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北靈少年志之大主宰》(以下簡稱《大主宰》)已經上線一周多時間,觀眾對於該劇的討論一直都在繼續。
改編自天蠶土豆的奇幻小說,王源、歐陽娜娜的主演陣容,《大主宰》在露面之時便受到關注,而在主演強大的流量之下,關於該劇的討論也一直沒有停止,演員、感情戲、還原度、特效成為了觀眾評價《大主宰》內容的幾個重要元素。
有的網友評價《大主宰》與原著作品改動不小,男女主人公的人設有些簡單,有的網友覺得當初並沒有對《大主宰》的特效部分抱有很大期望,但此次的特效超過預期……
同其他類型相比,作為一部奇幻IP,《大主宰》在影視化時的難度不小,甚至被圈內人評估能夠影視化的程度不高。因此對於製作團隊靈河及白一驄來說,即便操刀過很多作品,但他們也表示也很難保證一定能夠讓粉絲與讀者都滿意。
對於討論,總製片人白一驄沒有迴避,在與骨朵的交流中,他一一回答網友關於改編的疑問,而聽到網友在特效上的一些肯定的聲音,他覺得一定程度上要歸功於此次的特效管理。
此刻,白一驄及團隊每天觀察着觀眾的評論,“我們希望了解觀眾的反饋,了解觀眾對這個戲本身的一些建議,可能它或許對我們這一次的幫助不大,但對未來做劇的時候還是有很多幫助的。”
如今隨着《大主宰》的熱播,觀眾的討論熱度也在繼續,根據數據顯示,《大主宰》也排在骨朵熱度指數排行榜前列。
人設與故事是多次權衡下的選擇
目前我們現在收到的最多的反饋就是關於改編這方面的建議,白一驄說,這的確是一個我們值得注意的問題,在開拍時,我們也知道《大主宰》與原著的內容方向進行的調整,會引起觀眾的一些聲音。
作為一本網絡連載小說,《大主宰》擁有着近500萬字的內容,而在影視化時便要被濃縮到48集的體量,這其中肯定要捨棄大量內容。而在製作團隊接手《大主宰》這個項目前,之前便已經有過改編好的幾個劇本,其中就包括那種非常接近原著的本子,但是白一驄和製作團隊在總結分析時發現,原著中世界觀十分宏大,故事也體量也很大,但影視改編為了在很少的集數下使故事更立體,更符合現階段觀眾的觀劇體驗,可能必須要做一定的取捨。
與此同時,《大主宰》作為一個奇幻IP,龐大的世界觀,人物出現的幾個大場景,這些都讓在其影視化過程中,產生了相較於其他作品更大的改編困難。“是否可以落地執行?”成為他和編劇湯佳羽團隊在改編時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而湯佳羽團隊作為做過《精絕古城》的編劇團隊,也有着較為豐富的改編經驗。
“有些內容,基本上是不太能夠拍出來的。”如貫穿故事始末的靈力便是一個看不見摸不着的存在。在《大主宰》的前幾集劇情內容中,少年牧塵是北靈院內唯一一個沒有靈力的學生,而隨着劇情的不斷向前發展,牧塵的靈力也開始不斷擴張,“但究竟身體裡邊藏了多少靈力,在進入下一個境界的時候,靈力又擴張了多少,在影視表達裡面,這個看不見摸不着的部分,我們是做不到的。”白一驄說。
不少原著粉絲提到劇中牧域的設計與自己腦海中的牧域不太符合,其實我們也在想是不是我們在理解的時候和原著粉絲不太一樣,“因為很多東西我們在創作的時候多多少少都會站在核心創作者的角度去看待問題。”
“其實在選定男主之後,就存在一些討論。”白一驄說,熟悉在《大主宰》原著的觀眾都了解,在原著作品中,剛出場的牧塵,是一個年紀是比較輕的男孩,我們當時在選定王源的時候,他大概也就17歲,因此現在的人物與原著人物登場的時間還是比較接近的。”
也是因為年齡較小,團隊選擇了按照正常的發展邏輯來去做感情戲。在選定角色之時,製作團隊也收到了不少粉絲的留言表示,希望劇中不要涉及太多的感情戲份。於是在結合對於市場上一些同類作品的分析和判斷後,白一驄和團隊覺得,如果將角色塑造的城府很深,加入過多的感情戲份,可能可信度也會隨之降低。
於是權衡取捨之下,我們最終選擇了在原著的基礎上進行邏輯的梳理,儘可能讓感情戲做到單純可信,以希望符合影視化觀眾的感受,也就形成了現在的《大主宰》。
面對網友對演員人設、故事情節等較為簡單的評價,白一驄表示他是接受的,“因為《大主宰》的整體定位,還是希望它是一部能夠獲得更多年輕觀眾關注的作品。故事的本身也是希望大家通過牧塵升級打怪成長的過程,可以感受到他身上那種百折不撓迎難而上的精神,希望能夠給年輕人傳遞一種積極的價值觀。”
如今《大主宰》播出一周多時間,觀眾對於該劇的評價不一,該劇的熱度也排在前列。
特效沒有想象的那麼燒錢
“劇組特效還不錯,是超過預期的”一些網友評價道。作為一部奇幻類作品,特效對於劇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此次《大主宰》的特效得到了部分觀眾的認可。
談及《大主宰》的特效,面對網友肯定的評價,白一驄解釋道,《大主宰》的後期特效大概花了一年的時間,相對於一些戲來說,特效預算可能屬於比較高的那類,但對此次技術與投入的描述,白一驄沒有過多談及,而提到了一個不一樣的詞彙——“特效管理”。在他看來,特效不能夠用投入成本去直接衡量,而是不花冤枉錢。在很多情況下,花在特效上的錢被浪費的不在少數。
白一驄認為“大家覺得此次《大主宰》的特效還可以,是我們也是在交了很多學費之後,通過不斷總結經驗,獲得的一次特效管理上的成功。”最後拍出來呈現的東西是不是與當初自己所想的東西是一樣的,這是所有的特效團隊在製作時面臨的最困難的問題,而《大主宰》在特效上的表現和我們之前所想的還是差不多的。
從一開始的設定到最後的拍攝,從中間的實施到最後的呈現,對於這些內容之間的銜接,相對於之前,《大主宰》項目做的是比較完善的,也是因為近幾年來自己在特效了吃了很多虧,大家也一點點開始積累起來了對於特效管理的意識。回想起近兩年自己在特效上走過的“彎路”,白一驄感慨頗多。
現在大多數的劇集在製作特效時,一般都會採用綠布的方式進行。在一個全綠的背景下,演員站在裡面幻想着情景進行演繹,然後後期進行摳像,將人與景結合在一起,但不難發現,有時候整體呈現出來的效果並不讓人滿意。
於是,在此次的搭景中,白一驄說,此次《大主宰》整體的景都搭得較大,為的便是把人與景重疊的部分也搭建出來。北靈學院的搭建高度就將近6米,團隊又運用了CG技術將其延展到二三十米高的位置,在拍攝時,延展的部分也不會與人進行交疊,希望《大主宰》整個前後景都能讓觀眾感覺到正常、舒服。
之前劇組在綠棚拍攝並沒有考慮到綠光反射的問題,演員臉上出現泛綠光的情況也不少見,白一驄表示,劇組在搭景製作時就要考慮到反光面積,在《大主宰》中,我們把反光面積的這個部分也延展了出去。其實這些都是我們在一部部戲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同時,我們也會參考其他公司的優秀劇集,學習別人的經驗,去努力規避一些問題,少走一些彎路。
此次白一驄還選擇了繼續與已經有過幾部戲合作的特效公司來製作《大主宰》。“因為有過合作,大家之間的工作方法、工作流程也都十分熟悉,因此在這個過程中間的損耗也進一步降低,最終呈現的結果也相對更好一些。”
在採訪中,白一驄始終表示:“特效不單單是一個錢的問題,真的只有做到這一步才會想到,之前交的學費都不是白交的。這是一個複雜的經歷,沒什麼捷徑,大家也都是這樣,在熬了好多年後,一點點摸索一些經驗。”而此次的《大主宰》得到觀眾認可的背後,也證明了白一驄及團隊此次在特效管理上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的。
變化的市場,沒有一成不變的理論
14年操刀第一部網絡自製劇《暗黑者》,被大家稱為“網劇一哥”,2015年《盜墓筆記》為愛奇藝拉來500萬新增會員,身披《S.C.I》《老九門》《沙海》《黃金瞳》《熱血少年》等多部作品的白一驄,在網生內容上都不斷向前探索,對於題材與內容的把控也走在前列,他的理念似乎沒有變過——沒有方法論,一直求變。
去年,白一驄在一次影視沙龍分享中就表示,我一直認為我是一個不知道怎麼做成功的人,我只知道我們通過什麼方式,不把這個事幹得徹底搞砸。我唯一的能力就是在不搞砸的情況下,有可能在未來會產生一些成功的可能性。
此刻面對骨朵的採訪,他還是堅持,“我是比較排斥做劇的時候有方法論的,一個項目的成功,包含很多元素,大家不可能複製上一次的成功,也不可能在上一次的成功裡邊找到所謂的規律。任何一部劇做出來之後,它是有它成功的部分,也有不足的部分,但是成功的過程往往有很多不同,誰都不能保證用到下一步劇中就一定會成功。如果有,自己做出來的項目也不會出現明顯不同的聲音。
面對觀眾對《大主宰》的討論,白一驄很坦然,一部作品,有討論總比沒有討論要好,不同的聲音很正常,我們願意接受大家的不同聲音。我每天都會去看網友的一些評論,團隊也會做一些輿情的檢測,了解觀眾的反饋和一些關於作品的建議,這些建議反饋可能在這部作品用不到,但是對於我們以後在做劇時還是很有幫助的。
談及未來網劇市場可能的大方向,市場上哪種題材將受到歡迎,是偏向男性受眾還是女性受眾,此刻的白一驄也在思考,很難做出回答。
有時候我覺得有些東西很奇怪,《大主宰》明明是個男生作品,但按照目前的數據來看,《大主宰》的女性觀眾其實大大超過了男性觀眾。白一驄在想,現在大家都存在一種狀態,希望更多的偏女性向。
一個特別男性化的劇,可能它的大部分觀眾都是男性,而同另外一部大部分都是女性觀眾的劇相比,兩部劇的播放量可能差不多,但可能因為女性的傳播分享意願更強,因此它的傳播度可能會更多一些。白一驄說。
無論是男頻劇還是女頻劇,在一個市場里,不可能只存在一種類型。即便不能判斷市場的風將吹響何處,但白一驄覺得在大火的劇集的劇集背後是有一群男女性別佔比均衡的觀眾。
在這個以女性為主導的劇集市場中,如何打動劇集市場中的男性受眾?身為男性編劇、導演、製作人的白一驄也在慢慢摸索,其實男性觀眾很簡單,不需要討好,而是需要讓他去思考。思考的東西就沒有什麼邏輯和方法,把最好的內容用一個良好的呈現方式給對方,只要這個東西是一個好東西,最後大家應該還是會去看的。
在網劇領域活躍了6年有餘,白一驄經歷了網劇迅速發展的整個過程,自己也完成了從編劇嚮導演、製片人的轉型,深刻感受到了網劇的迭變。有的時候我們需要去唯市場論,但有的時候也需要不要那麼唯市場論,轉身去做一些真正有價值的一些東西。但是我並不是說目前自己做出來的東西都是多有價值的東西,而是希望自己能夠不斷努力,在一次次的成功與失敗中積累經驗,做出更多有深度的作品。
從野蠻生長走向精耕細作,幾年時間,隨着技術的發展迭代,網劇也悄然發生了變化。早前,網劇與電視劇呈現出了兩種非常不同的發展方向。而在2014年之後,網劇迎來了井噴時刻,越來越多的人紮根網劇市場,一批傳統的電視人也投身網生內容。根據骨朵數據顯示,2014年全網網絡劇總流量123億,2015年這個數字上升到229億,2016年更是達到892億,如今,網劇與電視劇內容基本上已經別無二致,兩者之間的界限也越來越單薄。
網劇市場需要大家不斷進行探索創新。在白一驄看來,電視台的直播方式限制了劇集內容的製作方式,而互聯網影視的連續延續性、互動性要遠遠強於電視台的播放模式,網生內容中有很多東西是可以在播出之後繼續做文章的,這或許是一個方向。真正好的網生內容,應該是可以進行連續開發的,如像美劇、英劇這樣一季一季進行。但這個模式本身還存在有很多需要探討的地方,題材類型能不能持續也需要一個科學合理的機制去進行評判,這可能還需要幾年的路要走,需要大家一起去嘗試。
他也希望自己未來做劇的時候也能夠做出更多的這種可以不斷往下開發的劇集,與此同時,因為自己比較喜歡技術挑戰和科幻題材,也希望能夠在未來的作品中能夠多一些科幻的部分。而此刻對於觀眾的討論,他也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