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這裡, 明星也免不了機場排隊脫秋褲

電影快訊 1899℃
來這裡, 明星也免不了機場排隊脫秋褲 - 陸劇吧

12月第一天,北京雪後初晴,正在展示北方城市初雪之後特有的凜冽冬景。

而小萬家族一行四人,則在清晨出發,從-4℃的北京飛往28℃的三亞。

在那裡,中國內地最“青春”的電影節——海南島國際電影節正迎接着全國各地的電影人。

來這裡, 明星也免不了機場排隊脫秋褲 - 陸劇吧

三十多度的溫差,讓大批從北向南“遷徙”的電影人都難逃“機場換裝”的遊戲。所以這一天,小萬也成為了三亞鳳凰機場“洗手間排隊脫秋褲”盛況中的一員o(╯□╰)o當然,不止小萬,所有千里迢迢飛來三亞的人,都逃不過這第一道關卡,比如電影節開幕式嘉賓黃覺:

來這裡, 明星也免不了機場排隊脫秋褲 - 陸劇吧

更囧的是,在前往會場的出租車上,司機師傅看着小萬手裡抱着的羽絨服,熱情地告訴我們這是三亞一年中最冷的季節……

作為中國內地最南端的電影節選址,踏出機場,三亞就以她獨有的南洋風情,帶我們走進了那些熟悉的熱帶電影中:挺括的椰樹矗立街邊,投下傘蓋一樣的陰影遮蔽烈日;

陰影里,是成群結隊的小摩托車穿梭街頭,各式頭盔和摩托帶着小萬一秒穿越到《藍色大門》中的台灣街頭;

酒店外兩公里,就是著名景點“椰夢長廊”,平緩柔軟的沙灘和清澈的海水讓這條風景大道成了小萬工作之餘的最佳放鬆場所;

打開外賣軟件(是的,為了工作,小萬根本沒有時間出門覓食QAQ),入目滿是海鮮燒烤,勾着小夥伴們肚裡的饞蟲瘋狂叫囂……

三亞名品-清補涼

當然,這舒適的三亞冬季,也為海南島國際電影節提供了很多其他內地電影節沒有的特色:沙灘紅毯海邊露天開幕式就是其中重要一環。而最大的特色環節,則是海南島國際電影節獨有的——沙灘放映

本次電影節主打“全民放映”主題,除了在主會場紅樹林1+X影院進行放映外,還在海口、瓊海、儋州三個城市放映“全島嘉年華”單元影片。

除此之外,12月2日-7日之間,主辦方還在大東海景區沙灘上搭建沙灘放映點,每晚放映一場“經典重現”單元影片。這是目前國內電影節中唯一的戶外沙灘放映,並向公眾免費開放。

放映首日,活動結束後才趕到大東海沙灘的小萬愣是沒能坐到位置。還未到放映時間,官方提供的200把沙灘椅早已坐滿觀眾,其中不乏互相攙扶而來的老人,和帶着小朋友的父母。

這場景,瞬間讓小萬想到了童年時期家鄉的流動放映隊。聽着海浪,吹着海風,和銀幕上閃動的黑白老電影一起重回一代人的電影記憶,實在是一次美好的經歷。

當然,拉開這夢幻一夜的序幕的,還有映前的大東海景區海上煙花。

作為電影節重頭戲,影片展映當然是小萬個人最期待的環節。畢竟能在大銀幕上看到來自全亞洲甚至全世界的優秀電影,是每個電影人的心愿。

本次電影節展映主陣地

只是因為海南島電影節行程設置過於緊密,多場重要電影的放映都與大師班等活動衝撞,逼迫着影迷忍痛二選一。因此本次電影節,小萬也只在工作間隙見縫插針地看了八部影片。

雖然數量不多,但它們也各有各的精彩和魅力。其中最期待的,自然是平遙影展期間因工作遺憾錯過的《氣球》《拉姆與嘎貝》萬瑪才旦松太加,無疑已經是優秀藏地導演中的第一梯隊。

兩人先後有作品登陸院線(《撞死了一隻羊》和《阿拉姜色》),也讓更多觀眾看到他們備受嘉獎的緣由:雖為藏語電影,但他們都嘗試跳出對藏族和宗教的固有眼光,講述普世的情感羈絆,傳遞平凡人的價值衝突。

新作也一樣,《氣球》借宗教與科學的衝突,映射理性與感性的對撞;《拉姆與嘎貝》則通過一對無法結婚的年輕人,探討過去與未來、世俗與理想的矛盾難題。

好消息是,《氣球》不僅獲得本屆金椰獎最佳影片,還有望明年上映,無緣電影節的觀眾也有機會再入夢幻藏地了。開幕影片《熱氣球飛行家》小萬也沒有錯過。

《萬物理論》之後,“小雀斑”埃迪·雷德梅恩菲麗希緹·瓊斯再度合作傳記片,再現了氣象學家與熱氣球駕駛員合作進行科研性熱氣球飛行的故事。他們的這次飛行,將人類未攜帶氧氣瓶進行的熱氣球旅行高度提升至30000英尺(這一紀錄保持了40年)。

而電影突出的部分,則是上升至30000英尺之後,兩人數次遇到生死攸關的險境,又數次化險為夷的過程。在小萬看來,《熱氣球飛行家》完全可以視作優秀的冒險片,體驗“一邊手心冒汗一邊感嘆科學真偉大”的觀影體驗。

華語片中,還有一部“特殊”的電影在三亞進行了全球首映——武俠片《無名狂》。這部電影是影評人導演李雲波的新作,請來馮小剛監製,圍繞傳奇門派“無名門”講述一個“誰是兇手”的懸疑故事。

看完全片,小萬負責任地講,海報傳遞的攝影和色調,以及預告片中驚鴻一瞥的驚艷配樂,都貫穿全程,帶來了久違的“武俠”感。

但這片最大的特點,是它一部分的拍攝資金是由4475位影迷眾籌而來。影迷自己選擇和投資的電影,怎能不看?除此之外,小宋佳任素汐兩位實力女演員的新片也在這次的展映環節亮相。

前者與朱亞文合作《詩人》,講述一段不接地氣的、瘋魔的愛情。後者為李岷城做綠葉,在《通往春天的列車》中兩人合作呈現“年輕人遠離家鄉”的社會現狀。

《何以為家》導演娜丁·拉巴基則回歸演員職業,在新片《1982》中飾演一位小學老師。同樣關注黎巴嫩政治問題,《1982》選擇以懵懂的小孩子為切入點,無邪童真與戰爭的硝煙構成最殘酷的對比,提醒着觀眾人性的複雜。

除了前面7部劇情片,小萬也觀看了期盼許久的一部“乾貨”紀錄片——《回憶錄:異形起源故事》

這是專為紀念影史科幻經典《異形》上映四十周年而製作。

導演亞歷山大·歐-菲利普(《78/52:希區柯克的洗澡洗》)另闢蹊徑,從《異形》誕生背後的科幻電影史、文學、美術、漫畫、寄生學、神話等角度為我們梳理追溯了“異形”到底從何而來,很長見識。

巧合的是,這八部劇情片/紀錄片都試圖關注我們日常生活之外的故事和細節,帶給觀眾陌生又鮮活的觀感。就像在黑暗中,在銀幕前,體驗兩個小時的平行人生一般,魔幻又精彩。觀影之外,電影節提供的另一大福利便是有機會現場聆聽重量級影人關於幕後創作和人生經驗的分享。

大師嘉年華”單元既是講座,也是聊天,一個半小時的時間,總覺過得太快。

作為此次大師班的唯一華人導演,曾拍出《胭脂扣》《阮玲玉》《藍宇》等名片的關錦鵬分享了他的女性創作視角以及他與女演員合作的過往。

想了解關導,那部自我剖析式的紀錄片《男生女相:華語電影之性別》一定要看;

憶及逝去的老友梅艷芳,關導談到了她當初如何堅持讓張國榮與她搭檔《胭脂扣》,而張國榮“十二少”這個角色曾一度有意讓鄭伊健來演。

關錦鵬擅長發掘女演員潛力,被性感標籤牢牢綁住的邱淑貞也在他的指導下展現了另外的樣子,那就是《愈快樂愈墮落》。

還有張曼玉為準備《阮玲玉》剃掉眉毛以及遺憾沒有幫助鄭秀文很好地演繹《長恨歌》等幕後細節。

伊桑·霍克在出場前,大屏幕上特意播放了24年前《愛在黎明破曉前》中他與朱莉·德爾佩那段經典的相遇戲。

“愛在”三部曲當然是伊桑·霍克此次大師班繞不過的話題,他也回憶了導演林克萊特獨特的拍攝方式——邀請演員參與劇本和導演工作,常態化的即興創作讓他感到壓力不小。

他把“愛在”三部曲與《少年時代》列為人生中非常重要的組成,並且它們的製作近乎是同步的,時間漫長、意義獨特。

伊桑還在現場自曝他非常想拍一部中國的功夫片,笑稱自己可以演個被刺殺的CIA特工之類的,如果可以,那“簡直就是夢想成真”。

說到動作類型,曾執導過《空中監獄》《古墓麗影》《機械師》的好萊塢導演西蒙·韋斯特也坐客大師班。

西蒙表示自己12歲的時候就想拍電影,會省出很多零用錢買錄像帶,職業生涯起點是在英國BBC。對於最擅長的類型,他說“動作電影要有故事性,而不僅是動作場景,永遠將你的主角放在一個中心的位置”。

大家熟悉的《古墓麗影》,其實在選角時安吉麗娜·朱莉並不被製片人看好,而西蒙認定朱莉身上有一種“狂野”和“危險性”,是與角色契合的,最終成就了“勞拉”。

西蒙·韋斯特此次是帶着災難動作新片《天火》來到海南的,女主角正是天王嫂昆凌

從三亞回到北京,也意味着今年內地的大型電影節活動宣告結束。

這一年裡,萬達電影新媒體的夥伴們陸續參與了第九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第二十二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第十三屆First青年電影展、第三屆平遙國際電影展和這次的第二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

北京國際電影節重展映(尤其是影史經典),影迷效應最為集聚;

上海國際電影節是目前唯一的國際A類電影節,展映、競賽兼顧,且上海是中國電影的搖籃,歷史氛圍濃厚;First如其名,初生牛犢、新鮮血液,那裡映照電影的過去更孕育着電影的未來;

深居內陸的平遙坐擁類似於戛納的電影宮環境,純粹、寧靜、舒適;海南,主打海島環境、全民放映和市場展會,只有兩歲,尚有空間,正在路上。

明年,小萬也會與電影,繼續在路上。

最後,小萬附上本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椰獎完整獲獎名單:最佳影片:《氣球》萬瑪才旦

評委會大獎:《大火將至》奧利維爾·拉克謝

最佳導演:王麗娜《第一次的離別》

最佳男演員:松田龍平(《影里》)、塞米·鮑亞吉拉(《一個父親的尋肝之路》)

最佳女演員:索朗旺姆(《氣球》)

最佳編劇獎:梅迪·巴沙衛(《一個父親的尋肝之路》)

最佳技術獎:《白蛇傳·情》

最佳兒童片獎:《1982》

最佳紀錄片獎:《關於愛》

最佳短片獎:《萬物具形》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