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李晟,就靠医院门口的安检机吗?

娱乐头条 5514℃

保护李晟,就靠医院门口的安检机吗? - 陆剧吧

7月19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发布一则公告:该院心血管内科李晟医生,在门诊诊疗中突遭一男子持刀伤害,经抢救无效,于当天21时许不幸去世。

消息一出,全网哗然。浙江医师协会、国家卫健委先后发声,强烈谴责暴力伤医行为,并呼吁采取强力措施保障医务人员生命安全。在互联网舆论场上,网友痛心与谴责之余,有关医疗机构是否应该普遍开展安检的话题也再度成为讨论焦点。

必须首先明确的是,发生在温州的这起恶性事件,其本质是一起刑事案件。在目前详细案情尚未公开的情况下,不能贸然用“医患纠纷”覆盖事件的基本属性。虽然近年来类似事件在国内仍有发生,但终归是小概率、偶发性的极端个案,不应该被扩大化解读。发生在李晟医生身上的悲剧固然令人义愤填膺,然而并不能推导出医患关系全面对立甚至剑拔弩张的结论。

有鉴于此,对于医疗机构是否应该施行安检,同样不能以“保护医务工作者的人身安全”为由,轻易地给出肯定的判断。

白衣天使行治病救人之责,其职业尊严与权威当然应该得到保障,更遑论最基本的人身安全。从这一点出发,安检的确可以被视作守护医务工作者的“第一道防线”。但是医疗机构作为一个特殊的公共场所,强制且广泛地引入安检设备与安检流程,则有可能在其他层面引发诸多现实问题。

可以想见,无论是随身物品过安检机,还是对入院人员逐一进行搜身检查,都将增加患者就医的等待时间,徒增群众不便。尤其对于日常医疗业务量巨大的大型综合性医院,施行全面安检更将进一步催高管理成本和管理难度,反倒可能并不利于维护正常的就医秩序。

此外,这样的安检措施对于防止极端暴力伤医事件的发生能发挥多大作用,也值得商榷。医务人员的日常诊疗需要与患者及患者家属面对面接触,加之医院内各类医疗设备与器材众多,即便歹徒无法携带危险物品入院,依然无法完全避免这些危险分子“就地取材”或是仅凭拳脚,对医务工作者实施伤害。

更重要的是,治病救人的医务工作者与正在经历病痛的患者,两者之间的关系不能被简单归结为服务者与被服务的对象。彼此信任、彼此尊重,才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核心落脚点。大规模、无差别、全面化的入院安检,难免会被解读为医疗机构对患者的某种提防与戒备,似乎在暗示所有前来求医问药的人都具有潜在的攻击性。这样的认知一旦形成,只会加深普通群众与医务工作者之间的隔阂与误解。

当然,不设安检或是有限安检并不意味着医院彻底“不设防”。和其他所有公共场所一样,医疗机构也应配备足够的人防和技防力量,同时更应强调安保工作的精细化和因地制宜。保障医疗机构的秩序和医务人员的安全无疑极端重要,但医疗机构的特殊性,决定了安保工作的开展不宜以牺牲群众的就医环境与就医体验为代价。

与此同时,法律与制度的保障理应成为医务工作者最后、同时也是最坚强的盾牌。对于涉医违法犯罪行为,要始终保持严厉的高压打击态势。执法部门也要进一步加强与医疗机构的联动,对涉医安全隐患提前介入,开展预防处置。

防止暴力伤医的事件再度上演,治标的同时更要治本。全社会形成对医务工作者的尊重与相互理解,构建和谐、健康的医患关系,方才是最强力的“安检机”。

标签: 娱乐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