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馬電影《過昭關》, “硬核”爺孫還原童年生活

電影快訊 1814℃

今年金雞百花電影節在廈門閉幕,王小帥導演的《地久天長》一連斬獲最佳男演員、最佳女演員等大獎,成為最大熱門。

當時,與影帝王景春競爭最佳男演員的候選人之中,有一位古稀之年的老人楊太義,他外貌清瘦,身邊七八歲的小朋友李雲虎,是最佳男配角的候選人。

黑馬電影《過昭關》, “硬核”爺孫還原童年生活 - 陸劇吧

他們飾演《過昭關》里的一對爺孫,一老一少都是首次出演電影。早在2018年第二屆平遙國際電影展,楊太義榮獲最佳男演員。

有人說,老爺子出道即高峰,簡直要逆天。“演”一個農民,楊太義已經做了70多年。

《過昭關》的主角李福長老人是以導演霍猛的爺爺為原型。為還原農村生活故事,導演在拍攝時,幾乎都是採用當地人。

01

河南周口,寧寧被帶到農村爺爺家過暑假,等他媽媽生完小孩,爸爸再來接他回去。

黑馬電影《過昭關》, “硬核”爺孫還原童年生活 - 陸劇吧

隔代人帶孩子,恨不得小心翼翼地捧在手心。發現寧寧牙齒掉了,為了讓牙長得更整齊,爺爺這麼大年紀也要爬上屋頂幫他放好。

爺爺給寧寧洗澡,聽說同學們都到處去旅遊,只有他一個人被關在房子里,好不心疼,於是承諾要帶寧寧去旅遊。

恰好爺爺得知年輕時的朋友韓玉堂病重,便帶着寧寧去三門峽找他,一舉兩得。

第一次出發,爺爺騎的是電動三輪車。可是還沒走多遠,電動車就罷工,爺孫倆只好打道回府,換車!

黑馬電影《過昭關》, “硬核”爺孫還原童年生活 - 陸劇吧

爺爺向堂哥(啞巴爺爺)借了輛燒石油的三輪車,練習了幾回,就又開始旅遊。臨出門前,啞巴爺爺寫了張紙條囑咐他:

你已77歲,不比年輕時

這一路將近千里

山高路遠

切記注意安全!

連電動車開不了長途這個常識都不清楚的老人,卻要帶着孫子去旅行,想想都夠嗆,但是老人卻自信滿滿。

別以為“窮游”是年輕人的專屬,爺爺“窮游”起來才硬核!

路上沒有旅店,爺孫晚上就在三輪車後車廂上湊合。在寧寧的要求下,爺爺給他唱戲:

我好比哀哀長空雁,又好比龍游在淺灘

我好比魚兒吞了針線,我好比波浪中,失舵的船……

看寧寧不怎麼愛聽,爺爺又給他講,這戲裡“伍子胥過昭關”的故事。

楚國伍子胥被楚王追殺,一路出逃,遇到了隱士東皋公。一連幾天,東皋公都沒聯繫伍子胥,使他一夜之間愁白了頭。最後在東皋公的巧妙安排下,伍子胥喬裝過了昭關。

爺爺年輕的時候被打成右派,走投無路,多虧農改朋友的照顧才堅持到現在。

老人想用他的人生經驗告訴寧寧,人生就像伍子胥過昭關一樣——關關難過,也要過。

02

第一關,是不放棄。

寧寧想在河邊釣魚,沒有釣具,爺爺就手工製作了一個釣魚瓶,吸引了一旁釣魚人的注意。

原來他並非本地人,之前和朋友一起來創業,因為創業失敗,朋友想不開自殺,而他也無法面對一切,很久沒有回家。

爺爺聽完後,給他講了啞巴爺爺的故事。啞巴爺爺本來會說話,當年他因為害怕責罵,隨口扯了一句謊,害得他哥挨了他爹的巴掌。他哥脾氣犟,氣不過就自殺了。他爹也在一個月後自殺。

啞巴爺爺愧疚不已,但是哥哥留下了一雙年幼的兒女沒有人照顧,因此他儘力拉扯他們長大,直到現在。

年輕人聽罷,唏噓不已。重新燃起了鬥志,感謝爺爺的故事,還送了寧寧幾塊泡泡糖。

第二關,是信任。

馬路邊停了一輛大貨車,爺爺停下來詢問。原來貨車壞了,司機想去買根皮帶,但一路上都沒有其他人停下。

爺爺把三輪車借給了他,司機回來後,給了寧寧50塊當做感謝費,還搭了他們一程。

三人在路上遇見因為車禍事故而失去家庭支柱的母子,爺爺把50塊錢給了他們,寧寧也學着把泡泡糖給了那個小孩。

司機長年跑車,體驗過很多人情冷暖,對其他人都不信任。但是和爺爺相識後,被這位老人的熱心感動。

第三關,是孤獨。

爺爺向一個養蜂老人問路,老人喉嚨出了問題,用一個電子機器來發聲。這種與農村似乎不太搭的黑科技,一開始還讓寧寧覺得有些害怕。

養蜂老人說,孩子們都搬到城裡,他在家也無聊,不如出來養養蜜蜂。兩位經歷類似的老人,喝着小酒,回憶往事。第二天,養蜂老人還送了一罐晶瑩剔透的蜂蜜。

第四關,是生死。

到三門峽時,爺孫倆因為行車不規範被交警逮住了。最後寧寧的老爸趕了過來處理,還告知一個噩耗,啞巴爺爺已經去世。

爺爺的臉上,仍舊是淡淡的表情。

他的年紀,經歷過太多的生死。同齡人一個個逝去,終究,他也要過那“最後一關”。

他獨自去了三門峽醫院看望老友,老友見了他,淚眼闌珊,也許他們都清楚,兩人都老了,見一面少一面。

03

這部電影成本僅40萬,都是導演找朋友借的。

全片連首正經的背景音樂都沒有,除了農村的蟲鳴鳥叫,就是公路上汽車的轟鳴,還有爺爺唱的那段《過昭關》的戲。

沒有過多的唯美景色,敘事風格也比較單調。

誰曾想,霍猛的“不按套路出牌”,卻成就這部屢屢得獎的電影,記錄下了一幅農村的樸實畫卷。

頹敗的土牆,路上的苞米地,養蜂人,路上隨意搭起來的帳篷,被交警隊驅趕,農村生活的常見場景,成為寧寧眼中的奇異風景。

電影上映後,這個“萬能”爺爺,也勾起了很多人的回憶。

爺爺為寧寧擦臉,扔牙齒,在地里摘西瓜,製作風車,製作釣魚瓶……一幕幕場景,似曾相識。

而最能勾起鄉音的,莫過於電影中純正的河南話。裡面有很多趣味的方言表達,河南人聽來會格外熟悉,也不妨礙外地人看懂。

這部暖心的公路電影,來源於生活。霍猛說:“爺爺在世的時候,我上大學放暑假回去,他說前幾天接到某個人的電話,特別想去看看這個人,但是那時候我們沒在意,也不會陪他去。幾年後,爺爺去世了,如果那時候他真的去會怎麼樣?這個事一直在我腦里生長着,算是一個種子吧。”

簡單樸實的老人李福長,是那一代農村人的縮影,他們沒有太多的奢求,經歷了困苦,更懂得感恩,有熱心腸。

細細體會,能夠感受到爺爺的生活哲理。

“爺爺跟孫子之間有一種生命經驗傳承,可能在小孩長大之後,或者遇到人生艱難的時刻,會想起這一路上的溫暖,支撐他去面對困境。”這也是霍猛想要通過電影表達的。

在短短几天的旅程中,寧寧對爺爺的感情更加深厚,他也會記得爺爺說過的,面對陌生的事物,你越了解就越不會怕,老虎是如此,鬼也是如此。

電影里,除了明顯看到爺孫關係變好之外,也能從細節處觀察到,父子關係也變得更融洽。

爺爺的大道理總是一套一套,但是他並非完人,年輕時也曾犯錯。和寧寧的旅程結束後,爺爺開始反思,並對兒子道歉,小時候不該總打他。

寧寧成為這對成人父子之間溝通的紐帶,兩人的交流也變得更多。

年輕人追尋“詩和遠方”,這部電影卻是找“遠在天邊、又近在遲尺”的故鄉。

當我們進入社會變得成熟,快速地熟悉大人世界的規則,彷彿早就把童年和故鄉的人拋在腦後。我們和老一輩人之間,突然架起了巨大的鴻溝,就像最初的寧寧,覺得老家太過無聊。

旅遊卻像一個催化劑,很容易地就讓人打開心扉,年輕人和老人的溝通變得更頻繁順暢,互相理解更深。

常有人說,旅遊中重要的不是去哪裡,而是和什麼人一起出發。

而你,又想和誰一起去旅遊呢?

參考資料:

1905電影網《<過昭關>導演霍猛:拍一部侯孝賢式的公路片》

《在路上”的歷史印記——<過昭關>導演霍猛訪談》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