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张友发
当讨论今年的剧集行业,爽剧无疑是绕不开的话题。
云合发布的2024年上半年全网剧集播放有效排行榜单显示,《庆余年第二季》和《墨雨云间》分列一二位,《庆余年第一季》则位列第12位。其中于正公司出品的复仇爽剧《墨雨云间》在上线一个月后,仍然在灯塔专业版全网正片播放量的周榜排名第二。
爽剧有着很大的观众市场,但这个概念并没有一个明晰的界限。在最近接受《南方人物周刊》采访时,于正谈到了自己心目中能够称得上爽剧的作品,“至今国内就《延禧(攻略)》《庆余年(第一部)》《赘婿》《墨雨(云间)》称得上爽剧。”
相比于正提及的其他三部爽剧,《墨雨云间》集结了爽文改编、于正出品和长剧短剧化三大要素,基本上囊括了这几年爽剧发展的几大重要推动元素,也诠释了剧集行业逐渐爽剧化的历程。
这是一个内容行业不断转向观众浅层需求、剧集市场也随之摇摆的过程。
元年的诞生
《延禧攻略》的火爆,让一些自媒体将2018年称为爽剧元年。
在这部剧集刚开拍时,外界并没有意识到这会是一部开创性的爽剧。于正在2017年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的口径也与此无关:“《延禧攻略》可以说非常正剧了,挺沉重的,没有很多偶像的东西。”他还谈到自己的转向,“我觉得找到一个新方向——文化传承,我会对此有责任感。没有文化使命的东西,我就不做。”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仍然处于“大ip+大流量”的剧集泡沫里。
在拍摄《延禧攻略》时,于正的剧组毗邻着2018年同样大热的非典型爆款《香蜜沉沉烬如霜》剧组,后者的制片人刘宁每天中午几乎都能看到于正。当时的横店拍摄的大剧由于大ip和流量明星加持受到媒体追逐。刘宁后来对媒体坦言:“压力确实挺大的,我俩都有压力。”
彼时,大ip大多从网文中来,网文to c,但剧集市场仍然to b,互联网并没有改变传播关系。在2019年,张朝阳谈起流媒体,仍然认为长视频领域只是半个互联网,另外一半相当于电视台或者内容平台。电视台意味着传播的单向性与传播者主导。
网文的逻辑完全不同,《赘婿》原著作者“愤怒的香蕉”曾经说过,“网文二十年,最有价值的就是我们看明白了读者在想什么。”
相比其他的文化产品,网文更在乎读者的需求和感受,而爽感正是网文提供的最为集中与密集的服务。“愤怒的香蕉”观察到,“事实上大多数的读者并不在意被满足的需求是浅层还是深层。”
剧集唯二想到的和大众的连接点,是流量明星和已被验证的ip,但骨子里仍然背向观众,这让网文的改变形成了不少错位。
《斗破苍穹》的导演是长期拍摄历史剧的张黎,显然更希望满足用户深层次的需求。他曾经提到,“我们今天有很多缺失,这个缺失说到底是对历史的缺失,不是对物质世界的缺失。我内心希望通过历史把这些缺失找回来,遗忘的缺失、人性的缺失。”
张黎在和影视独舌对话时谈到,希望在《武动乾坤》中增强文化和历史况味,把当代年轻人的一些想象,和老祖宗的文化典籍给勾连起来。他因此花了大量工夫考据《武动乾坤》背后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试图为其找到一个历史坐标系里的位置。
另一部大剧《如懿传》的导演汪俊曾表示,剧集最开始面对的就是卫视,“是要拍给电视人看的”。在主题立意上,则希望以更广阔的视角刻画出后宫女人悲剧性结局,揭示出制度枷锁下人性的哀思。
到了2018年播出时,无论是面向电视人讲述后宫悲剧的《如懿传》,还是试图找到历史坐标的《斗破苍穹》,都遭遇了巨大的口碑争议。
不被看好的《延禧攻略》,则因为快节奏的叙事意外爆火,一条高赞的豆瓣影评反映了不少观众的心态:“虽然女主一路金手指,但是看的好爽啊!生活那么艰难了,看着女主升级打怪好哈皮。”
“大ip+大流量”的泡沫在这一年被打破,急于减少不确定的平台发现,原来除了ip和流量明星之外,“爽”才是真正降低内容不确定的法宝。爱奇艺首席营销官王湘君在《延禧攻略》庆功宴上也是谈到,“有仇必报,两集之内必须把仇给报了,看了特别爽。”
她还表示,“这部剧无论会员的收入还是广告收入都创造了历史新纪录,在售卖的广告形式上也达到了历史之最。”
《延禧攻略》成功不久,前盛大文学ceo侯小强就对媒体广电独家表示,爽剧的故事原点可以追溯到网络小说的“爽文”。只不过这些网文从业者没有想到,男频爽文因为本身改编难度和剧集行业的惯性在改编后丢失的爽感,反倒被面向市场的于正先找到了。
爽剧作为方法
在2019年,男频爽文终于找到了成功的改编样本《庆余年》。
原著作者猫腻在和邵燕君对谈时谈到,“大红书”一定要有安全感。安全感的来源就是大背景、金手指,这是最常见的两条路,“比如范闲,父亲是皇帝,母亲是叶轻眉,养父是户部尚书,有老黑狗(陈萍萍)撑腰,有五竹做保镖,想死都死不了。”
安全感无疑支撑了庆余年的爽感。但在gq的采访中,编剧王倦谈到《庆余年》前半部是经典爽文,但看完全集之后,会发现只是爽文的外壳,“让你进入这个坑之后,再一点点剥开,看到一个残忍的真相。”
但因为分季拍摄,第一季成为了纯粹的爽剧。王倦认为,这让主角遇到的矛盾不强烈,没有什么爆发点和高潮点。这样的情况下,怎么能让观众跟着主人公走下去是第一季的难度。他的办法是,靠塑造角色,靠留小悬念,用这个推着观众往前走。
相比于之前魔改头部网文的剧集,《庆余年》对原著进行很大程度的保留,同时王倦加入了不少笑点,让《庆余年》成为了这一年现象级的剧集。
2021年的《赘婿》,可以看做《庆余年》成功的延续。同样是所谓的新丽传媒、腾讯影业、阅文影视“三驾马车”开发体系,甚至两位主演都在庆余年担任了重要配角。相比爽感和喜感并存的《庆余年》,《赘婿》扩大了喜剧色彩,让爽剧的安全感在喜剧氛围中进一步加强。
在ip泡沫破散后,网文对剧集的影响并没有消失,反而更加深入。
中国电影家协会编剧教育工作委员会、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编剧研究院在京发布《2019-2020年度网络文学ip影视剧改编潜力评估报告》显示,在热播度最高的100部影视剧中,由网络文学ip改编的占比高至42%。其中,《庆余年》位列2018—2019年度网络文学ip改编影视剧用户评论满意度排名首位。
这种变化导致的是剧集整体爽感的加强,除了偶尔出现的爽剧爆款,这几年热播的不少剧集,都有着爽剧的影子。爽剧成为一种制作方法和思维方式,进入剧集行业之中。
作家毛尖将这种变化称之为“爽剧直接主义”——“《梦华录》(2022)中有一集,赵盼儿因为偷听到顾千帆和上司太监谈话,误会了顾,这种矛盾,搁其他古偶里,不折腾五六集不会收手,但《梦华录》一集就把误会给解了,既加持了女主,也加分了全剧。这种快手小事件很让观众有好感,既照顾了小视频时代观众的耐心,也去腻了旧时代留存的冗余。”
在大的创作环境中,制作方也有意往“爽”的路子上走,在2020年澎湃新闻的专访中,编剧李潇曾谈到,“说实话我接受到好多这样的明示暗示了,要让你在一些情节上达到爽。”
但作为创作者,她显然反对将“爽”作为第一驱动力,“现在大家特别爱给某一类人,或者某一类剧贴标签,某一类就叫爽剧,比如说我们之前看的《 致命女人》,大家给贴上爽剧的标签,但是其实那个剧的内涵,讨论的东西远比一个‘爽’字要丰富得多。”
长剧脱不下华丽的袍子
在网文和剧集行业俨然水乳交融之后,另一个变量微短剧也在悄然酝酿。
对市场来说,微短剧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除去长视频更早的尝试,在2019年,快手已经上线了“快手小剧场”版块,将之前的剧情号和之后拍摄的微短剧内容整合其中,并在第二推出微短剧流量分账策略,给中腰部的网文,找到了一个更直接的爽感视频化出口。
2021年,抖快都对微短剧更加积极,但影视行业还处在观望状态。《墨雨云间》的导演马诗歌这一年刚拍完短剧《一纸寄风月》,于正将《墨雨云间》这个项目推荐给他,邀请他来做剧的第一稿编剧。
据后浪研究所的报道,马诗歌从来没做过长剧,但于正对这个选择做了一个更宏观的解释,“于正老师的看法是影视剧未来的趋势一定是长剧短剧化,观众一定会受到短视频的影响,进而影响他们看长剧的观感。所以他说,下一个长剧一定要找一个有短剧思维的导演来做,所以就找到了我。”
于正还在最近的专访中提到,在短剧中看到了自己过去作品的影子,“我只是看了两部最火的短剧之后,意外发现它的节奏跟我的《宫》《陆贞(传奇)》《延禧(攻略)》差不多——快节奏,一集里有四到五次情节反转”
相比长视频的会员增长到达瓶颈,这几年短视频成了新的互联网基础设施,也扩大了视频内容的消费人群。据《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3)》,截至2022年12月,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10.4亿,其中看过三分钟以内的微短剧、微综艺等视频内容的用户比例已达50.4%。
新的媒介环境规训了大众的消费行为。影视解说号塑造了大众对于内容的消费习惯,其意义在于用看似解说这样的辅助手段,完成了对长视频的解构与重构。解说号不仅是长视频的二次传播或者宣传,而是深刻地改变了内容的讲述和消费逻辑。
当观众已经习惯了以几分钟的时间来看完“小帅”和“小美”间故事的起承转合,他们也势必要求长视频生产者提供同样模式的内容,爽点、反转必须快速到来,而不要冗长的镜头和情节铺垫。
但剧集创作者们,对于单纯的爽剧的标签,仍然会有抵触。行业一方面希望用爽感招揽观众,一方面又总希望在爽之外表达点什么。自媒体娱乐硬糖将之称为“爽剧羞耻”,类似“星辰大海,不止爽剧”等标题,在微信平台随处可见。
被视为开启爽剧元年的《延禧攻略》,在那一年主创的专访中,谈论更多的是对历史的尊重还原,以及“近1亿”的服化道上投入如何树立了新美学。《庆余年》对外宣传的重点是“工业化”与“三驾马车”,以及爽剧的内核是“悲剧”。
当然,王倦也劝告创作者,千万不要因为《庆余年》这样之后,大家都一股脑地开始做“表面是喜剧,内核是悲剧”。
短剧的创作者则不需要思考这么多,相比可以将ip和明星作为卖点的长剧,短剧面对是已经被短视频提高阈值的用户,其唯一能做的就是将爽点不断加速,从而在这个内卷的市场脱颖而出。这个过程又进一步改变用户习惯,让用户对长剧的叙事节奏要求更加严苛。
在和新榜对话时,短剧制作平台剧点短剧的副总经理刘羽砚这样看待创短剧的关系,“长剧不过是穿了一件华丽的衣服,很多内核是相似的。像《雪中悍刀行》,虽然表达形式更高级,演员更有质感,但内核还是爽文逻辑,拍成短剧其实就是《家父镇北王》。”
相比其他剧集创作者,于正显然更快看到了这种用户变化趋势,“可笑的是还有很多人看不起短剧,其实这是时代的趋势,短剧精致化和长剧快节奏,浓缩叙事刻不容缓。”
除去创作者本身的抵触情绪,其实爽剧的创作并没有外界想象中容易。在爽剧的发源地,网文的写作套路还在不断更新。比如《庆余年》里出圈的抄诗名场面,就早已经被历史穿越读者嫌弃老套。
爽是必须的,但怎么实现爽点是个难题。于正也谈到,“主角肯定会赢,但他用什么方法赢你要想在观众前面,要出乎意料,且可行可信。这是需要功力的。”
当然,短剧化是长剧唯一抵达用户的终点了吗?也不一定。
一位头部mcn的创始人曾经告诉界面文娱,短视频带来的内容的分化,剧集和电影变得更加优质,而且短视频有利于长视频的发展,因为长视频可以更加专注于精良的大制作。
到底是向下降维,追逐所谓长剧短剧化的趋势,还是接受内容的分流,生产更加工业化与精品化的剧集产品,无论是制作方还是平台方,都会经历一个漫长的摇摆。这个命题从所谓的爽剧元年发端,但直到现在也没有得到解决。如今剧集已经从大众文化产品的定位逐渐后退,更加服务于分众的需求。
往前深入思考,则是剧集到底需要满足观众的何种需求。大众的情感结构正处在被重塑的关键节点,相比长周期的剧集,碎片化的互联网内容正在快速、深入地参与其中,并搅动着大众情绪的变化。
在剧集的外部,关于浅层欲望的直接生产源源不断。其中的创作逻辑,“愤怒的香蕉”认为核心是面向自我,“探索网文中需要的浅层的感受,我们首先可以从欲望入手,说是读者的欲望,实际上是我们的欲望,我们有时候会避讳自己的欲望,不愿意去想,不愿意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