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乌尔善,拍过《封神》和《寻龙诀》,堪称“中国民俗文化改编第一人”;原著《一人之下》,深刻诠释了儒释道等中国文化,是当之无愧的“国漫巅峰”。
第一:主观层面,作为追更多年的原著粉,我实在很难想象,谁能演好夏禾,演好宝儿姐。
第二:客观层面,《一人之下》虽是国漫巅峰,质量比肩《火影忍者》,但确实极难改编。
老二次元都知道,一部热血奇幻类的动漫,无论原著多么好,只要改编成电影,几乎都会很尴尬。《七龙珠》《死神》《圣斗士星矢》《进击的巨人》《jojo的奇妙冒险》……
在我印象中,就这一类型的动漫而言,国内外还没有及格(6分)的电影改编案例(《浪客剑心》等写实类动漫不包括在内)。
9.8神作《进击的巨人》,改编电影后变成了4.7的烂片
这是因为,热血奇幻类的动漫,通常设定都比较夸张,并且高度脱离现实。
而那种高度脱离现实的夸张情绪,一旦由真人表达出来,就会显得格外中二,甚至很像神经病。换句话讲,当动漫里,鸣人高喊“我要当火影!”、路飞高喊“我要成为海贼王!”时,我们会很燃,很热血。
但电影中,如果有真人高喊“我要当总统!”、“我要成为话事人!”,我们就会很尴尬,觉得他像一个神经病。
奇幻动漫,是一种艺术情境;真人电影,是另一种艺术情境。
如果负责改编的电影人,找不到用电影手法来体现动漫情境的准确方式,那他就只能照猫画虎,拍出滑稽的劣品。
张楚岚施展五雷正法,跟张灵玉玩命对波,特效满天飞。原著粉都知道,这是一段高潮戏,是男主的第一场宿命对决。张灵玉是高人气角色,他跟张楚岚是一种双雄对照的关系,就像佐助和鸣人。也就是说,这场戏至关重要,如果没拍好,可能电影直接就崩了。坦白讲,在这部电影里,看到张灵玉的第一眼,我心头是涌上了一股失望的。
因为,与画笔下近乎完美的脸型相比,真人的颜值,确实略逊。当张灵玉念出对白,施展各种功法时,我似乎真的看到了他的清高与压抑。
我似乎真的看到了,原著里那个清修的道士,一丝不苟,严于律己,同时内心又潜藏着巨大的爱欲。
不夸张地说,有几个瞬间,我甚至觉得电影里的张灵玉,比动画里的张灵玉,还要更符合张灵玉的气质。
当他喊出“万炁本生”时,我丝毫没有尴尬,一切是那么的自然、和谐。
更令人惊讶的是,其他角色出场后,他们的表现方式虽然都很夸张,可我却仍没有尴尬的感觉。乌尔善为啥总能把超现实的幻想类作品,拍得那样真实,那么让人入戏?走出电影院,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却久久没有答案。
直到,我看了《异人之下》的纪录片,才发现了乌尔善跟一般导演的区别。
我发现,一般的导演拍漫改作品时,会先考虑原著里的角色,像哪位明星。之后,导演会把明星请过来,用化妆技术,尽可能把明星画成角色的样子。
打戏有替身,危险戏也有替身,明星只要做好表情管理,念好台词就行了。
乌尔善先找到三个符合角色气质的演员,再集中培训,之后去二留一。留下的那位,则会被专门安排特训,对角色展开近乎变态的深入研究。
比如张灵玉,乌尔善为了塑造角色,直接把演员送去了太清宫。
在隔绝的环境下,磨练好心性之后,演员又练了八个月的八卦掌,太极拳……一年时间,演员深度体验了张灵玉的修道历程,写下了两万多字的人物小传。除此之外,饰演其他主要角色的演员,也都被乌尔善安排了专门的特训。
比如,张楚岚练的是正派功法,性格又是个逗比,于是乌尔善就安排这个演员,每天早晨练武术,晚上当众说脱口秀。
而女主冯宝宝,动漫里的设定是“至纯至真之人”,不通人情世故和社交规则,性格沉默孤僻,情商基本为零。于是,乌尔善就找来在大山里长大的演员,并要求她连续一个月不能说话,同时进行武术训练。电影开拍前,饰演冯宝宝的李宛妲,拿下了武术比赛的一等奖。而电影上映后,我则在imax巨幕上,看到了活灵活现、货真价实的宝儿姐。
无论外形的妆造,还是内在的气质,李宛妲都跟我理解的冯宝宝极为贴近。对于一个原著粉来说,如此奇妙的视听体验,简直就像一场极乐盛宴。《一人之下》难改编的第二个原因,是故事情节太复杂。
正如很多同类型动漫一样,它的世界观极为庞大,漫画已经更到了七百多话。它的内容,更是涉及了道教、佛教、阐教、截教等大量的民俗传说和中国文化,角色特别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电影一味地忠于原著,那在短短两个多小时内,普通观众肯定会一脸懵圈。而如果,电影完全不追求忠于原著,那又很容易因为大量的修改,失去原著特有的灵魂和味道。电影版《进击的巨人》饱受诟病,最大原因就是失去了原著的灵魂和味道遵照奥卡姆剃刀理论,乌尔善对原著展开了大刀阔斧式的删减与跳跃。
比如,原著的开头,描述了不少张楚岚在校园里的生活。
无论动画还是剧,都保留了这些情节,循序渐进地推进故事。
而电影版,则把这些与异人无关的情节一笔带过,上来就直接搞异能对决。因为,这样做能让没看过原著的观众快速入戏,并立刻意识到这是部奇幻作品。如果电影照原作那样叙事,那就会让观众先代入一个正常的世界,角色再施展异能功法时,观众就会觉得很扯。换句话说,《异人之下》虽删除了很多原著内容,但那些内容都是无关痛痒的,并不影响故事主线与情感内核。另一方面,原著中繁多的异人角色,乌尔善也巧妙地找到了一个处理方法。因为一部奇幻作品,如果角色不够多,世界观就会缺少支撑,令人难以信服。
再者,《一人之下》里的几乎每个角色,都有着独特的存在价值,甚至有各自的粉丝群体。
电影版《进击的巨人》之所以失败,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为了集中观众的注意力,导演强行删除了“利威尔”这一超高人气的角色。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异人之下》没有删除任何异人角色。比如,“叛逆少女”柳妍妍登场时,是一段红白机风格的电子音乐,强化了柳妍妍古灵精怪的气质。“狂躁御姐”风莎燕登场时,则是一辆酷炫的跑车,和一段俏皮风格的嘻哈音乐,强化了风莎燕的傲娇气质。
这些bgm,搭配快节奏的华丽剪辑,和各自与众不同的外形,迅速给角色赋予了性格特征,加强了观众对角色的印象记忆。说白了,就算你没看过原著,也能够无障碍观影,很容易记住她们谁是谁。
作为细节狂魔,乌尔善解决了以上很多漫改作品需要解决的问题。但即便如此,在口碑或者说舆论层面,我也还是对《异人之下》有些担心。
大概一周前,我和朋友聊起了《异人之下》,说这是我今年最期待的电影。于是,我给他讲了原著多么牛批,讲了“异人斗法”、“拘灵遣将”等战斗概念。结果,他却略带鄙夷的跟我说:听你这个意思,是不是抄袭《火影忍者》啊?后来,我上网查了相关讨论,发现竟有很多的人,都跟我朋友的观点相似。
鸣人的结印,其实跟张楚岚的手诀一样,都是源自中国的d家文化。在我看来,类似这种“抄袭”的言论,折射出了中国文化一个很大的困局。
许多年间,由于文化入侵,只要一提到奇幻战斗片,我们要么会想起美国的超级英雄,要么会想起日本的鸣人路飞。国产动漫和国产电影,则成了山寨的代名词,处于鄙视链的最底端。更不争气的是,国内越来越多的影视创作者,都选择了放下武器,开始学习并模仿美国和日本的故事内核,拍出一部部的精神舶来品(具体例子不提了)。
因此,在观影之前,我很担心《异人之下》会不会往超级英雄,或者物哀美学那个方向改。
《异人之下》虽然片长只有134分钟,但它的故事内核,完全忠于原著,忠于中国文化。张楚岚从小练习功法,身怀强大的炁体源流,天资卓越。
然而,他却隐藏身份,离开了异人的江湖,选择了出世。
“江湖上的人不怕天不怕地,就怕跟自己太过不一样的人”。
“你太坏或太怂,他们会灭你踩你;你太好或太强,他们会打压你、疏远你"。
“所以江湖上最逍遥的,是那些知道怎么把自己伪装得和别人差不多的高人”……
这是典型的出世思想,上善若水,居下不争。
那么,张楚岚从小被教导的这种处事思想,一定就是对的吗?
鉴于电影今天刚刚上映,我这篇文章,不想有任何剧透。
我只能说,这是一部值得去看imax的大片。
它的特效和场面,保持了乌尔善作品的一贯水准,在国内乃至国际上都位居前列,节奏舒爽无比;
它的故事和画风,脱胎于中国古典民俗文化,但却丝毫不古板,不拘泥,反而颇为时尚,颇具潮流气息。
最后,关于电影的内核导向,就用动漫里边,武当王也的一段台词,给大家些暗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