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你妈,我不管你谁管你?”
“妈,我已经是个成年人了,不需要你再包办一切。”
一段简单的对话, 道出了大多数父母的心声和子女的无奈。
今年大年初一,作为徐峥“囧系列”喜剧片之一的《囧妈》,在字节跳动旗下APP全网上映。
徐峥,作为中国顶尖的喜剧片导演,一直以来以风趣的剧情和精湛的对白功底深受大家喜爱。
但在《囧妈》中,一反过去简单诙谐的题材,讲述的却是一段笑中带泪的家庭故事。
故事主要讲述的是徐伊万(徐峥饰)和张璐(袁泉饰)闹离婚,在企业产品的知识产权上争执不休。为了搅黄张璐的生意,徐伊万准备前往美国与张璐当面对质。
然而在阴差阳错之下,却上了母亲卢小花(黄梅莹饰)由北京开往莫斯科的火车。
一路上徐伊万和母亲的亲情纠葛,和张璐的斗智斗勇,还有陪母亲圆梦红星大剧院的三条线索相互交织,共同构建起了电影的全貌。
作为“囧系列”喜剧片,《囧妈》继承了过去《人在囧途》、《泰囧》等片的叙事风格,以多个小故事为载体,向观众缓缓道来;再加上徐峥本人的口碑影响,是一部故事下限合格的影片。
然而上映至今,豆瓣评分只有5.9,这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一、虎头蛇尾,囧的是观众
单从剧情上来看,《囧妈》还算说得过去,但也仅仅只是说得过去的水平。
从徐伊万刚上火车不想搭理母亲开始,直到最后母子二人的矛盾解除,故事性以及起承转合,该有的都有了。
如果将它作为春节打发时间的作品,那自然是可以的;但如果要细细推敲,则存在不少说不通的地方。
在影片的前三十分钟,连环套式的剧情,诙谐有趣的情节,让人不断捧腹:
徐伊万为了阻止妻子获得美国订单,遥控自己表弟暗中破坏,却偷鸡不成蚀把米,不但自己上错了车,表弟还差点被抓进监狱;
一边满脑子的商战,一边却在敷衍着母亲的照顾,像极了现在三四十岁的人们。
但自三十分钟往后,这种体验却越来越少,甚至让人有些迷茫。而转变的开始,便是徐伊万从火车上认识了娜塔莎。
娜塔莎是一个俄罗斯女孩,听闻男友出轨后,正处于失恋的低迷期,和徐伊万相互倾诉着自己的过去,并扬言要有一段新开始。
当娜塔莎进入观众视线的时候,许多人都以为她是剧情的一个重要推手,二人看起来相似的经历似乎在预示着一段新感情的展开。
可剧情仿佛在和我们开一个巨大的玩笑,到站后娜塔莎下车,见到了前男友,二人竟然奇迹般地用三两句话就和好了?实在是让人费解。
在接下来的剧情中,徐伊万则是被困在了火车车尾的车厢外,还差点因为爬火车车顶掉出去。直到第二天火车进站,才进入厢内,引发了一段和母亲的争吵,开始新的剧情。
从娜塔莎离开起,到徐伊万和母亲闹矛盾为止,这一段剧情显得非常突兀;虽然有徐峥搞笑地表演,但是就整体故事性而言,却是一个断档。
机械式的小故事结尾,除了引导剧情外,并没有其他作用,甚至让人觉得前面的铺垫都是在浪费时间。
除了情景转换时比较明显的瑕疵外,还有每个故事内部逻辑存在的一些问题。最为典型的场景在于徐伊万背着妈妈卢小花,在冰面上赶火车的那一场戏。
一望无际的冰河,湛蓝的天空,远处浓浓的苏维埃风格的火车站,再加上精湛的摄影,很容易引人入胜。
但是正当我们为母子俩赶不上火车而惋惜时,徐伊万一句“我们可以飞过去”着实让人看得有点疑惑。
哪里来的热气球?!前面整个剧情一点铺垫都没有,平白无故飞来一群热气球,竟然还有人愿意载着他们母女俩倒着飞的。最后一看,原来是个硬核APP广告。
二、爱与家庭,交织的矛盾
《囧妈》出场人物不多,在短短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对人物的塑造可以说喜忧参半。
一方面,作为主角的母子二人,承载着故事的内核,在万千中国家庭关系中,看到了几乎每个人的影子。
另一方面,作为配角的其他人物,则略有一丝“工具人”的意思。
徐伊万,这个中年小老板,在经历了家庭事业双重打击之后,变得疲惫不堪。
他像极了在父母面前永远叛逆,长不大的我们:对母亲的关怀感到厌烦。
“讨厌母亲在打电话时给他不断塞东西吃,睡觉时嫌弃妈妈打呼噜踢腿的烦躁,甚至不愿和母亲拍游客照,保持十米远的距离。”
卢小花,典型的中国家长。作为母亲,严格管控着徐伊万的生活:
认为下午三到五点是上厕所的最佳时间,就给伊万强行灌下大量的水;
觉得手机玩多了会得老年痴呆,便阻止伊万碰手机,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
甚至在徐伊万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打电话给张璐,随意干涉二人的夫妻生活;
......
矛盾就这么一点一滴地积累着,一轮轮地争吵,无奈,妥协,冷战,伤害着父母,也伤害了我们自己。
而这些矛盾的根源,来自于中国数千年来“父母本强,子女本弱”的中国式家庭教育。
父母永远是对的,作为子女要听从父母;往小了说,叫做“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往大了说,则是“孝”文化中,长幼尊卑那一套等级观念的封建残余。
因此,阻碍年轻人与父母之间沟通、交流甚至爱地表达的最大障碍,不是所谓的“代沟”,而是控制欲。
在了解了这样一层关系之后,我们再来看母子俩的情感纠葛,就变得非常好理解。
卢小花,一个出生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老大妈,深受那个时代的影响:
喜欢苏联文化,害怕孤独,追求集体主义价值,所以宁愿担上被骗的风险,也愿意和自己的老姐妹们一起,去莫斯科红星大剧院圆梦;所以在影片开头,会看起来很固执地要求徐伊万陪她一起坐火车去。
当然,也是因为父母本强,子女本弱的家庭观念,卢小花会在熊出没的那一段戏里,奋不顾身地扑向棕熊,希望为自己的儿子赢得一线生机。
在这一刻,母爱的光辉战胜了恐惧的本能,徐峥不失时机地展现出了中国传统母亲的伟大,完成了对卢小花这一主角矛盾体的双重塑造,达到了人物的升华。
而张璐这个角色,在影片中虽然出现的次数不多,但却是主角徐伊万的一面镜子。
因为只有通过她,我们才能了解到徐伊万内心地真实想法,也是借由她口,才能进一步推动剧情。
“你心里住着一个幻想出来的妻子,她应该喜欢什么,讨厌什么,该怎么说话,你全都设定好了。”影片开头简短的对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二人婚姻问题的关键。
在这之后,每一次徐伊万内心情感的变化,都通过短信或电话的方式在与张璐的沟通中得到表现。
人物虽不完美,却尽职尽责地完成了使命。
接下来的几个主要人物,一个是娜塔莎(欧丽娅饰),一个是列车员(贾冰饰),他们的出场时间不算少,但却没有达到应有的影视效果。
娜塔莎,本应该是起到转折效应的人物,却在过场之后仿佛没出现过一样,烟消云散了。
当时的徐伊万面临双重打击,需要一个能帮助他重振精神的存在:一样的失恋,一样的低落,娜塔莎非常符合“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人设,二人应当携手共渡难关。
但很可惜,剧情并没有往这方面发展,最直观的表现在车尾扔戒指那场戏中,徐伊万挣扎半天,还是放弃了扔掉戒指,所以在他心中,仍旧放不下张璐。
接着娜塔莎就离开了,如果说花大量笔墨在娜塔莎身上,仅仅是为了映衬徐伊万内心的痛苦与纠结这样一种简单效果,略感不值。
至于列车员,在影片放映时,本以为是一个如《人在囧途》、《泰囧》里王宝强式的,起到“捧哏”效果的人物,可以作为一个伏笔贯穿整部喜剧。
可看到最后却发现,列车员只是一个单纯的负责吐槽和搞笑的角色。
但是,如果需要喜剧效果,为何不多塑造一些角色,营造出欢乐氛围,而是单单将剧情集合在这样一个,没有深度的列车员身上?
三、商业运作,尴尬的处境
《囧妈》打着喜剧片的名号,实则是讲述家庭观念,爱与亲情的故事。
因为管得太多,母亲和儿子关系变得极差,因为不懂理解,夫妻二人形同陌路。
也是因为爱,年过花甲的母亲能为儿子挡下饿熊的袭击,也是因为爱,形同陌路的夫妻却为各自留下了最后一丝的底线。
毕竟,爱不是控制和索取,爱是接纳和尊重。
片子立意很美好,深度也不小;但是,《囧妈》评分低的最大一个问题,便是用了错误的形式表现题材。
这是一部“囧系列”影片,它的原生基调是街头快餐文化,是年轻人捧着爆米花,在影院里边看边笑,打发时间的一种娱乐方式。
可是,我们在《囧妈》里看到的是什么?是发人深思的故事内涵,以及需要细细品味的现实经历。
换言之,喜剧片的外衣下包裹着一个文艺片的内在。巨大的表里差异,给了观众错误的心理期待,这才是问题本质所在。
众所周知,文艺片和喜剧片是两类完全不同,特色各异甚至截然相反的两类片子,二者不可兼得。
倘若非要结合起来,那最终做出来的形式只能是画虎不似反类犬。上文所提到的无论是剧情,还是人物身上的痛点,都是这一矛盾的具象表现。
总得来说,《囧妈》是导演徐峥一次还算及格的转型尝试,至少保持了他个人的口碑和“囧系列”电影的大体风格,作为商业化运作电影,豆瓣给《囧妈》打5.9分,是个非常合理的分数。
却也因为商业化,徐峥在受众和内涵之间极力地希望保持平衡,无形地为他的创作套上了一层枷锁。
但我相信,如果有朝一日徐峥愿意沉下心,拍一部他喜欢的文艺片,一定会非常好看。
四、《囧妈》免费看,是好是坏?
说完影片本身,我们把视线转向外部,也就是《囧妈》的宣发上。
在一开始官宣的时候,定档上映的时间是大年初一,作为春节档电影呈献给观众,后来徐峥开先河将电影提档到年三十,惹来不少争议。
因为武汉疫情,为安全着想,春节档电影全部撤档。然而,网爆欢喜传媒将《囧妈》版权以6.3亿元的价格出售给了字节跳动公司,经调查后属实,一时间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
抖音、今日头条等平台免费首播,在特殊时期确实是一个对广大观众的利好消息,既省去了电影票钱,又帮人们打发了闲居在家的无聊时间。
作为消费者,面对着疫情来袭,头条给大家免费送上了这样一份大礼,无论于情于理都应该感谢字节跳动公司的努力。
通过与欢喜传媒的强强联合,达到了制片方、发行方以及观众的三赢局面。尤其是徐峥,6.3亿的价格出售了这样一部成本只有2亿左右的片子,可谓是赚得盆满钵溢。
可欢喜传媒公司也在电影行业开了一个“坏头”。首先需要知道的是,中国每年的电影票房仅仅只有600多亿,产业规模非常小。本就是一个弱势产业,却有人依旧不遵守行业规则,通过走捷径的方式赚取利益。
其次,就长远来看,一旦开了线上APP放映电影的头,无疑是给了电影制作者们找到了一条退路——“即使粗制滥造,也能换个方式躺着把钱挣了。”
没有了院线真刀真枪的拼票房、拼口碑,那中国影视行业之路还能走得长远吗?
去年好不容易有一部《流浪地球》开了中国工业化电影制作的先河,现如今又要退回原点甚至还不如从前了吗?
但凡是对一个行业的颠覆性活动,无外乎从两个方面罢了——外部的革新与内部的破坏。
马云的阿里巴巴对零售行业进行颠覆,改变了千万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并帮助成千上万的小企业走得更远,这是革新,是生产力进步的表现。
而欢喜传媒此举,只是单方面破坏了行业规则,攫取利益,对行业本身的进步起不到任何作用,甚至是倒退。
可能这次欢喜传媒成功了,但下次或许就没那么好运了。毕竟,成功除了个人的奋斗,还要考虑历史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