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21日,上海昆剧团的“五子登科”演出季在三伏天中火热开演。兰心大戏院连续5晚迎来专场。5个专场悉数来自“昆四班”“昆五班”的青年演员,分别是六旦周亦敏、小生倪徐浩、闺门旦袁佳、老生张伟伟、武旦钱瑜婷。
“五子登科”系列演出是为青年演员搭建的演出平台,也是上海昆剧团的品牌项目。自2009年首创以来,映照出上昆数代青年艺术家从青涩到成熟的蜕变轨迹,也让观众见证了他们逐渐成为剧团乃至昆剧界中流砥柱的过程。去年“五子登科”在兰心大戏院重新恢复后,“昆四班”和“昆五班”首次成团亮相,今年再度重回兰心,依旧由上昆最年轻一代挑梁。
上海昆剧团的“五子登科”演出季海报
此次四位演员都是“昆五班”同学,今年正值三十而立,但他们几乎都已经从艺近20年,积累了很多舞台艺术经验,并且有很多观众伴随一起成长。这几天的演出,虽然正值酷暑,但观众热情不减,每天的剧场里都气氛火热,鲜花掌声,伴随着每一位青年演员的专场。
5位青年演员大都是第一次迎来艺术生涯的专场,演出剧目也都是他们自己精挑细选,以展现各自多年所学和艺术积累。甚至有一些剧目都是新学新演,第一次公开演出。专场的每出折子戏,都由5位演员的老师亲身指导和精心雕琢。谢幕时,师生一起登台,感人场面不断。
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表示:“‘岁岁花前人不老’,昆曲传承正青春。青蓝相继、薪火相传,为青年演员搭建成长的阶梯,正是我们创立‘五子登科’演出季的初衷所在。”
周亦敏:昆曲将是我一生的挚爱
7月17日,“五子登科”系列演出之周亦敏个人专场率先拉开帷幕。作为一位昆曲六旦演员,周亦敏挑选了《西厢记·佳期》《义侠记·戏叔别兄》和《钏钗记·相约讨钗》三折截然不同的戏,虽然都是六旦应工,但人物跨度极大。
周亦敏
“对我来说,这场演出有着特别的意义,这是我的首个个人专场。”周亦敏表示,这三出戏的女主角红娘、潘金莲与芸香是三个年龄、性格、境遇和心态都完全迥异的女性。其中《义侠记·戏叔别兄》是新学的剧目,此前从未演出过。
虽然挑战很大,但周亦敏说,“一方面是希望能走出舒适区,挑战自我,给自己和观众留下一个特别的回忆;另一方面也是想借这个机会,尽情感受表演带来的快乐。”
其中,《西厢记》是周亦敏向梁谷音老师最早学习的剧目之一。而《义侠记·戏叔别兄》也是梁谷音的代表作,“我第一次看到梁老师演这出戏的时候,就被迷住了。借着专场的机会,向梁老师提出想要学习演出这出戏。”
《钏钗记·相约讨钗》是周亦敏在戏校学艺时倪泓教授的剧目,“学会这出戏的时候,我和里面的小六旦芸香大约正是同样的年纪。彼时的我,虽已与昆曲结缘,却懵懵懂懂,并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时光荏苒,这次‘五子登科’,梁老师也帮我规整了《相约讨钗》的表演,此时的我与年少的我在舞台上重叠,我终于明白,昆曲将是我一生的挚爱。”
倪徐浩:越来越感受到舞台上的快乐
小生倪徐浩今年迎来了学习昆曲的第二十个年头。他的专场用一出巾生戏《拾画叫画》,一出武小生戏《雅观楼》,一出大冠生戏《迎像哭像》,向所有人展示了自己昆曲学习之路的缩影。
“《拾画叫画》是我学的第一出小生戏,那时,我跟随岳美缇老师,一字一句、一招一式地琢磨,前后有两三年。有些工作后学的戏,一段时间不演可能会生疏,但像《拾画叫画》《琴挑》这些早期学的戏想忘都忘不掉,刻在骨子里了。”
倪徐浩
武戏《雅观楼》则展现了倪徐浩能文能武的艺术功底。“演这出戏,一方面是对自我的一次挑战,另一方面也希望能通过拓展自己的戏路,以更多元化的作品回馈观众们的厚爱。”
《迎像哭像》是昆曲中大冠生的唱功独角戏,也是倪徐浩在学习这出戏8年后第一次落地公演。“我在2016年的全国小生培训班上,有幸跟随蔡正仁老师学习此戏。那时我年仅二十出头,学习这出戏时觉得挺难的,总感觉难以把握精髓。去年在学馆制中我跟随蔡正仁老师学习了大冠生行当的巅峰之作《撞钟分宫》。正是蔡老师的肯定与鼓励,让我鼓起了勇气,在八年后决定挑战《迎像哭像》。”
倪徐浩说,“通过昆曲,我越来越感受到了舞台上的快乐。昆曲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就像前面说的,已经刻在了骨子里,不是随意可以抛却的。现在问我最开心的事是什么,就是演出时下面坐满了观众。以前谷好好团长曾说过:想和观众一起慢慢变老。她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浪漫的事情,我也深以为然。”
袁佳:让观众看到我未知的一面
“昆四班”的闺门旦袁佳是个人演艺生涯的第二次专场演出。她为自己选定了《红梨记·亭会》《雷峰塔·断桥》《南柯记·瑶台》三出极有表演特色和挑战性的剧目,对应着三个性格各异的闺门旦形象,也偏重于不同的表演风格。
袁佳
“这几折戏可以说代表了闺门旦表演艺术的‘一体多面’。三出戏码都传承自我的授业恩师、昆曲表演艺术家和教育家张洵澎老师。值得一提的是,这三出戏也是张老师的艺术生涯中具有特殊意义的存在,特别是她传承这三出戏的不同路径——学戏、融戏、看戏。”
“一般说到专场,演员大多会选择自己最拿手的戏码。但《断桥》和《瑶台》对于我来说都是完全的‘生戏’,其中《断桥》更是偏唱念多一些。我以前常演的多是一些小清新的戏,观众对我的印象一直是漂亮。我也想让观众看到我未知的一面。”
袁佳说,这三出剧目中的主人公虽然在舞台表演时各有不同,但她们有一个突出的共同点,就是骨子里都很勇敢,为自己的命运做最大的努力。“默默地努力了这么多年,我也想像她们一样,也想跨出勇敢的一步,给自己和观众一个惊喜。”
张伟伟:成为计镇华的弟子是最值得庆幸之事
老生演员张伟伟出身梨园世家,自幼受家庭艺术氛围的濡染而踏上戏曲之路。在上昆“学馆制”项目期间,剧院邀请南北名家为青年演员授业解惑。张伟伟向北方昆曲大家侯少奎学习了《夜奔》,向江苏昆曲名家柯军学习了《云阳法场》,向苏州昆曲名家杨小勇学习了《马陵道·孙诈》,向上海京剧院麒派名家陈少云学习了麒派名剧《徐策跑城》。
而在张伟伟踏上学习昆曲的漫漫征程中,他觉得最值得庆幸之事,是成为“昆坛第一老生”计镇华先生的弟子。
“在众多的老师中,我跟随计先生的时间最长。也正因如此,我得以学习到最为丰富多样的剧目。从最初与先生相识,到后来长久地相伴学习,先生始终如一地将他在昆曲艺术上的拿手好戏和体悟到的精髓毫无保留、循序渐进地逐一传授给我。在那些学习的日子里,先生会耐心地为我示范每一个动作的细节,会细致地讲解每一句唱词的韵味,让我能深刻感受到昆曲的无穷魅力。”
张伟伟
此次专场,他精心筹备了两出戏,即经典昆曲老生戏《搜山打车》和昆曲文武老生代表作《别母乱箭》,都由计镇华亲授。
“此次专场演出不仅是我个人的展现,更是对众多老师教诲的汇报,是我多年来在昆曲艺术学习领域不断探索与积累的一次集中呈现。这是我对昆曲艺术的深沉热爱与执着追求的体现,也是我献给广大观众的一份真挚礼物。”
钱瑜婷:老师们对武旦艺术的执着精神照亮了我
钱瑜婷是昆剧武旦,她的专场从自己武旦生涯的开蒙戏《扈家庄》,到武戏文唱的《借扇》,再到积淀传承的《虹桥赠珠》,是她对自己在昆剧武旦、刀马旦成长之路的回顾。
“回想初入门的那些日子,练功的辛苦还仿佛历历在目。每一个清晨的压腿、踢腿,每一次挥汗如雨的练习,身体的酸痛、演出的不易曾无数次生出了想要放弃的念头……然而我是幸运的,一路走来,得到了王芝泉、谷好好两位老师的教导与关爱,她们对武旦艺术的执着精神照亮了我心中对昆剧艺术的那份热爱,使我能够始终如一坚持至今。”
但即便如此,武旦这个行当相比其他旦角还是残酷了很多。“武戏演员能在舞台上演出的机会不多,舞台生命也没有文戏演员那么长久,时间对武戏演员来说每一分钟都是宝贵的。”也正因如此,同样工刀马旦的谷好好深知时间的重要性,在百忙之中她教授了钱瑜婷《虹桥赠珠》这出戏。
钱瑜婷
“回顾自己的昆剧武旦成长之路,我满怀感恩。学无止境,我愿继续怀揣着对昆剧武旦的热爱与执着,在这方舞台上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将这门艺术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领略到它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