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奉俊昊的最新力作《寄生虫》,由于为韩国电影收获了第一座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大奖,而一时间如同黄袍加身,立马化身神作,各路吹捧,多数影评或多或少都带有过度解读,甚至是错误解读。而鲜有的几篇挑毛病的评价,也显然是为了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并没有挑出真正的毛病。
《寄生虫》
关于《寄生虫》的细节以及一些隐喻,太多影评人去挖掘了,基本已经一览无余,小编也有一些自己的认识,但今天不想去执着于这些细节,而想去思考应该如何看待《寄生虫》这一部电影呢?这部被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认同的电影伟大在何处呢?最后再探讨一下被多数人曲解的“寄生虫”的意涵。
一、客观展示韩国(应该不止于韩国)贫富不同阶级二元对比。
几经思考,将“二元对立”改为“二元对比”。这就是这部电影最伟大的地方。以往同类现实主义电影往往同情一方、丑化一方,总有褒贬,即使试图客观去反映的贫富不同阶级的电影,最终或多或少掺杂上主观情感。其实贫与富并无直接矛盾,更无谁好谁坏不分。而《寄生虫》在奉俊昊这样一位较真的导演执导之下,试图完全客观的不加褒贬的反应这种不同生活状态的存在。
上流社会
朴先生夫妇依靠自己的能力,身居大宅,过着几乎无忧无虑的生活,崇拜美国货,他们表面有着这个阶层应该有的素养,笑容可掬,佣人几乎对于二位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但他们的和善是有限度的,在超过自己限度时便会表现出不悦。甚至他们很虚伪,自恃高雅之下,也会在沙发上上演上一秒还被他们极度反感的苟且之事。朴先生会对金司机嘴上说着不测试他的开车技术,却自己拿着咖啡看他转弯是否够稳;朴先生妻子会在给基宇家教费时从本来给赫敏的家教费里抽出几张,然后对基宇说,物价涨了,给的工资比赫敏还要高;朴先生妻子会在自己车里脱掉鞋子,将赤足放在前排座椅背上,而在朋友和老公面前的优雅不在。甚至为朴先生招来杀身之祸的对于底层气味的厌恶,也只能说是一种本能反应。
底层社会
基泽一家四口也不能说不努力: 母亲忠淑曾经是链球亚军,而这并没能改编她的生活;基泽曾经开了台湾的那个蛋糕店,只是亏了,但说明他也在努力;儿子基宇参加了四次高考,而现在还在坚持考试;基婷虽无特别交代,但应该也是在尽力。努力挣扎的结果是他们依然生活在那个狭窄闭塞、肮脏不堪的地下室,这也是为什么父亲基泽对儿子说:没有计划是最好的。这就如同有人说,没有希望就没有失望。贫者愈贫的现实让他已经只能苟且,而无力去反抗。一家人通过欺骗的手段进入朴先生家里,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是生活所迫。而在关键时刻显示出他们本质的善良,如雨夜放前佣人进来,开爬梯时还担心地下室的二位饿肚子,基宇搬着石头下去行凶时看到女的状态还禁不住担心,等等。
《寄生虫》
前佣人靠偷窃朴先生家食物养着自己的丈夫,却妄称都是用自己的工资;在基泽一家放他们进去以后心怀感念,而在获取基泽一家秘密后又会换了一副嘴脸。前佣人的丈夫寄生在朴先生家地下室,而对朴先生满心崇敬,而他也曾经开了那家台湾蛋糕店,失败后欠下高利贷而落魄,地下室桌上摆满的书籍显示着他也曾经不是这么不堪。
《寄生虫》
电影几近客观的展示着这样不同阶层的人,有好有坏,也就是没好没坏、没褒没贬,他们都像是寄生虫一样,寄生在这个社会的不同阶层,做着自己本分的事,只为了生存,只是贫与富生存方式有别。
若是不是那块石头带来的所谓的好运,让底层的人不合适的踏进了上层的豪宅,他们也许相安无事,各自过活。但毕竟踏进去了,一切本来正常的事情贫与富的鸿沟之下贫与富产生了化学反应,孕育出了矛盾,尤其是触动了底层之人本已平静的心,使之欲望复现,荣辱产生,从而导致了悲剧的结果。这一过程的证据有很多:本来窗口撒尿不会理会,却因进入豪宅而搬起石头去收拾这个人;从悠闲惬意的生活在一场暴雨之下重新回到不堪的地下生活,父亲基泽面色便一直凝重,甚至在和朴先生扮演印第安人时谈起朴先生爱着妻子都是在故意挑衅一样。
贫与富的阶级二元对比,几乎是全球化的问题,也就是《寄生虫》所反映的问题是放之于四海皆准的问题,甚至放之于古今皆准的问题。
二、用极致的商业形式讲述最深刻的现实,将娱乐性与艺术性紧密融合。
商业与艺术向来是水火不容,很难兼顾,而十分偏好艺术电影的戛纳国家电影节却将金棕榈大奖给了《寄生虫》这样一部商业气息浓厚的电影,只是因为浓厚的商业气息下是同样深刻的现实。如何定义《寄生虫》的类型呢?《寄生虫》杂揉了黑色喜剧片、惊悚片、现实主义艺术电影等多种类型,换做一般的导演最后呈现的结果多数会是不伦不类、四不像,而奉俊昊却做到了融合却依然和谐,可以说,一个没心没肺的人会可以看到这部电影表面的精彩,一个心思细腻的人可以看到这部电影表面之下的深刻,但他们都会第一时间说这是一部好电影。水与火的不容,是因为多数人的功力不够,而一个修为已久的导演却可以做到水与火和谐共生,并不突兀。只此一点,《寄生虫》都配得起金棕榈大奖。
《寄生虫》
《寄生虫》就是这么一部伟大的电影,而一部电影既然冠名为“寄生虫”,那么谁才是电影里所反映的寄生虫呢?一般人的理解多为:基泽一家四口以及前佣人夫妇寄生在朴先生夫妻生活中,怪不得香港、台湾分别将这部电影翻译为:《上流寄生族》、《寄生上流》。其实本电影的英文名为:《Parasite》,Parasite意为:寄生虫。可见大陆的翻译还是比较准确,也反映出导演奉俊昊并不想指明谁寄生于谁,而只是想客观反应多层次的寄生生活。而导演本尊在采访时也说过,上流社会也可以说是寄生虫(大意如此,原话自己去查)。所以小编对于谁是寄生虫的理解可以从两方面去理解:
一、更多的具体的寄生关系。比如,朴先生夫人寄生于朴先生,所以才会对朴先生的话言听计从,而无自己主见;前佣人与她的丈夫相互寄生,没有丈夫前佣人无法过活,才会心甘情愿养着他,而丈夫寄生于她,苟且在地下室。
二、从宏观方面来说,上流社会与下层社会的互为寄生。下层社会的寄生颇为容易理解,不再累述。上流社会一样寄生于下层社会,他们虽然有着过人之处,从而收获巨额财富,但依然逃不脱寄生于下层社会,离开佣人,朴先生夫妻饭也吃不好,衣服也会放到有味,一个星期后,家里变成垃圾场,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缺失,无法过活。
《寄生虫》
以上仅是个人浅见,若有不同理解可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