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少年的你》说的是霸凌? 不, 说的是奋不顾身的爱情

电影快讯 1221℃

你以为《少年的你》说的是霸凌?不,说的是奋不顾身的爱情

没有一个少年能活着走出那个残酷的夏天,也没有几次爱情可以这么奋不顾身,一往无前。

无论电影里如何设定陈念、小北判刑与坐牢,那两个少年和他们奋不顾身的爱情都埋藏在了残酷的夏天。

你以为《少年的你》说的是霸凌? 不, 说的是奋不顾身的爱情 - 陆剧吧

《少年的你》,爆了!像“药神”一样,成为国庆后这个几乎真空档期的现象级电影。现象级电影很重要的一个标志就是让绝大部分观众对照自身处境产生共情。看完《少年的你》,青少年会联想到自己的同学、老师、友情、学业与爱情;成年人看了会回忆自己或者身边人曾受到的霸凌,会共情中年生计艰难以及原生家庭、子女陪伴等社会问题;粉丝会尖叫爱豆可以流量与演技两开花;还有小说原著是否原生态问题,各层面讨论层出不穷证明了这是一部有诸多角度可以讨论的电影。

找了半天找一个暂时没看到写过一个切入点,讨论一下电影里奋不顾身的爱情吧。

“为你爱,为你死,为你活”,是中国传统语境里关于爱情一个很重要的母题。千年以来,在这片土地上,爱情自由一直是一件非常稀有的奢侈品,国人能够拥有自由择偶权不过百年。中国传统文学作品里本身关于爱情的题材也就那么几个,几乎都是悲剧题材。从孟姜女到《孔雀东南飞》,从《梁山伯与祝英台》到林黛玉到贾宝玉之恋,无一不是凄美的,用生命献祭的。也证明了在这个文化语境里生之难,爱之艰。也给人留下了一种真爱必定要配死亡的定式思维。而在西方文化里,以生命献祭爱情的故事罗密欧与朱丽叶以后大概就泰坦尼克号了。

在电影里,陈念与小北的爱情,从联手反抗霸凌进阶到到共同对抗体制,经过层层重压,淬炼的越发熠熠生辉,自生光华。

电影里并没有这样设计小北真死的念头,但传达出了小北愿意为陈念去死这样的态度。而陈念接受小北的牺牲并不是为了自私的活下去完成自己的梦想,而且给了小北完成爱情献祭的机会。唯此,小北才可以从污浊的阴沟里完成几乎不可能的升华。

也许小北的言行是混混,但通过对爱情的忠贞他的灵魂淬炼的格外纯净,这才是我们这么喜欢这个角色的原因。因为每一个人都曾经向往为了爱情奋不顾身一跃,完成自己心灵的升华。但我们大部分人最终选择了苟活,继续拖着沉重的肉身。所以,这种为爱生为爱死为爱彼此成全的情节虽然老套,但必定屡试不爽,这种爱情与生命双重悲剧美虽然传统老套,但令人无力抗拒。生命与爱情的鲜花刚刚绽放,就要凋谢,银幕上的陈念和小北为生之难而哭,银幕下观众同样男默女泪,必定是想自己那段年少无疾而终的爱情。

下面让我们复盘一下陈念与小北的爱情时间轴,这场那么这一场奋不顾身的爱情到底是如何发生的,好学生陈念如何与小混混小北从形同陌路到生死相许。

表面上看,陈念和小北是校内与社会,两个不同圈层的人,似乎没有什么机会相遇。其实他们的相遇看似偶然,实则必然。陈念虽然在白天时间活动空间局限于校内,但校外家长看管无力造成真空,就有了机会认识小北这样的同样没有监护人照管的孩子。即使遇见的不是小北也会是小东小南小西。所以,目前的社会现实就是,有条件的家庭基本对孩子进行接送到校门口,点到点的接送与看管。如果家长没有财力与精力,看管不到位,自然会有校门口的小混混接管你的孩子。

陈念和小北最初相遇还是有一丁点阶层差的,差距是由家庭关爱造成的。陈念单亲家庭经济窘迫,妈妈也是生活失败者,但妈妈在形式上多少还可以给予点杯水车薪的关爱。这种关爱在风平浪静的情况下做出的心理支撑勉强可以平衡,可一遇见风吹草动,需要更强有力支援的时候,仅仅靠妈妈遥远的爱是无法帮助陈念应对现实的重压的。这种情况下,陈念也就必然倒向了有时间和精力陪伴她的小北。

现实中不一定是贫穷的小北,也有可能是富裕的大哥。发生在我身边真实的例子就是,父母失婚的高中女孩,周末与假期不愿意回父亲家也不愿意回母亲家,住在网上认识的已婚大哥哥给她租的房子里,直到高中毕业考上大学父母都不知道。好歹没有闹出人命,女孩子天资也算好,平安考上大学与大哥哥分手。

未成年的孩子如果得不到家人在精神和物质上的足够支持,必然会滑向能够给她帮助的人。也许那个帮助的人从世俗观点看很不堪,但那也是孩子手边仅有的能够到的稻草。总之,在各种外因的促进下,陈念与小北的必然和相遇,并同病相怜互相依靠的相爱了。

整部电影可以以魏莱的死为分界线,分为校园霸凌部分与逃避侦察破案部分。

校园霸凌部分是催生陈念与小北爱情的因,这一部分的爱情是那种青涩的,羞怯的,互相试探,互相拒绝的朦胧爱情阶段,带着青春爱情特有的香甜。

但是随着魏莱的死,青涩的爱情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迅速变得成熟,苦涩。就像经过淘洗烤制的咖啡,苦涩而香甜。

电影里没有对共同犯罪部分进行描述,但对于任何常人解决这样的生死问题,都是艰难的考量与抉择。两个人只能保全一个,保全谁?如何决择?在此导演给了一个非常经典的中国式答案,地位相对卑微的小北为了保全所爱的人,牺牲自己。这里也投射了曾国祥导演所说的那种香港电影里古惑仔的义气情结。古惑仔的很多兄弟情从浓烈程度讲不次于爱情。

有些讨论说从细节严谨角度分析,审讯的时候,不可能两个人在互相不通气的情况下做出一致的回答反应。个人认为,这部电影并不是特别严谨的犯罪推理电影,进入电影后半段,公安开始破案侦查开始,主题就已经从霸凌转向青年人如何逃离困境了。

陈念和小北经过一个阶段的感情发展,二人价值观已经统一,就是:这个阴沟的世界里,能逃出一个是一个,能保一个人无案底零瑕疵算一个。电影里对小北的生计来源交待不清楚,但肯定不仅仅是倒手机。去库房结钱那一次,以及配合辨认强奸犯那次,已经指向小北是个不仅一次进过公安局的“社会人”。这种情况下,现实的选择就是,口供一致,保证陈念可以做一个正常人。

电影情节因为众所周知的波折套了一层又一层,但导演的主要意图通过脑补还原还是能大致推演出来的。有一处情节个人认为草蛇灰线,包含了更残酷的野心。就是高考成绩出来,郑义在陈念家门口试探的那一段。假如郑义说的小北已成年了是真的,该怎么办?目前没有任何信息支持小北成年说,但是从两个小人儿哭的泪眼婆娑,每每相见生离死别的样子,很怀疑是导演一念之仁,不忍将电影做的太虐心。其实现实中是大概率的事情,因为这部电影,社会舆论对修改刑事责任年龄的呼吁甚嚣尘上,在此,只想说一句,请让子弹多飞一会儿,让尘埃稍微落落地。

关于演员表演部分,两个主角周冬雨与易烊千玺的表演自然不用多说,可以说经受住了观众最严苛的考验,难得的是几位配角都全员演技在线。几个戏份多的霸凌小花演的都挺灵。但更让人惊艳与唏嘘的则是吴越、黄觉与尹昉。

惊艳的是这几个人的表演相对于他们之前的功力都上了一个台阶,唏嘘的是,这几位在年轻当打的时候都是以高颜值,有气质取胜,真是岁月催人老催人老啊。吴越虽然担任过诸多电视剧的主角,但这次她彻底放弃了外貌包袱,沉浸成一位真正的中年妈妈。这个妈妈普通、贫穷,没有太大能力也不会科学的爱孩子。絮絮叨叨,忙于求生,状态比颜丙燕在《万箭穿心》里还要好一丢丢。陈念给妈妈染发的情节太接地气了,有哪个女孩子没有妈妈染过头发呢。一边染发,一边絮叨家计,就是最真实的母女生态。如果吴越继续保持这样的表演感觉,中年妇女演技生态榜,必然有她的姓名。

另一个放下包袱的是黄觉,黄觉近几年影视作品多了一点,这次包袱放下的最彻底。要知道再过去,黄觉,耿乐和廖丹都是文艺小生那一挂的。过去他们几个的姿态都是无论钱多钱少,戏份多与少,范儿必须有。哪怕是在《师父》里黄觉饰演佩角也是军服笔挺,帅气逼人。这次变成很佛的发福油腻警察大叔,沉稳又老道,观看相当舒适。其实(老)小生变大叔的动作,耿乐已经抢先一步在《嘉年华》里做了。但是耿乐演的爸爸依然是不着四六的艺术中年,比这次的黄觉差远了。

再一个就是扮演青年警察的尹昉了,前几年尹昉曾经以接近鲜肉形象主演崔健导演的电影《蓝色骨头》,可以理解为崔健版《芳华》里的黄轩那个角色。真正的男主戏份,可惜电影太小众影响不大。再之后,更年轻的鲜肉滚滚而来,尹昉没再担任过主角。更年轻的鲜肉已经开始抢占地盘,留给尹昉这样的小生未成名小生的机会不多了。

关于女警王力,演员谢欣桐资料不多,个人认为是电影里最脸谱化的一个角色。虽然角色承担着对尹昉扮演的郑易的纠错功能,但如果说郑易的警察是稍微有人情味的国家机器,那么女警角色就是抹去那一丝温情的政治正确者。目前绝大大部分影视形象里的女警形象都是模式化,脸谱化,负面的。

她们大部分剪着短发或者留着马尾,虽然外表干练利落,但一到紧要关头就思维简单,易怒,暴躁,还擅长人民群众想象中的擒拿格斗。为了对比突出男警的机智勇敢,她们大部分时候都是扮演猪队友的角色,不得不说,对女警形象的矮化令我相当愤怒。当然,让女性承担暴力机器任务在形象塑造上本身就是一个悖论。虽然也有《警花燕子》《过年回家》这样的女警主题作品,但总体上女警群体没有一个到位的形象。刁亦男的短片《女警》从孤独疏离角度侧写,也没有特别好的效果。这个其实也不遗憾,这个群体太小了,希望以后影视作品中的女警哪怕不做主角也不要被设计成无脑猪队友形象。

标签: 电影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