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能幫華納反超漫威么?

電影快訊 1622℃

截止到發稿日,《小丑》的全球票房已破10億美元。如果按照“利潤率”來計算的話,《小丑》是影史上最賺錢的漫改電影。

製作成本6350萬美元,票房收入是製作成本的15.7倍。當然,這裡並不包括影片的宣發費用。

《小丑》能幫華納反超漫威么? - 陸劇吧

在此之前,這個記錄一直由1994年的《變相怪傑》保持着,該片當年投入2300萬美元,票房收入3.5億美元,利潤率高達15.26倍。在漫改電影中,“最賺錢”的電影前三位此前是《毒液》(製作成本9000萬美元,票房收入8.54億美元)、蒂姆·伯頓版版《蝙蝠俠》(製作成本3500萬美元,票房收入4.11億美元)、《死侍》(製作成本(5800萬美元,票房收入7.83億美元)

《小丑》票房破10億美元,它就成為了影史製作成本最低的10億電影,此前這個記錄由《侏羅紀公園》保持。

據外媒稱,《小丑》純利潤將會超過5億美元,可能連華納兄弟自己都沒想過自從威尼斯電影節開始,《小丑》竟然如此順風順水。

華納兄弟已經把《小丑》“沖奧”做進今年頒獎季的頭等大事,連公關海報都已經做好了,目標最佳影片,以傑昆·菲尼克斯在片中的表現,奶一個影帝,也未嘗不可。

《小丑》能幫華納反超漫威么? - 陸劇吧

筆者的一個朋友看完就說,終於看到一個超越希斯·萊傑的小丑形象。筆者給心中歷代小丑形象排了個序,傑昆·菲尼克斯=希斯·萊傑(《蝙蝠俠:黑暗騎士》)>傑克·尼克爾森(1989版《蝙蝠俠》)>傑瑞德·萊托(《自殺小隊》)>卡梅隆·莫納漢(《哥譚》)>凱撒·羅梅羅(1966電視劇版《蝙蝠俠》)。

傑昆·菲尼克斯這版小丑有沒有超過希斯·萊傑版本的小丑,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可以肯定的是,兩者各有千秋,《小丑》是傑昆·菲尼克斯的獨角戲;在以蝙蝠俠為主角的《蝙蝠俠:黑暗騎士》中,希斯·萊傑在與貝爾的對手戲中佔盡上風,奧斯卡最佳男配實至名歸。

既然可以拿《小丑》跟超英片中的天花板《蝙蝠俠:黑暗騎士》作比較,那麼一個問題就出現了,DC何時才能反超漫威,說實話,這個問題是DC粉們心中長久的痛,更是DC粉與漫威粉撕逼時最忌憚的死穴。

那麼,華納能不能憑藉《小丑》吹起反超漫威的號角呢?

《小丑》能幫華納反超漫威么? - 陸劇吧

DC還需要宇宙么?

這件事困擾了華納很久,眼看着漫威憑藉自己的宇宙賺得盆滿缽滿,它不可能不着急。這也是為什麼華納會拿《正義聯盟》匆忙應戰,意圖通過《正義聯盟》打通DC宇宙。

打仗最忌諱什麼?中途換將。為了模仿《復仇者聯盟》,華納不惜找來喬斯·韋登接替扎克·施奈德進行影片的補拍工作。就算韋登拍過前兩部“復仇者聯盟”,但兩個風格完全不同的導演怎麼可能捏在一塊,結果大家已經知道了。

這些年,華納並不是沒努力過,從《超人:鋼鐵之軀》到《雷霆沙贊!》,DC電影宇宙上映了7部電影,只有《海王》的全球票房過了10億美元,不可謂不慘。

當華納醒悟過來的時候,漫威宇宙已經完全了第一階段的部署,進入了第二階段。DC一味地想套用漫威的模式,在“後漫威”的超英片版圖裡用漫威的方式擊敗漫威。如果模仿得好,DC也不是沒有可能分一杯羹,這幾年華納的操作,堪稱迷惑行為大賞。

華納缺少一個像凱文·費奇這樣的靈魂人物,而對創作的過度干涉,也催生出了像《自殺小隊》《正義聯盟》這樣的失敗作品。對於DC宇宙也不能報以完全否定的態度,《神奇女俠》與《海王》就是模仿漫威模式的成功試驗品,摒棄了黑暗、嚴肅的路線,向著漫威的輕鬆風格靠攏。

《小丑》的誕生很可能讓華納繼續《海王》這樣的傳統超英片的路線之外,再開闢出一條新路線。

DC一定要靠打造宇宙才能追趕漫威么?《小丑》證明單部超英片同樣有利可圖,導演托德·菲利普斯當初籌劃《小丑》的時候,就想拍一個不同的故事,一個角色研究式的漫改電影。

《小丑》與DC宇宙宇宙並沒有關係,這也給了它很大的自由度。導演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來創作小丑的起源,就像片中小丑跟布魯斯·韋恩差點就成了同父異母的兄弟,而布魯斯·韋恩的父親則變成了一個剝削窮人的企業家。

《小丑》探討了“惡”形成的原因,大家心中無法無天的小丑身上倒增添了幾分悲劇色彩。這部電影名義上是一部超英片,實際上可以看做是一部文藝片。沒有動作場面。更沒有特效,拿《小丑》對標“黑暗騎士”,倒不如去對標馬丁·斯科塞斯的《喜劇之王》,因為二者的敘事結構實在太像,而《喜劇之王》中的羅伯特·德尼羅還出演了《小丑》。

能拍出這樣一部電影,除了感謝托德·菲利普斯,更要感謝影片背後的華納。

其實,這也不是華納第一次冒險了。

漫威不敢的,華納敢

大家對於華納的超英片一直都是很矛盾的態度,一方面是華納高層經常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但另一方面是華納的超英片確實要比漫威這種“大數據”電影更像電影。

華納會給導演機會去完成他們心中的超英片,支持這些導演去冒險。不得不提的一個人,就是諾蘭。2004年華納決定重啟“蝙蝠俠”系列的時候,找到了34歲的克里斯托弗·諾蘭,諾蘭也沒讓華納失望,“黑暗騎士”三部曲獲得巨大成功,三部的全球票房總和超過23億美元。第二部《蝙蝠俠:黑暗騎士》在第81屆奧斯卡金像獎拿到了最佳男配角和最佳音效剪輯,開了超英片的先河,比漫威的《黑豹》早了整整10年。

諾蘭從“黑暗騎士”三部曲開始,就成了諾神。如果華納沒找諾蘭,可能也就不會有後來的“扎導”扎克·施奈德,扎導繼承了“黑暗騎士”三部曲黑暗、嚴肅的敘事風格,更是影響了華納隨後的一系列超英片。

扎導執導的《守望者》應該是最被低估的超英片,該片探討了超級英雄的存在意義。當他們淪為政府工具的時候,超級英雄還是英雄么?

扎導對於DC電影宇宙的失敗,確實也難辭其咎。在漫威將它的英雄日常生活化的時候,華納與扎克·施奈德卻讓DC超級英雄更加神化。也難怪羅素兄弟曾經說過,DC英雄過於強大,讓人難以產生共鳴。

在這裡全盤否定扎導,有些過河拆橋之嫌。畢竟托德·菲利普斯走的依然是諾蘭、扎導曾經走過的路。

托德·菲利普斯在接受《帝國》雜誌採訪時說,在2016年他的前作《軍火販》洛杉磯首映禮後的聚會上,他向華納的高層提出了拍《小丑》的想法。

華納高層就讓托德·菲利普斯先去寫劇本,華納高層很喜歡這個劇本,隨後《小丑》就立項了。

托德·菲利普斯在威尼斯電影節的頒獎禮上感謝了華納對他的信任,“我要感謝華納兄弟和DC走出了他們的舒適區,肯為我這部電影冒很大的風險。”

為什麼《小丑》如此成功?

《小丑》不但讓華納走出了舒適區,同樣讓反派英雄片走出了舒適區。說到這個類型,《毒液》不得不提,中國18.71億元、全球8.5億美元的票房,說明同質化越來越嚴重的超英片需要注入新鮮元素,現在的觀眾已經對於“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的口號產生了審美疲勞,而反類型超英片正好可以填補空白。

在R級的《小丑》面前,PG-13的《毒液》實在人畜無害,這樣的影片分級也限制了電影的發揮空間,這也是為什麼《毒液》口碑很低的重要原因。

而《小丑》的分級是R級,這也讓影片在損失一部分觀眾的同時,擁有了更高的自由度,當然,也更加血腥。

只要看過這部電影的朋友,就明白這部電影是多麼“危險”,尤其是政治環境愈加趨於保守的美國,影片所帶有的煽動性。

在當下,“民粹主義”是一個熱詞,托德·菲利普斯通過《小丑》點出了美國社會中貧富懸殊引發的階級矛盾,以及右傾走向。

曾經的“美國夢”,換來的是《小丑》里美國夢碎,這也是亞瑟最終變為小丑的重要原因之一。圍繞着這個原因,現實中產生了對立的兩種聲音,一邊是《小丑》太危險、太煽動,監製教壞小孩子;一邊是小丑之所以成為小丑的根本原因是社會不公所致。

《小丑》已經超越了超英片的範疇,更像是一則當代寓言。它走的比“黑暗騎士”更遠,“黑暗騎士”講的是在極端環境下對於人性的考驗,到底該犧牲誰;《小丑》講的是這種人性考驗背後的社會機制,《小丑》以及小丑都是這個時代的產物。

《小丑》的成功有其偶然性,因為它借到了時勢的東風,引發了社會上廣泛的討論;再者,作為第一部拿過“三大”大獎的影片也會激起人們的好奇心。

至於《小丑》會不會讓華納有機會翻盤漫威,答案應該是否的。一邊是《小丑》這樣的個案,一邊是漫威多年的精心布局,至少短期華納還不具備扳倒漫威的能力。

但是未來誰有說得准呢,只要華納不再有迷惑行為,一點一點縮小差距是有可能的。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