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升起的時刻》: 主旋律影片路徑的新開拓

電影快訊 1948℃
《太陽升起的時刻》: 主旋律影片路徑的新開拓 - 陸劇吧

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慶,三部國慶檔上映的獻禮片掀起全民觀影潮。近日,又一部主旋律影片上映,堪稱“三傑”之後的“獻禮片+”。它就是《太陽升起的時刻》。

從電影藝術表現角度,它有新探索新成就,實現了主題大片、劇情大片、視效大片、情感大片的有機統一。從獻禮片繼往開來的角度,它更提供了新路徑。

該片由廣東省委宣傳部、廣東省電影局指導,廣東盛視文化影視有限公司、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集團出品,是廣東省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重點影片。

曾獲“五個一工程”獎、華表獎、金雞獎的國家一級導演安瀾執導,任帥、釋臣偉、藍飛洋、路晨、馬子洛領銜主演,唐國強、劉勁、劉之冰、姜峰、娜仁花等著名演員聯袂出演,主創團隊實力強勁。部隊資深作家張付華和廣東省委宣傳部宣教處調研員陳英聞等創作編劇,劇本經歷十年打磨。

解放戰爭中,渡江戰役後還有三大戰役:衡寶戰役、海南島戰役、西南戰役。本片反映唯一橫跨開國大典的衡寶戰役,也是三者中戰況最激烈的。

“小諸葛”白崇禧縱有青樹坪佔了便宜,還有引以為豪的廣西子弟兵,最終敗在毛澤東主席的大縱深大迂迴戰略。大人物、大場面、大戰略思路不可少,歷史迷和軍事迷可以代入推演。正因為本片是“傳統”的獻禮片題材,拍出新意更難。

縱觀新中國獻禮片歷程、這個國慶檔的獻禮片“三傑”,以及安瀾導演以往的作品,《太陽升起的時刻》創新價值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首先是戰爭場面的創新。這是戰爭題材片的基石。從天津戰役,到渡江戰役,再到青樹坪戰鬥、靈官殿戰鬥,穿插四平戰役,無不打得驚天動地。我軍狙擊手擊斃敵坦克司機、端掉敵指揮所搞電台、鑽到敵坦克里不會開只好破壞掉,都打出了新意。

90分鐘片長共3300多個鏡頭,戰爭鏡頭達2700多個。安瀾導演是“戰爭片專業戶”,他實現了“從戰略布局到戰役指揮,再到戰場決鬥,始終以敬畏的心態去還原戰爭的本來面目”之初衷。本片獲得中國電影基金會頒發的2019年度“國防軍事電影盛典”優秀電影榮譽,實至名歸。

敵方的塑造,也有新意。李宗仁和白崇禧的“李白”交情、白崇禧困獸猶鬥、敵營長為代表的桂軍“鋼七軍”戰鬥力,真實再現。時不時拿出羅盤來算計的張淦,片中是笑點擔當。史上的張淦信風水,但也不是“草包”,一員悍將。能咬強大的四野一口,的確是“硬茬”。惟其真實,更顯勝之不易。

其次是情感戲的創新,青春元素包含在內。情感不僅是戰爭的“調劑”,而是升華了主題,凸顯人性光輝。

我黨“五大書記”、四野首長、國民黨將領、美國特使,都不是主角。主角是尖刀連,從連長到戰士。即使不了解衡寶戰役的人,也知道它的結局是我軍勝利。

在雙方統帥部的謀略較量層面,用“意筆”精要簡化。白崇禧在武漢行營留書“江南百戰地,奉茶陪爾師”,我軍在靈官殿布下大口袋,豪言“開國大典吃餃子!”,廖廖數語皆傳神。

在具體戰役、角色故事層面,則用“工筆”刻畫,愛情、親情、戰友情、團隊榮譽感都生動呈現。文弱的“小眼鏡”淬鍊成男子漢、陳鐵芽兄弟四平失散衡寶戰場重逢、樸實的大憨想拍張照片卻被“騙”了。尖刀連全連執行命令,保護好班長劉三柱,上演中國版“拯救大兵瑞恩”。不同的是,劉母沒有請求部隊送兒子回來,反而強令溜回家的兒子回去。唯一的女性角色、戰場報道員賀小麥為救連長中彈,犧牲前只希望確認“你是喜歡我的”。這些細節,是中國人生命觀、愛情觀、家庭觀的真實反映。

戰爭戲和情感戲巧妙搭配,是本片第三層面的創新:劇情創新。在一部電影里要講一群人的故事,必須高度濃縮,又有衝突轉折。

本片講好了“群戲”,理順了文戲和武戲,“爆點”和“淚點”搭成一出好戲。人物多,交集多,個性鮮明,關係清晰。節奏極快,又張弛得當,既沒有被“爆打”得透不過氣,也沒有被感情戲喧賓奪主。文戲武戲都出彩,互不搶戲,還相互搭台,這在戰爭片中是一大創新。

在充分而自然地鋪墊後,引申到家國主題。戰士們在大戰前夕設計國旗圖案,是他們樸素感情的流露。上了年紀的觀眾會想到《紅岩》里江姐和獄友“綉紅旗”。天安門廣場萬眾歡騰時,戰場上樹起喇叭“直播”。開國大典的禮炮,也是我軍的衝鋒號,犧牲者看不到自己心中的紅旗升起了。全片情緒的最高潮,水到渠成,讓人心潮澎湃又不禁淚下。

電影人祁海就此點評,“引入散文詩電影手法”,“高潮戲的立意和藝術構思有別於其它同類題材影片”,是真正的“史詩片”。用一個並不過時的概念,是革命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結合。

本片最大的創新意義,在於對主旋律獻禮片路徑的開拓。從《開國大典》《大決戰》,到《建國大業》三部曲,再到《我和我的祖國》,獻禮片經過了“偉人化”、“真人化”、“凡人化”三個階段。《我和我的祖國》還“去動作化”和“喜劇化”,這都是可喜進步。

本片主角職務最高者不過連長,也是“凡人化”的體現。但獻禮片不等於要疏遠重大革命歷史題材,相反,更要用好這一寶貴資源,它是國家民族的精神財富。接地氣與高立意並不矛盾。怎樣拍好這類題材,本片提供了新路徑。

時光流逝,歷史越來越遙遠,年輕人難以感同身受,這是認知的規律。另一個角度看,沉澱越久的,也越是歷史的精華。喚起年輕人對歷史的敬仰、與先輩的共鳴,需要電影語言的強刺激,更需要價值觀的引領。信仰、人性、愛情的光芒,永遠都能擊中心靈。在藝術手法上,本片的成功探索:故事化、趨時化、年輕化,可值借鑒。

國慶檔“三傑”之後再看本片,《太陽升起的時刻》就像《我和我的祖國》的前篇,《前夜》的前夜,解釋了林治遠為什麼把升國旗看得比生命還重,“28年革命,兩千萬人犧牲換來的國旗”。它讓新中國隆重慶生的獻禮更加豐富,讓我們的國家認知更加飽滿。

本片正在放映中,各年齡段的人士都值一看,特別推薦年輕人觀影:“革命”的面孔並不刻板,熱血和溫情是永不過時的人生動力。

|鄒高翔

編輯|姬政鵬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