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樓村,
曾是平潭嵐城鄉
一個再普通不過的村莊,
如今試點兩岸社區融合建設,
人氣、生氣正在不斷聚集。
村口處醒目的上樓村logo (資料圖)
記者近日走進上樓村,一大片精美的牆繪映入眼帘,栩栩如生的牡丹、百合、孤挺花等花卉在牆面上爭奇鬥豔,令村子生機勃勃。上樓村還喜歡“舊物改造”,選擇當地常見的石頭、貝殼、絲瓜藤、榕樹須等物品,將其變廢為寶,為本村的文化和環境增添了不少新意。
試點兩岸社區融合
推動志願者隊伍成立
平潭上樓村試點兩岸社區融合,處處活躍着志願者隊伍的身影(資料圖)
上述變化源於2016年12月,上樓村成為實驗區首個兩岸融合社區試點村,聘請台灣台北文山區忠順社區里長曾寧旖擔任村執行主任,她帶來了台灣社區的管理經驗。自此,村容美了,村民也樂了。
怎麼做到的?曾寧旖聯合村幹部推動上樓村志願者隊伍的成立,讓人人參與村莊建設,個個共享開發成果。起初,他們經常與村民講社區志工的故事,久而久之讓許多村民有了公益意識,隨後發布組建志願者隊伍,如今已有108名成員。
志願者們正打掃街道衛生(資料圖)
志願者隊伍的出現,更好激活了鄉村的價值、尊嚴、自信。該村持續深化社區管理與服務創新,在借鑒台灣模式的基礎上,通過創新創意,對村裡的logo、綠化帶、休閑娛樂場所進行設計改造,賦予上樓村新內涵。不僅如此,還藉助志願者隊伍積極開展志願服務,舉辦了“拗九送溫暖”“與長者共餐”“免費為老人體檢”等活動,在精準扶貧、關懷老人、慰問困難老黨員、低保戶、特困戶等方面弘揚志願服務精神。
上樓村還常常組織志願者“走出去”學習交流,並將好的經驗和人才“引進來”,深化兩岸社會融合發展。兩年來,先後派出了4批優秀志願者代表共計70餘人,到台灣深入學習社區治理機制、基層文化、產業發展、社團和志工組織運作等方面的經驗。同時,還有6批台灣社區志願者、創業青年等來上樓村參加體驗式交流,在上樓村舉辦社區參訪觀摩、亮點創造等活動,增進了兩岸基層群眾之間的情誼。
百年古厝改造成“樓台會”
見證兩岸基層交流
由古厝改造來的“樓台會” (資料圖)
村風建設起來了,群眾對產業的發展也有了更大的憧憬。今年4月,台灣文創團隊入駐上樓村改造村莊里的百年古厝,保存建築原有的味道的同時,將其規劃成社區據點、藝廊、文創商品銷售、民宿樣板房和文物館等多個空間,名為“樓台會”。
這是兩岸社區的共建、共享的成果,不僅守住石厝村莊原有的魂,還賦予它新的空間及功能。今年6月,“樓台會”開放當天,不少兩岸青年共聚於此,來自台灣的黃郁珊為樓台會創作了一首詩歌,表達了在上樓相遇的喜悅:“平潭河水永淙淙,代表這裡可以永續發展。”
“樓台會”是兩岸基層在上樓村共建、共享、共融的一個生動縮影。今年9月,平潭啟動“大幹120天 打好七大攻堅戰”活動,上樓村以此為契機,完善環境硬件,整治人居環境,補齊民生短板,為兩岸基層交流創造一個更美的未來。
台灣青年創作的彩繪牆面(資料圖)
據了解,今年以來上樓村共完成450座標準三格化糞池建設任務,建立生活垃圾轉運處理機制,深入實施廁所革命,投入80多萬元實施村莊綠化、環境美化工程,建設“三角”綠化帶等。同時,上樓村還着力優化村居基礎設施配置,自籌資金200多萬元,完成村內水、電、路、交通暢通,建設村級農家書屋、網格化監控中心等,融合閩台特色元素規劃娛樂休閑場地、文化交流場地。此外,村財每年還對考入本科線的學生給予資金補助,每年補助40多萬元為全村村民全額繳納新農合參保費用,村裡還自籌資金建設村級衛生所,壯大社區志願服務隊伍,組建治安巡邏隊伍,保障社區治安環境。
不久前,上樓村獲評“省級文明村”,這是實驗區首個獲此殊榮的村莊。如今,村莊最細微的美,都得到了尊重,兩岸的情誼“遍地開花”。“現在村子越來越熱鬧,這些台灣朋友很好,我們都是好姐妹、好兄弟。”談及村子的變化,村民韓珠英是這樣說的。
- 來源:福建日報
- 文字:林 霞 歐麗萍
- 圖片:平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