鞍華載譽而歸,成為歷史上首個獲得威尼斯終身成就特別金獅獎的女導演。面對部分觀眾選角質疑,她也藉此平台給出了自己的答案:我覺得彭于晏是我心中的喬琪喬,他們符合這兩位角色。馬思純曾獲得最佳女主角等獎項,彭于晏是當紅小生,觀眾並沒有質疑他們的演技。選角與人設不符,成為粉絲吐槽的最大槽點。
眾所周知,人設是近年娛樂圈的流行詞之一。不少觀眾評判一部影視劇綜的選角效果時,常常以角色屬性與明星人設契合度,作為重要判斷標準。“人設”這個詞最初來自二次元文化,指的是漫畫中人的外貌特徵,還包括人物的性格,造就此人物的生活背景等相關資料。所謂的“設”就是設計、設定,意即人為設計而非天然形成。
吃貨、學霸、寵妻狂魔等,一個個煙火氣息濃厚的詞語背後,對應的是一個個明星對號入座的人設。從運動題材作品《翻滾吧!阿信》《激戰》,再到軍警類型片《湄公河行動》《緊急救援》, 頭頂“行走的荷爾蒙”讚譽的彭于晏,大銀幕人設自然是鋼鐵硬漢。
原著小說中,張愛玲對於喬琪喬的描述是:連嘴唇都是蒼白的,和石膏像一般,在那黑壓壓的眉毛與睫毛底下。對這個“藍顏禍水”的印象是蒼白、脆弱,吃軟飯的紈絝子弟。
這種人設與角色錯位產生的反差感,同樣體現在女主身上。原作對女主角葛薇龍的描寫,是那種小巧玲瓏、溫柔敦厚的古典美人,而馬思純被很多人說成是根正苗紅的“三好學生”。
影片投資方更是親自下場,髮長文力挺馬思純。投資方稱導演覺得馬思純是帶着學生氣、表面有點鈍但內心卻知道自己要什麼的人,和葛薇龍很像。葛薇龍就像是粉蒸肉一樣的人物,而不是精瘦的骨感美人。
當然,人物形象只是明星人設體系的一部分。除此之外,過往作品角色塑造出現最多的氣質交集,更決定了明星人設的主流印象。
明星人設與原作角色,從內在氣質到外在形象的巨大反差,並不能決定一部影視劇最終的質感。內容為王時代,演技基礎之上構建的優質劇作質量,才是征服觀眾的最佳載體。
人設“經濟學”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各方打造人設的初衷,便是利益的最大化。如今,一些互聯網內容平台也模仿娛樂圈,利用“人設”打造電商網紅,形成一整套成熟的商業變現模式。人設打造,已經出現跨界傳播。
對於明星而言,一個討巧人設,不僅意味着更多影視劇角色帶來的片酬,還有許多知名品牌的商業代言收入。對於電商博主而言,便是帶貨量背後的利潤分成與坑位費。
此前的硬漢人設,讓彭于晏獲得了不少隱形紅利。《激戰》之後,他在《湄公河行動》、《緊急救援》等多部後續作品中,繼續鐵漢柔情。斜杠青年羅永浩,“基本不掙錢交個朋友”的口號,更讓理想主義網紅人設更加鮮明。
然而,人設是把雙刃劍,有人吃飽,有人跌倒。事實證明,人設這種商業建築,往往由於設計超高且地基不牢,會發生摧枯拉朽般的崩塌。比如求錘得錘的深情“暖男”、不知知網的高校“學霸”、發明諾貝爾數學獎的“老幹部”等。
明星人設一旦透支,最嚴重後果便是信用破產。之前多年的努力,朝夕之間歸零。不過人設被打破,並非全然壞事。就像雞蛋從內打破是生命,從外打破是食物一樣。現在不少明星的轉型之路,便是從主動打破人設開始。
“你是一個演員,不是一個偶像。”去年《少年的你》活動現場,《中國合伙人》、《奪冠》等影視劇編劇張冀曾如此評價易烊千璽的表演。身為國民頂級流量團體TFBOYS中的一員,“四字弟弟”用行動證明自己也是實力演技派。
這種主動走出舒適區,打破過往人設,尋找更多反差較大角色的嘗試是值得鼓勵的。比如李易峰扮丑出演《動物世界》,鹿晗《穿越火線》里的肖楓一角,老好人湯姆·漢克斯在《查理·威爾森的戰爭》一片中,扮演一個虛榮浮誇、以愛國名義介於國際政治的土豪。
正如周黎明所言,“一身腱子肉的彭于晏想要演一個病懨懨的角色,這本身沒有錯,至於這個嘗試有沒有成功,那是另外一碼事。”
人設只是一種營銷上引人關注的招牌,不能成為行走江湖的底牌。而演技是人設與角色撕裂之間最好的粘合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