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5月26号的凌晨,韩国类型片导演奉俊昊的新作《寄生虫》,以九位评委全票通过的必胜姿态,拿下了韩国首个金棕榈大奖。
结合去年获得金棕榈大奖的《小偷家族》来看,不难得出“用小人物故事讲社会阶层问题”越来越符合时代口味的结论。
前段时间,几乎整个国内互联网都在讨论这部电影的成功之处。甚至因为某大V在围脖写长文吐槽个人生活时cue到“地铁味儿”,直接引发了舆论的二次发酵。
一时之间,“地铁味儿到底是什么味道”成了互联网热门问题。这个问题出现之后所串联出的阶层划分、阶级差距、社会苦难等等,也都被大众热烈讨论着。
选择在这波狂潮渐渐平息之后交出这份影评,一方面是想在大部分人都已经看过电影的情况下将可探讨的部分放大,另一方面也是想在经过舆论足够的发酵之后,大家能用更客观的眼光去回看这部作品。
比起内地版译名,台版译名《寄生上流》可能更直观地表述了这部影片所讲述的故事:
住在半地下的金基泽(宋康昊 饰)一家,父母无业、子女失学,靠给披萨店折外卖盒赚一点微薄的生活费。
机缘巧合下,长子基宇借着朋友敏赫的关系,得到了去朴社长家做家教的机会。
用伪造的名牌大学文凭和扎实的学习功底,基宇用“凯文”的名字,成功敲开了上流社会的门。
(也打开了朴社长大女儿多蕙的心门)然后,其他家人也都被他接连安插进了朴社长家。
有艺术天赋的妹妹基婷,化名杰西卡成了朴社长小儿子多颂的美术老师。
爸爸基泽和妈妈忠淑,分别取代了朴家原本的司机和管家。一家四口在朴社长家装作互不认识的样子,各自工作。
成功的寄生生活给金家带来了很大改变,也许再坚持一段时间,他们就能凭着四口人的薪水搬离半地下,让基婷和基宇重新上学。
只要他们不要越界。
影片的后半段正因为这条警戒线的动摇,从一部喜剧片急转直下成了惊悚片。
一向谨守着界限感的金家人,在朴社长一家外出露营后,把那根警戒线彻底放松了下来。
基宇躺在多惠的床上看多惠的日记,基婷在浴缸里悠闲地泡着澡,
全家人开香槟吃牛肉,在草坪上笑着玩游戏。
然后,被基宇、基婷设计挤兑走的前管家文光冒雨回来了。
忠淑按下开门键的一刻,意味着真正寄生虫的登场。
如果说半地下的金基泽一家,是刚找到宿主不久的寄生虫。那么住在地下室的文光丈夫,则是寄生已久的真正寄生虫。
家庭影集、书本衣物、杯盘碗筷,文光夫妇的所有生活相关物品都在这座房子无人知晓的地下室里。
他们寄宿在地下,真诚地感谢着宿主朴社长的恩惠,像真正虔诚的寄生虫一样每天用摩斯密码敲击玄关吊灯的开关,传递对朴社长的感恩。
两个寄生家庭正因相互要挟而对峙冲突时,宿主回归了。露营计划有变,朴社长一家只好折返而回。
“寄生虫们”就像忠淑在电影前段时说的那样,像蟑螂一样鼠窜四散。
原本看似和谐的“寄生者与宿主”关系,在这场戏后彻底变成了富人与穷人两个阶层的对立关系。
只因基泽一家躲在茶几下时,听到了朴社长对他们的评价,“很懂事,知道不要越线,但身上那股地铁味还是会越线啊”。
那股笼在金家四口身上的“地铁味儿”,是生活在半地下的味道,是躲在暗处没有阳光的味道,是为生活汲汲营营却依然如同蝼蚁般的味道。
朴社长可以轻巧提起那令人生厌的气味后,在宽敞的沙发上享受一次性爱,然后看着在院子里快乐露营的儿子沉沉睡去。
金司机一家却要顶着暴雨仓皇而逃,一路顺流向下,回到自己破败的真实生活中去。
这份差距当然本就是客观存在的,我们无权指摘朴社长的优越感。
可让人很容易产生共鸣的,大概就是金司机因此而生出的“蝼蚁的自尊心”吧。
所以第二天,在跟着朴夫人为多颂的生日会筹备了一天后,在被半强迫地戴上印第安装扮后,在眼睁睁看着子女受伤倒下后,
基泽终于被朴社长那下意识地对地铁味的嫌弃戳痛,举起了扑杀的刀。
导演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过,故事最初的灵感起源于2013年,最初他是想以对称的方式描写两个家庭的生活。
但在下笔之后却发现穷的家庭更有内容、更值得关注,穷人的悲剧,才是《寄生虫》的核心主题。
在片尾中基宇的想象里,他将不断奋斗,直到买下这个原属于朴社长的豪宅。
为了避罪躲在地下室成为新的寄生虫的父亲,到时候就可以堂堂正正地走上来,拥抱美好的生活。
可事实上那是不可能的,以现在韩国的人均收入去计算的话,基宇大概需要奋斗547年才可能买下那栋房子。
这是他无力改变的悲剧,而这种无力和悲伤的情绪,就是奉俊昊想探讨的。
影片送入戛纳影展后,评委们曾在提起《寄生虫》时说过:“电影就是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良心”,这个原词为“social consciousness”的词组也许有些难以理解。
但其实奉俊昊早已借由金司机一家的口,把很多现实世界里的贫富阶层真相说了出来。
“不是虽然有钱但却善良,而是因为有钱,所以善良。”
“钱就是熨斗,把褶皱全给烫平了。”
“大家都好帅气啊,即使临时被叫来,也还是很从容。”
(各字幕组翻译版本略有不同)这些点缀着影片的金句,是基宇和忠淑看过无数生活真相后才能咂摸出的人生之味啊。
老实讲,即使现在评分略有回落,跌下了9分档,可我们仍不可否认《寄生虫》是一部很成功的作品。
它有着商业类型片的范式框架和反转意外,不断向剧中人丢进的刺激和加注的情节,也让剧情一路跌宕抓人。
能圈住观众的另一个关键是,在做好商业类型片的基础上,它也有着充分的艺术表达:
朴社长家明亮整洁,过去的路是一层层向上的阶梯。
金家灰暗脏乱,回去的路是一路向下。
暴雨过后,朴社长家的院子雨后天晴,大家在阳光绿草中迎来了崭新的一天。
金司机一家,却在灾民集结的喧嚣体育馆里仓皇醒来。
一场暴雨可以将穷人的家庭冲刷荡平,也可以把富人的庭院洗刷地更美好。
正是这些看似客观平行的表达,让穷人的悲剧更尖刻、更戳人了。
当然,影片也有很多为人诟病的不足之处。
比如最引发争议的问题:富人怎么可能那么傻?穷人的孩子怎么会那么聪明?
其实我倒认为这并不是一个需要较真的问题,从这个问题上升到“影片对观众不够真诚”更是大可不必。
这个电影充满了很多有寓意或荒诞的情节设计,不妨就把它看作一个寓言式的故事。
故事的细节真假不重要,故事给你的触动和感受,才是最真的。
反倒正基于此,让我对于结局有了一些疑惑。
是不是一定要因为是类型片,就要为了给观众最强烈的触动和感受,而在堆叠情绪时去尽力做到极致呢?
金基泽出于羞耻心和自尊心选择杀掉站在另一阶层的朴社长真的有足够的驱动力吗?人物悲剧命运的必然性,必须要借此佐证吗?
当然,这只是我在数次复盘自己的观后感后的一些想法,并不是我们今天主要想写的。
但还是希望这样一部精彩的作品,能够给我们更多维多层次的思考。
(基宇在这里说了和敏赫一样的话敏赫这个角色究竟意味着什么?带着奇石而来的他,到底对基宇来说是怎样的存在?)影片没有在结尾为观众立下什么论断,它只是坦诚地记录了一个寓言故事,我们从中看到的不只是贫富差距、穷人悲剧,还有父权的力量、阶级的固化等等。
即使已经知道故事的走向和结局,回看时还是会发现很多隐藏的细节,比如朴社长说老管家“什么都好,就是吃太多”。
奉俊昊导演说:“希望(《寄生虫》)是部让大家看完之后会有很多想法的电影”,我想他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