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源自電影海報
我想朋友們看到這個標題,都會有幾個疑問,“第四面牆”是哪裡的“第四面牆”?“大空頭”做空的是什麼?
首先,“第四面牆”是個戲劇術語。在傳統鏡框式的舞台中,有三面是封閉的,而演員面對觀眾的一面,物理上是開放的,沒有任何物體。因為戲劇的假定性,演員在表演時,彷彿與觀眾之間有虛擬的一堵牆。也可以看作是戲劇情境與現實時空之間的界限。被稱作“第四面牆”。
而在以電視屏幕和銀幕為放映載體的傳統影視作品中,要通過攝影機來營造一個看似真實的時空和人物關係,有別於觀眾所身處的時空。影片只能通過帶入感,讓觀眾的思維和情緒融入其中,所以觀眾很少與影片中的人物互動、交流,這就是保持着“第四面牆”。而當劇中角色主動與觀眾互動時,就打破了“第四面牆”。
有一些影視作品採用打破了“第四面牆”的方式強化風格和敘事,比如電影《大空頭》。
《大空頭》由亞當·麥凱導演,布拉德·皮特、克里斯蒂安·貝爾、史蒂夫·卡瑞爾等主演 ,獲得了第8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改編劇本獎。
電影描寫了在金融危機爆發之前,華爾街幾位眼光獨具的投資者看穿了房市和抵押貸款證券MBS潛在的風險,通過購買信用違約互換CDS做空擔保債務憑證CDO而獲益。在市場瘋狂時成為了冷眼觀潮的逆市者。
因為是一部以金融危機為背景的影片,涉及到很多金融知識,所以故事很具專業性。另外,故事中也提到了一個觀點,就是華爾街經常用晦澀難懂的名詞讓普通百姓如入雲里霧裡,對投資產生錯誤的判斷。電影作為面向大眾的產品,如何闡述這些專業名詞,導演很好的利用了打破“第四面牆”這種方法,使電影既專業又貼近觀眾。
影片開始,由高斯林飾演的賈瑞德·韋內特作為故事的陳述者把“第四面牆”打破,與觀眾對話,介紹抵押貸款證券MBS的前生今世。讓觀眾對這款金融產品有了初步的了解。
當另一個角色,貝爾飾演的基金經理巴瑞通過大量數據分析,發現了房產貸款潛在的次貸風險時,再一次通過一個女孩兒和觀眾對話,深入淺出的介紹了風險的緣由。
圖片源自電影截圖
貸款看似很健康,其實大部分是次貸。
在介紹另一款金融產品擔保債務憑證CDO時,影片用了兩種方法,一是給代表各種金融產品的積木套上封套,隱喻用外觀掩蓋內在,二是依然用了打破“第四面牆”的方式。這次是通過一位廚師之口,用烹飪形象的比喻了這款產品。
在這幾場戲中,打破“第四面牆”雖然很容易讓觀眾“齣戲”,從戲劇構建的情境中走出來,但在這部電影中導演還是多次用到了這種表現形式,我理解有三個作用。
一、
用日常通俗的道理把晦澀的內容簡單化,
使專業的金融知識容易理解。
做到了“話糙理不糙”。拿籃球術語“熱手謬誤”來解釋我們在投資理財中的判斷誤區:如果一個籃球投手個人連續投籃成功,那麼大伙兒就會覺得下一次也會成功。人們認為,發生過的事情,在以後也會繼續出現。
二、使觀眾有融入感。劇中角色和觀眾互動,調度了觀眾的情緒。很多觀眾覺得題材太專業,又距離生活很遠。這種方式拉近影片了與觀眾的距離,告訴觀眾這就是日常生活需要了解的知識。
三、簡單直接塑造人物性格。比如賈瑞德·韋內特在酒吧里聽到基金經理巴瑞購買信用違約互換這場戲時,用他對觀眾說“但我不來這種地方的”,表現了他和在場的其他金融從業者的區別。
後面有一場健身房的戲與之相呼應。說明他是一個願意保持身材,非常自律的人。
在另外一部經典電影《天使愛美麗》中,也有這樣類似的畫面。愛美麗不斷的和觀眾互動,介紹自己的一些小癖好。看下面的鏡頭。
在這部影片里打破“第四面牆”,既幫助塑造了一個“小時候封閉、有些古靈精怪”的愛美麗形象,也為影片奇幻的風格定了基調。
所以打破“第四面牆”作為一種表現形式,也是為不同風格的影片服務。
除了打破“第四面牆”,《大空頭》有幾個鏡頭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這兩個畫面。
基金經理巴瑞辦公桌上貼着的妻子和孩子的手印照片以及手機屏保,讓觀眾能夠感受到,這位征戰在金融領域的男人身上濃濃的家庭觀念。既豐滿了形象,也塑造了人物在背負壓力下同時深思熟慮的性格。
還有電影開始的這個鏡頭。
畫面被不同的分割物劃分成了幾個空間。反光鏡里一個天空,車窗里一個天空,車外一個天空。這也許是電影想表達的另一個主題——相同的側面,不同的角度,每個人看到的內容不一樣,只有變換不同的位置,站在更高的高度,才能有更好的理解。
如果我們身處一個四面封閉的空間,勢必會影響我們對外面世界的判斷,我們只有打破“第四面牆”,讓自己走出去,才能看見一個更廣闊的空間。
在這個鏡頭裡,出現了馬克.吐溫的一句話,“讓你陷入困境的不是無知,而是看似正確的謬誤判斷。”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