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需要一個科幻電影周?

電影快訊 1872℃

1980年,《珊瑚島上的死光》(以下簡稱《珊瑚島》)作為國內首部科幻電影誕生,儘管技術條件簡陋,但它的出現仍然代表着新時期中國電影對於“科幻”的勇敢嘗試精神,填補了當時國內在科幻電影類型上的空白。

我們為什麼需要一個科幻電影周? - 陸劇吧

近四十年過去後,在今年11月16日首屆藍星球科幻電影周的開幕式上,《珊瑚島》中已經七十七歲的演員喬榛和女主馬軍勤接過 “藍星球·啟明獎”的獎盃——這是一個“遲到”了四十年的獎項,在此之前,國內從未有一個專門的科幻電影獎項給到《珊瑚島》應得的榮譽與肯定。“拍完《珊瑚島》四十年了,我們終於在南京、在‘藍星球’重聚了。”兩位老演員在舞台上對大家分享道。

今年春節檔的爆款國產科幻電影《流浪地球》贏得了超46億的票房成績和超高的觀眾口碑,被稱之為打開中國科幻片大門的開天闢地之作,從那時開始,從業者和觀眾對於國產科幻電影的熱情被點燃,行業對於科幻這一重要電影類型的關注也空前強烈。因此,一個屬於中國本土的科幻電影周的出現顯得恰逢時宜。

也正是由於首屆藍星球科幻電影周的出現,屬於《珊瑚島》和《霹靂貝貝》等年代久遠但不能被忘卻的作品,才得以重新站到被授予榮耀的舞台上的,而在科幻電影周里的論壇、大師班和展映等圍繞着科幻電影的討論、分享和研究,也將在某種程度上成為未來更多、更廣泛的科幻電影從業者“科幻夢”開始的地方。

“山頂上的光”

抵達“藍星球”的第一天,我領到了一張“船票”。藍星球科幻電影周的舉辦地在南京的牛首山景區內,而山裡既沒有江、也沒有海,這讓我對手裡的“船票”一頭霧水。

我們為什麼需要一個科幻電影周? - 陸劇吧

當車子在盤山路上繞着牛首山行駛至山頂後,立在面前的是一座人工搭建的藍色的“穹頂”,從遠處看像浩渺宇宙中的一顆小小星球,而這顆“星球”正是這次科幻電影周開幕式科幻之夜的場館——我突然明白了這張“船票”意義,是宇宙飛船的“船”,我們持票登艙、然後前往那個科幻的“藍星球”。

畢竟,在國內外的優秀科幻電影作品中,宇宙和星球往往是繞不開的元素,因此藍星球科幻電影周的入場設置顯得既新奇又貼合主題。不僅如此,跟很多頒獎典禮、晚會不同,在這顆“星球”的入口處鋪着的是長長的“藍毯”,很多已經對走紅毯這件事並不陌生的電影導演、演員和投資方們,第一次走上了“藍毯”。而這樣的設置,也是作為國內首個科幻電影周的“藍星球”獨一無二的特點。

我們為什麼需要一個科幻電影周? - 陸劇吧

“我一直都有個願望,和別人說起常常被人取笑,但是在這裡我想說給你們聽,我希望當外星人第一次拜訪地球的發布會上,可以由我來擔任主持人。”曾寶儀在開幕式《明天之前》的演講結束時說道。本屆電影周組委會將“藍星球·最具科學精神獎”頒給了騰訊新聞出品的紀錄片《明天之前》,而曾寶儀也作為該片的主創、主持人,獲得了“藍星球·最佳科學影像傳播者”獎。

在這樣一個以科幻電影夢為中心的場合里,曾寶儀“不切實際”的願望獲得了台下觀眾們的掌聲,不管是年邁的演員還是在讀中學的科幻愛好者,亦或是科幻書作家、年輕的新人導演,當這些對科幻電影充滿執着和追逐的人齊聚在“藍星球”里,一切“夢”都變得合情合理——那天晚上牛首山山頂發出的光,也許正是現如今中國科幻電影的希望之光。

中國的科幻電影的本土化

開幕式的第二天,以“中國科幻電影元年啟示錄:全球背景下的東方科幻探索”為題的藍星球的年度論壇也在牛首山景區內展開。來自中國、日本、英國和西班牙的科幻電影人們悉數到場,從論壇的嘉賓陣容來看,這是一場國際化視野的討論。

誠然,相較於作為科幻類型發源地的西方國家,他們更早地進行着科幻的探索與嘗試,並在數十年間給觀眾留下了諸多精彩卓越的科幻作品,在這一點上他們是走在前面的人,但中國的科幻電影除了對已有經驗的學習借鑒之外,從業者們更多地把關鍵詞指向“本土化”。

如何實現國產科幻電影的本土化?

獲獎的是很多剛剛完成自己科幻處女作的年輕導演,而在全國各大電影節、影展的創投環節,他們的作品常常混在故事片、文藝片等眾多類型中,很難被單獨集中地獲得關注。“雖然我的項目還不是很成熟,但拿獎對我來說是前所未有的鼓勵,讓我更加堅定這條路、去拼去磨出真正的科幻作品。”一位新人導演如是說道。

“現在很多中國的文化創意人有很多優秀的年輕人,二三十歲的年輕創作人士也是走在了最前線,去年我和中國的朋友一起合作,來共同製作一部動漫,今後,我們也會不斷的去創作更多的科幻電影、科幻動漫,和中國、歐美的設計師一起交流溝通、一起創造更加精美的作品。”河森正治在論壇的現場如是說道。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