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团被调侃“行走的丐帮”,问题是费用没少花,娃只学到了忍耐

八卦 1544℃

曾经有一句名言,被称为“文艺青年必备”:读书和旅行,灵魂和身体总有一个在路上。其实这跟我们老祖宗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一个意思。

很多生活在艰苦条件下的80后、90后,或许体验过儿时对着课本插图想入非非的感觉。祖国大好河山那么多,但因为家境有限,只能看着图片想象。

后来发现,原来那些条件好的家庭,很支持学生出门旅行。随着经济水平的共同提升,旅行社里“随着课本旅游”的路线受到欢迎。现在还有个新玩意,叫研学。

研学团被调侃“行走的丐帮”,问题是费用没少花,娃只学到了忍耐 - 陆剧吧

炎炎烈日下顶着太阳集体在景区前等门票,午餐时连桌子也没有,拿着盒饭、馒头蹲在公共椅子上凑合。不但如此,稍微一个不注意,还可能被老师骂。

你没听错,这就是不少研学团的体验。暑期期间是学生们出门旅游学习的好机会。但当代家长往往都有自己的工作要忙,请假可不是那么随意的。

研学团被调侃“行走的丐帮”,问题是费用没少花,娃只学到了忍耐 - 陆剧吧

再加上人生地不熟,研学团既能带学生出游,又以教育为目标。它的火热确实存在道理。可起初,家长们给学生报名,不是希望她们有个好的体验吗?

不知什么原因,研学开始变味了。笔者在网上刷到不少曝光的网友,看到学生们旅途中的状态,真是叫人心疼啊。起初网友调侃成“行走的丐帮”。

研学团被调侃“行走的丐帮”,问题是费用没少花,娃只学到了忍耐 - 陆剧吧

尤其是北京等热门地的厌学团,本来以爱国教育为名,实际上更像是“苦难教育”。烈日下站了半小时,才被老师告知“需要预约、进不去了”。

为省点油费和停车费,让同学们徒步很远,美其名曰“体验长征的辛苦”。这样的解释真令人哭笑不得。就连报名时说好的“烤鸭套餐”,也找借口变成普通的盒饭。

研学团被调侃“行走的丐帮”,问题是费用没少花,娃只学到了忍耐 - 陆剧吧

参加研学团的学员,费用没少交,可是含金量高的景点一个没去成、可口的饭菜也不保证。有人还曝光,一些所谓的“老师”,根本谈不上做教育行业。

家长不在身边,娃的年龄又缺少反抗之力,这种带队的“老师”便肆无忌惮地推搡、责骂学生。还可以理直气壮地讲:研学就别想当少爷。把强词夺理发挥得很好,学生体验的意义就是学忍吗?

(研学团的老师说谎)

研学团被调侃“行走的丐帮”,问题是费用没少花,娃只学到了忍耐 - 陆剧吧

研学团的爆火跟许多因素有关。起初它只是少数家庭的选择。但现在可以说五花八门,各种形式和费用标准都有。

南开大学一位女教授是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她坦言:研学已经成为很多家长炫耀和攀比的方式。在大家眼里,这是家庭实力的象征,也是重视教育的表现。

研学团被调侃“行走的丐帮”,问题是费用没少花,娃只学到了忍耐 - 陆剧吧

但如果没有好好了解就盲目报名,最后很可能是花钱让别人“免费打骂”自己的学生。现在这个行业还缺乏足够的规范。本质上或许不是教育,而是披着学习外衣的旅游业。

大家想象一下,成年人参加旅游团尚且可能被导游欺负。学生单独出去,又会什么样?而且安全方面,也同样存在隐患。报名时业务员说的,真能保证吗?

研学团被调侃“行走的丐帮”,问题是费用没少花,娃只学到了忍耐 - 陆剧吧

比如NASA夏令营,学生们要去美国,穿着宇航员的衣服体验模拟太空舱。一周时间就要花费7到10万。这还仅仅是名义上的。

到那边保不齐还有需要额外花的开销。别说大多数普通工薪层,一些做生意的家长也未必舍得让学生花这么多钱出去“见世面”。

去趟NASA夏令营就代表以后有望成为宇航员吗?当然不可能。而且老外授课的内容和形式,跟我们国内差别极大,往往更喜欢以宏观和随意的形式搞培训。

研学团被调侃“行走的丐帮”,问题是费用没少花,娃只学到了忍耐 - 陆剧吧

能不能学到多少有用的知识,都很难说。这种出国研学,大多也就是带学生去一些看上去高端的场合。制造一种学生从小接触过大人物、去过好地方的感觉。

能力普遍的家长,就算想攀比,通常也有心无力吧。而且,针对让学生报名去吃苦这件事,显然两种家庭本就没必要一致。

研学团被调侃“行走的丐帮”,问题是费用没少花,娃只学到了忍耐 - 陆剧吧

就像《变形记》一样,人家送二代吃苦是希望他们尽快成熟起来,确实是改造。而我们普通家庭的娃,跟着我们就意味着以后有很多苦头要吃,何必在这基础上还要制造困难呢?

【话题】你如何看待研学团呢?

标签: 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