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浦江郊野公园打造成电影主题公园”“建一条‘星光大道’”“古镇游中让游客充当剧本角色”……日前,一场名为“艺术之源赋能人文闵行”的亮吧雅集上,市区两级政协委员、上戏专家教授等,从各自领域交流发言,为闵行建设高质量人文之城建言献策。
雅集由区政协和上海戏剧学院主办,浦锦街道承办,区政协主席祝学军、副区长杨辛、区政协副主席谢辉等领导嘉宾出席。当日还举行了浦秀公馆“亮吧书房”揭牌及赠书仪式。
打造“浦江郊野电影主题公园”
浦江郊野公园三个关键词:郊野、秋景、艺术,艺术与上戏密切关联。大家熟悉的沉浸式互动剧《寻找第十二人》,3年前由上戏师生编创,已公演28场、接待人数超4000人,获全国挑战杯金奖。上戏以郊野公园为取景地的短片大赛也已举办三届,取得良好社会反响。
“短片里看到的与我们平常去郊野公园的感觉不一样,公园到荧幕上还是很美的”,市政协常委、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院长厉震林称:“2019年上戏入驻昌林路时我就希望能把浦江郊野公园打造成电影主题公园”,他建议郊野公园挂牌成为电影拍摄基地,“最江南的景色浦江郊野公园都有,还可以请校友来拍,《繁花》拍好大家都跑黄河路了,郊野公园也很有可能成网红打卡地”。
以浦江郊野公园为拍摄地的短片,背景是不是很熟悉?
他表示,电影学院有很多活动可与郊野公园嫁接。“可能大家不知道,胡歌、余男都是上戏电影学院实验电影制片厂的职工”,厉震林称,世界电影摄影师协会会长、中国电影摄影师协会会长也都是学院职工,前者基斯·范·奥斯特鲁姆是好莱坞来的,后者侯咏是《望道》导演。今年开始学校颁发以上戏创始人张骏祥命名的“骏祥奖”,除了给毕业生颁,还设想为著名校友颁奖,另设“最佳校外影片奖”等。
“学院的电影首映式可以放在昌林路校区,在浦江郊野公园可以举办露天电影节、建‘星光大道’”,厉震林称,校友影视方面获国家最高奖(个人奖)的有400余人次,像潘虹、奚美娟得过四五次最佳个人奖、百花奖,胡歌、徐峥也多次获奖,“一条500或800米的星光大道,游客走走很有意思”。
“上海有电影主题公园,在松江车墩,收费且价格不菲;横店也是主题公园,玩一趟要两三千元”,在厉震林看来,文化可以从无到有,乌镇本与戏剧没太多关系,后来有了戏剧节,找黄磊、田沁鑫、孟京辉、赖声川等名人,把乌镇戏剧节的大旗扛起来了,原来没有相关产业和文化支撑,也起来了,闵行也可以尝试。
助力文化企业成为“花香型企业”
除了明星效应赋能郊野公园,嘉宾更多聚焦产业发展。大众化、门槛低、场景要求相对简单的短视频和微短剧成为焦点。
据悉,去年全国短视频票房营收373亿,电影仅549亿,估计今年短视频要到500亿。区政协委员胡睦洋建议上戏将短剧定位“第十艺术”并将其产业化、规模化。他认为闵行有很多科技型企业,对视觉创意产业可深度赋能,打通这些企业和文化企业间的沟通链路,让不太产生税收的文化企业产生花香效应,即“花香型企业”,“一个文化企业花开了蜜蜂就来了,采了蜜就产生税收了”。
上戏电影学院编导系副教授寥媌婧建议,借助电影学院教学、制作等方面的资源优势,从浦锦、浦江、滨江两岸传统文化中挖掘优秀内核故事,用微短剧赋能当地文旅。
“昌林路校区打造的数字赋能艺术影视新媒体教育中心,可与大浦江地区在人才培养、文化活动、艺术产品研发、机构共建方面全方位接轨”,寥媌婧称,驻校国际艺术家到校也是吸引业内更多顶尖资源、寻求更多产学研合作。一些国内包括上海顶尖艺术家成为驻校艺术家,如上影集团任仲伦、江海洋、郑大圣,smg的曹可凡、何婕等,未来学校还会成立艺术家俱乐部,让这些专家成为闵行城区智库。
另外电影学院每年都会重点孵化优秀青年影片,目标冲击国际a类电影节,集中校区人才优势,举办以艺术、电影、视听为核心的活动,如互动剧情沉浸剧场、露天汽车影院等,这些人才最终能赋能到具体产业。
浦锦街道党工委书记金新其介绍,街道正与上戏探索推进“环上戏艺术产业带”,谋划布局“艺术馆区”“艺术产业园”“艺术家村落”,推动文创旅创产业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上戏原党委副书记张伟令表示,学校正与闵资集团合作共建上戏艺库,力争产学研可持续发展,发挥上戏文化艺术功能,更好为大浦江地区服务。
让老百姓作为剧中人逛古镇
艺术人文赋能闵行,落脚还是人的文化体验。市政协委员、上海评弹国家一级演员陆锦花从江南文化传承角度提出,评弹表演场所多在江浙沪小桥流水间,可通过评弹等方式助市民更好领略古镇江南文化内涵,包括七宝古镇、召楼古镇等,让游客品茶的同时知道其历史人文,同时辅以多媒体视频展示,成本低、可操作、效益好。
用评弹等方式助游客更好理解江南文化内涵
有关古镇旅游,她提出让市民参与剧本表演,用剧本游刺激消费或作为亮点吸引人走进平时只是吃吃喝喝的地方,“人在景中游,又是剧中角色”。这一建议得到了厉震林的回应:“沉浸式旅游,最近爆红的那部戏,由上戏校友表演,我们提供服装,大家穿古装游园”。
区政协委员、上海戏曲学校校长张军透露,莲花河畔小舞台今年金秋时节会向对面社区连续演出戏剧嘉年华,而他的梦想是“把上海戏校大剧场打造成全区中小学文化的演播厅”;陆锦花也认为不同专业学生走出学校赋能社区,丰富居民文化生活,对学生也是很好的锻炼。
上海人民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温泽远从图书出版助力人民城市建设和人文闵行打造角度表示,出版社将与地方政府、研究机构密切配合,继续做好闵行历史、地理、名人、民俗、文献发掘整理出版,让躺在博物馆图书馆里的文物古籍活起来;讲好大零号湾科技创新、浦江镇文旅+跨界融合生态圈、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故事,书写闵行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建设人民城市的新实践新篇章。
亮吧雅集上,上戏带来了会变脸的木偶表演
区政协主席祝学军主持本次雅集,他指出,高校是文化、教育、科技、艺术尤其是高端人才的结合体,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闵行在这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去年起区政协与市社联连续举办多期亮吧雅集,今年区政协以区校合作新模式继续推进,4月份与上海交大等围绕聚力产教融合,探讨依托大零号湾提升高校院所与闵行提高创新策源能力,当日又与上戏聚焦艺术人文,发挥高校文化引领优势,助力闵行文化创新活力,“相信浦江郊野公园月光下的电影节不久可以实现”。
来源:今日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