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疆携手同创共演《天山雪》:全程高能的杂技剧 民族融合的大舞台

娱乐头条 8806℃

历时三年创排,用杂技语汇讲述沪疆两地人民深情厚谊的杂技剧《天山雪》,3月8日、9日参加2024全国优秀杂技剧目晋京展演,登台中央歌剧院。该剧由上海杂技团、上海市马戏学校、新疆艺术剧院杂技团联合出品,是2021年为献礼建党百年,上海杂技团携红色题材杂技剧《战上海》赴京演出后,时隔三年又一部探索杂技艺术叙事及人物情感表达的现实主义题材杂技剧。

沪疆携手同创共演《天山雪》:全程高能的杂技剧  民族融合的大舞台 - 陆剧吧

作为沪疆两地共创共育共演的大型舞台作品,剧中既有来自上海杂技团、上海市马戏学校的演员,还有来自新疆艺术剧院杂技团、喀什英吉沙县阿迪力达瓦孜艺术传承中心和喀什泽普县歌舞杂技团的演员,两地5家团体,共80余名演员参与其中,共同在舞台上呈现了一幅民族大团结的和美画卷。作为新疆地区创作的首部杂技剧,也让许多新疆演员有机会登上全国各地的大舞台。3月10日,《天山雪》在北京召开专家研讨会,《天山雪》的创排不仅可映射杂技剧创作的广阔天地,更彰显了文化润疆、民族融合的和谐美好。

沪疆携手同创共演《天山雪》:全程高能的杂技剧  民族融合的大舞台 - 陆剧吧

无论是千佛洞神女的吊环顶技,还是修建中巴公路,空中飞人以及在高空钢丝上艰难通过的达瓦孜表演,又或是“抖杠—雄鹰”的舞台呈现,《天山雪》堪称“全程高能”,但剧中公认的最惊险一幕莫过于“友谊路”这一篇章。国家级非遗达瓦孜(高空走索)在剧中突破了绳索长度、支点、承重等多项难点,大大提高了表演的惊险度、观赏性和艺术张力。据《天山雪》艺术顾问、国家级非遗维吾尔族达瓦孜传承人阿迪力˙ 吾休尓介绍,达瓦孜有着2000多年历史,曾经有过在故宫为乾隆皇帝表演的历史。“古老的艺术进入新时代,《天山雪》是一个尝试,这是户外达瓦孜艺术第一次在舞台上参与杂技剧的表演,使得这门艺术成为有故事的达瓦孜。”

沪疆携手同创共演《天山雪》:全程高能的杂技剧  民族融合的大舞台 - 陆剧吧

除了险以外,美也是《天山雪》的另一个关键词。在“丝绸路”这一幕时,“飞天”的演员带领观众飞跃天山雪峰、龟兹千佛洞、楼兰古城,让观众在剧场感受“飞跃地平线”般的体验,美轮美奂、惊为天人。表演、舞蹈和人物设定充分融合,进一步体现戏剧与杂技的相辅相成。中国文联书记处书记、舞蹈家黄豆豆认为,杂技和舞蹈,前者更凸显极限挑战,后者更擅长情感表达,这两点在杂技剧这个门类中找到了最默契的合力点。“我们在剧中还看到了演员训练的新成效,特别是其中的一个对手造型,我甚至已经忘记了是在看杂技还是在看舞蹈,这已不仅仅是一个对手造型,而是一次有人物、有美感、有情感、有难度的创新,舞蹈编导已经把杂技的双人舞发展到了一个更高的高度。可见现在的杂技演员越来越重视舞蹈训练,舞蹈也成为杂技演员训练非常重要的一门形体类课程。”

剧中包含21个新创节目,以戏带技、以技展戏,呈现了空竹、蹬鼓、球技、花坛、单手顶、抖杠、绸吊等传统杂技技艺。在中国杂技家协会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李恩杰看来,《天山雪》创作之难,是因为《战上海》已经将团里的绝活悉数用上了,如何突破,还要完成跨度如此之大的叙事,从而实现市场布局和艺术追求的结合,这是主创面临的最大课题。原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文工团团长、该剧总编导李春燕从2017年开始从舞蹈进入杂技领域,“杂技剧的创作通常都是根据剧情来选择技术,同时还要考虑道具开发、舞台装置的改造等等。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剧中20多个节目,一大半都是新练或新学的,这在以往杂技剧的创作中是不多见的。”

沪疆携手同创共演《天山雪》:全程高能的杂技剧  民族融合的大舞台 - 陆剧吧

全剧以 2017 年上海市马戏学校新疆班抖杠节目,荣获第六届蒙特卡洛“新一代”国际马戏节比赛金奖为创作切入点,采取第一人称叙事,以主人公王雪峰的回忆勾勒起了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解放军屯垦戍边,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全国青年投身边疆建设,再到破山开路建起友谊之路,一直延续到新时代上海新疆两地杂技人深化文化教育合作的历史进程,徐徐展开了一幅跨越70多年的援疆、润疆的历史长卷……上海文广演艺集团副总裁喻荣军此次担任了《天山雪》的编剧,从事话剧创作的他在创作中经历了从史诗剧到舞剧再到话剧、音乐剧的摇摆和游走,最后杂技界的一句话点醒了他——杂技是一门生死相托的艺术,“杂技界是一个非常有情怀的集体,因此创作最需要的是真诚、情怀和信任。”

此外,主创团队还在舞美、多媒体上创新运用了虚幻引擎软件、动作捕捉技术、虚拟拍摄、led广色域屏幕等技术,营造出沉浸式的跨时空的视听体验感。中国评协原副主席毛时安将杂技剧的创作与古典音乐界出圈的指挥家杜达梅尔和钢琴家王羽佳相提并论,“艺术如何回应时代审美的新需求,《天山雪》给出了答案,这部剧更用艺术回应了行进中的中国是怎样的面貌。”

沪疆携手同创共演《天山雪》:全程高能的杂技剧  民族融合的大舞台 - 陆剧吧

从《天山雪》创排开始到现在,新疆演员和上海演员同吃同住同训练,亲如家人。令新疆演员们印象深刻的是去年春节因剧目排练留沪,上海市马戏学校的老师把他们接到家里吃年夜饭;2023年4月22日,剧目在剧场合成时,正逢新疆重要节日——肉孜节,剧组用热气腾腾的烤全羊为新疆的演职员们送上了最真挚的节日祝福,两地的演职员一起在后台载歌载舞。好几位上海市马戏学校新疆班的新疆演员,从小在上海学习、成长,能听也能讲比较流利的上海话;而上海演员通过排练、演出以及深入新疆采风和巡演,对新疆的风土人情有了更深入的体验,跳起新疆舞蹈也更加得心应手。上海杂技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梁弘钧表示:无论是上海演员还是新疆演员,都能从这个具有时代意义的作品中有所收获,从交互到交流再到交融,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双向奔赴。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郭佳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畅

编辑/弓立芳

标签: 娱乐头条