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命年》謝飛最好的作品, 李慧泉的死, 是一個時代的終結

電影快訊 1090℃

“演員和角色融合”是一部電影的最高境界,觀眾能夠因為一個演員認識一部電影是很難得的。尚未成為導演之前,姜文是一個演員,我是從《芙蓉鎮》認識他的,不過這部電影的每個角色都很突出,所以姜文並沒有很顯眼。

《本命年》謝飛最好的作品, 李慧泉的死, 是一個時代的終結 - 陸劇吧

真正讓我見識到他演技的是《本命年》,這部電影由謝飛執導,於1990年上映。對於姜文來說,這是一場屬於他的獨角戲,無論是人物行為還是表情細節,亦或是人物內心活動,姜文都完美詮釋出來了,給人一種他就是那個在社會邊緣遊走的孤獨浪子的感覺。

《本命年》可以說是一部屬於一個與社會割裂的男人的電影,觀眾們或多或少能夠從這個男人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當下的物質社會變化極快,當曾經的情感體系崩塌的時候,無論是生活底氣還是精神支柱都被席捲而走。

越長大越孤獨,也不知是因為時代變化快還是自己在原地踏步。行走在路上,迷失了自我的同時也找不到前進的方向。所以在看《本命年》的時候,會有一種感同身受的凄涼感。或許,我們終究會成為李慧泉,可能是自己不才,也可能是時代變化太快。

《本命年》謝飛最好的作品, 李慧泉的死, 是一個時代的終結 - 陸劇吧

時代太快,情懷跟不上。《本命年》是根據《黑的雪》改編的,1990年柏林電影節上,該作品斬獲了當年的銀熊獎,除了劇本的紮實,導演的理解和姜文的演技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

在這部電影中,開頭是手持攝像機的跟拍方式,李慧泉背着大背包,由黑暗走向光明。色調的變化和場景的安排都暗示着李慧泉的人生有一個新的開始,但電影的整體色調偏暗,給人的感覺很壓抑,發展的時代和李慧泉彷彿不在一條線上。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是一個正在變化的時期,但對於剛滿刑釋放的李慧泉來講,這種變化是難以適應的。自己至今單身,母親又去世,哥們也被判無期,時代變化了又也這樣,和自己毫無關係。儘管片警和鄰居大媽一直幫襯着,但是對李慧泉來講,能夠過上正常人的生活已經成了奢望。

整部電影中的故事都是圍繞李慧泉展開的,導演並沒有刻意去呈現時代的發展。這樣的好處就是,李慧泉最純粹的性格特徵以及他對時代的不適應感完整呈現了出來。

《本命年》謝飛最好的作品, 李慧泉的死, 是一個時代的終結 - 陸劇吧

李慧泉大多數時候都是自己一個人,他是一個典型的處在社會邊緣的人物。與其說他被變化的時代給拋棄了,不如講是因為他固守着往日的情懷。李慧泉沒有徹底和這個社會決裂,也沒有和這個社會展開對抗。

發展到結尾,所以負面情緒都被推上了極點,此時的李慧泉彷彿只有死亡這一條路可以走。最後,李慧泉按着流血的肚子逆着人流前進,和開頭差不多,但是方向是反的,這次的李慧泉要從光明沖向黑暗。

至此,時代和情懷被分割,李慧泉懷揣着舊時情懷,跟不上時代,只能堅守自我,死在了1989的夜晚,或者對於他來說是種解脫吧!

電影的核心滲透着人文精神。導演在拍《本命年》這部電影的時候,對李慧泉是充滿同情的。我想,導演之所以沒有呈現時代的發展,無非是在給李慧泉機會,想讓他在發展的時代中實現自我救贖。

鄰居大媽的出現,歌女的出現,都是李慧泉救贖的機會,可是他選擇了逃避,一次次錯失機會。這些提示都在透漏着人文關懷的精神經神,導演用旁觀者的姿態,記錄李慧泉的生活,沒有指責時代,也沒有指責李慧泉。

整部電影都透漏着人文精神,李慧泉遊走在時代邊緣,悲劇背後折射出了生活哲理:我們無法左右時代的發展,但是可以左右自己的命運。

我們先不痛斥時代,細品生活細節,試圖將最初的情懷融入當下的社會,並且隨着新時代的發展豐富情懷。

《本命年》說的是人,所以細想一下,在時代發展中,李慧泉命運如此悲慘,究其根本,核心是人,而非時代,想必這才是電影想要表達的。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