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挪威影視,你能想到什麼?
是長達134小時的全世界最長無間斷電視劇直播?
還是每年聖誕下午三點準時收看同一部迪士尼老卡通片的“老”傳統?
這個瀰漫著無聊氣息的刻板印象,幾年前,被一部名為《SKAM》的青春劇徹底終結了。
SKAM在挪威語中意為:羞恥。
一開始,是挪威國家廣播電視台(NRK)主要面向青少年的(NRK P3)第三頻道推出的青春教育小網劇。
播出方式極其創新。
《SKAM》有個專門的網站,頁面類似社交網站主頁。
頁面上有時間流,會不定時地更新視頻片段,這就是劇情。
劇中時間線,和觀眾的時間線完全重合,彷彿亂入真人秀現場。
到了周五,小視頻會匯總成新的一集。
每集的時長都很自由,從十幾分鐘到一小時都有,完全打破了固定時長帶來的敘事套路。
不僅如此,劇中人物還擁有真實的社交網絡賬號,官網上會同步角色們的互動,你甚至可以get到他們的同款表情包。
總之,這劇里的角色,跟你認識的一群網友沒啥區別。
你可以時刻關注他們的動態,看到他們最真實的生活。
形式上的創新,不是《SKAM》的全部。
創新的背後,藏着的是這部劇的導演監編劇——尤莉婭·安德姆,一位極其負責的女性對青少年的關懷。
為什麼要用這樣的形式做青春教育片?
——因為,沒有人喜歡被高高在上地說教。
尤莉婭·安德姆在拍攝前,諮詢了許多心理專家,並通過半年的走訪,了解挪威中學生的夢想、信仰、痛苦及恐懼。
這使得,角色們的表現非常行雲流水又十分日常,沒有半點做作的劇本痕迹,讓信息的傳遞變得非常自然。
而信息的傳遞,也就是“教育”的傳遞。
《羞恥》之所以名為“羞恥”,是因為,它敢於呈現挪威青少年最真實的樣子。
充滿困惑和壓力的親密關係、校園霸凌、信仰、歧視、父母的失職……(此處省略許多敏感詞……)
不管是大眾眼中的正面還是負面,是“陽光向上”還是“頹廢墮落”。
《羞恥》既不單純向主流價值觀唱頌歌,也不生硬譴責犯錯的孩子們,而是用一個故事,一些遭遇和交流,去解開一個孩子的困惑。
“教育”的目的,在“直視”的尊重中,在無言的默契中,自然而然地達到了。
以最火的第三季為例。
主角高二學生Isak,在別人眼裡,是一個撩妹狂魔。
誰也不知道,在內心深處,他是個對同性戀者有歧視思想的深櫃。
他對自己的取向,對親密關係,對同性戀者的看法,充滿了困惑。
這一切,在他遇見另一位主角Even後,面臨著必須解開的壓力。
互相偷瞄1.gif
互相偷瞄2.gif
Isak無法接受自己的取向,並不是因為他覺得異性戀高人一等。
他在意的,是人們對這一群體的刻板印象——
翹蘭花指,娘娘腔,等等等等。
Isak抗拒被貼上刻板印象的標籤,而這,也是深櫃們很有代表性的一個想法。
但Isak一個出櫃的朋友告訴他——
那些穿緊身衣,塗睫毛膏,勇於出去為自己的權益鬥爭的人,是那些即使被恫嚇着,被憎惡着,也一直站出來,聲明自己的立場的人。
他們有的甚至被毆打,被殺害,這樣做不是因為他們想要標新立異,而是寧願死也不遠隱藏真實的自己。
信仰宗教的同桌Sana,也從自己的信仰出發,告訴Isak——
仇恨並非來源於宗教信仰,而是來源於恐懼。
因為,她的信仰告訴她的是,眾生平等。
在他們的幫助下,Isak真正認識了自己的內心,也弄清楚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正如劇中所說的,每個人都是一座島嶼,唯一一座通往其他島嶼的橋樑,就是語言。
就算在挪威,出櫃也不是件容易的事。Isak向父母出櫃的短信很淚目,點開大圖收穫愛。
這一季,有一個很有趣的細節。
出櫃之前,Isak的柜子總是很難打開。
出櫃之後,卻輕而易舉的打開了,簡單到他自己都不敢相信。
這樣的隱喻,劇中比比皆是。
《SKAM》有多火?
丹麥媒體稱,“是《羞恥》讓挪威第一次顯得這麼酷”。
在冰島,有很多粉絲紛紛表示,受到《羞恥》的影響,自己準備開始學習挪威語。
挪威首相埃娜·索爾伯格(Erna Solberg)表示,自己的孩子在家也看它。
挪威王儲妃梅特(Mette-Marit)的大兒子,還跑去第二季末尾跑了一回龍套。
在中國,你可以在嗶哩嗶哩動畫網站(B站)上,搜出無數中國粉絲為愛發電的自製小視頻。
挪威原版全部看完僅僅是標配,看完8國版本的大有人在。
是的,挪威原版播出後成為北歐現象級爆款,各歐美國家紛紛入股,法國、意大利、德國、美國、荷蘭、西班牙、比利時,都拍出了自己的版本。
這其中,又以法國意大利兩版人氣最高。
來來來,絕美意大利小姐姐了解一下——
迷死人的法國小哥哥真的不看看嗎——
德國的孩子們也好可愛啊——
入坑不虧啊朋友們!
最後,劇主要送一句劇中的台詞給大家。
生活就在眼前。
別人家的青春也好,自己家的青春也好;
青春也好,青春不再也好……
抓住眼前的日子,好好生活,是劇主想送給所有人的祝福。
你看,這最後的黑屏,屏幕上映現出的,不就是現在的你。
責任編輯: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