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真的?AI制作的电影要上映了
从编剧罢工到各种换脸,ai似乎提高了电影生产力,但也带来争议。关于ai的讨论还没定论,第一部ai制作的原创长篇电影却已准备就绪,即将登陆大银幕。近日,ai生成的原创电影《生成式ai实施领域》(generaidoscope)释出了一支预告。影片包含三个独立故事,剧本由乙一、兽根刚、山田洋辉三位日本导演操刀,画面、声音以及配乐都由ai生成,计划2024年年内在日本院线上映。其实认真回顾一下,这已经不是生成式ai第一次挑战故事长片了。今年稍早时候的3月6日,一部名为《我们的终结者2重制版》(our t2 remake)的ai电影在洛杉矶举办了首映礼。这部电影以备受影迷追捧的《终结者2》为蓝本进行改编,由50位创作者使用各种不同的ai工具接力完成。原作中致力于毁灭人类,统治地球的人工智能反派“天网”被改编成了当下领跑人工智能开发的openai,影片杂烩了大量风格各异的影像,融入/搬运了诸多无厘头的桥段和角色。当然,这部充满恶搞风格的ai重制电影并不是以艺术创作为第一导向的,它更像是一场行为艺术,目的是以最直观的影像,来探讨人工智能参与电影制作的可能性和局限性。而在制作上来看,它也是基于原版电影内容的“重制”,而算不上ai的“原创”。但从《我们的终结者2重制版》到《生成式ai实施领域》,从基础的构图、光影、色彩各方面的协调,到对不同画风的模仿和重现,ai所生成的静态图像已经越来越向人类审美靠拢。而也正是得益于这些技术进步,ai也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影视作品制作的各个领域。比如剧集《大唐狄公案》借助ai还原了文献古籍中的唐代建筑群,其中使用的ai数字建筑接近2万个;科幻短片《星绪》尝试将ai绘图引入虚拟拍摄,为真人实拍和ai场景的交互提供了新思路。同样迎来技术升级的还有影视音乐的创作,借助ai音乐生成工具,只需输入音乐风格、歌词内容、音色等关键词,就能快速生成带有歌词和节拍的乐曲片段。《星球大战外传:侠盗一号》的导演加里斯·爱德华斯为新作《ai创世者》配乐时曾尝试使用ai来模仿配乐大师汉斯·季默的风格进行创作。虽然剧组最终还是请来了汉斯·季默本人,但ai试验也获得了不错的结果:即使远不足以媲美大师,但人工智能已经展现出接近行业平均水平的不俗创作力。《我们的终结者2重制版》则将原版人气角色用ai形式重现:施瓦辛格饰演的t-800,琳达·汉密尔顿饰演的萨拉·康纳,爱德华·福隆饰演的小约翰……在ai技术的加持下,克隆出这样的数字孪生体变得更简单易行。当年李安的《双子杀手》的特效团队为了制造一个年轻版的威尔·史密斯,对演员进行了三次全身扫描建模,甚至细化到了口腔和牙齿,仅逐帧动作捕捉就花费了2年时间。去年的《夺宝奇兵5》用ai重现了哈里森·福特更年轻的容貌,而前段时间的《传说》则用ai“生成”了27岁的成龙,不过也引来争议。与工序复杂、一帧帧打磨的《双子杀手》相比,ai重换新颜的呈现效果差距还是比较明显,但ai加入之后制作效率的显著提升却是不容置疑的。但省时省力并非影视创作唯一的追求,这也是为什么ai的使用在目前依然充满了争议。《流浪地球2》利用ai制作了20岁出头的吴京,也用ai修复了李雪健老师年轻的声音,基本能被大家接受,没有什么吐槽;但漫威的《秘密入侵》采用ai制作的片头则遭到了“抹黑创作”的指责,因为正处好莱坞编剧罢工风潮而陷入非议。《我们的终结者2重制版》顶多算是静态图片拼凑而成的ppt电影,几乎没有调度和运镜可言,更不必说满足剧情长片对逻辑深度和叙事艺术的追求。但技术的限制只是一个方面,这甚至是ai面临的最小限制,新的ai工具的迭代远比我们想象得更快,《我们的终结者2重制版》还未上映,其使用的ai创作工具就已经落后版本。ai+电影落地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恰恰在虚拟空间之外。首先,是ai侵权问题。无论是大公司层面的版权之争,还是deepfake随意换脸带来的个人隐私和肖像权侵害,至今已经成为存在广泛争议的领域。另一方面,利用ai带来的竞争和生态恶化也让不少从业者“危机感十足”,好莱坞在去年经历了两次大罢工,其核心除了薪资矛盾外,被ai抢走饭碗的焦虑也是一股很重要的推力。我们现如今在网络上或许能看到无数ai“整活儿”和恶搞,从最初根据关键词文生视频或图生视频,到如今可以“扩写”视频,ai的潜能的确让人惊叹,但作为一种技术工具,ai距离取代人类进行原创创作,依然还有很远的道路要走。有研究机构预测,大模型训练将在2026年至2032年间消耗完所有可用数据。而人类独有的想象力和从广阔世界中汲取灵感的能力则无穷无尽,这种不依赖数据的内在创造力暂时是ai难以比拟的。而对于电影来说,无论是《我们的终结者2重制版》还是《生成式ai实施领域》,更多依然是作为带给我们灵感和新鲜感的方式,而不是目的。毕竟在电影这个领域中,最重要的从来不是画面和特效,而是故事、创意与人文。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